翟淑娟
(百色學院廣西百色533000)
教學機智探析
翟淑娟
(百色學院廣西百色533000)
文章以"教學機智"為主要研究對象,指出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教學機智"的方法和途徑,希望能夠為大家更好地展開課堂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jù)和參考。
教學教學機智探析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面臨的是一群具有鮮明個性的特殊群體,他們有著自己的個性、想法和性格特征,渴望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課堂中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與尊重。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難免會遇到一些這樣或那樣的突發(fā)事件或情況。那么,教學機智就是指教師在面臨這些較為復雜或者突發(fā)的教學情況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敏銳、迅速和準確的判斷能力。對于一名真正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教師而言,教學機智是其不可缺少的必備能力之一與此同時,也只有教師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滿足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更高層次的要求,才能為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效果奠定堅實而有力的基礎。[1]
1.課堂教學活動的復雜性
對于教育教學活動來說,其顯著的特征之一就在于這種活動的復雜性,這與教學活動所面臨的主要對象有著莫大的聯(lián)系。課堂教學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包括諸多的要素與相互之間結成的各種聯(lián)系,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關系之一便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就我國目前的課堂教學活動來說,班級授課制依然是主要的課堂教學形式,學生數(shù)目之多,個性差異之大便注定了課堂教學活動的復雜性。
可以說,正是由于這種復雜性的存在,決定了課堂教學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機械化和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充分發(fā)揮和展現(xiàn)自身教學機智的場所。也就是說,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教案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是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征、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個體之間的差異來靈活、隨機進行課堂教學,有意識地關注課堂教學活動中各種不確定性的因素,并隨時準備運用合理的措施去妥善處理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才能為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2]
2.學生特殊的心智特點
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呈現(xiàn)出與這一年齡階段相適應的心理特征,他們渴望在課堂上充分展現(xiàn)自我。有的時候為了獲取教師的認可和贊美,他們甚至會采取一些非常規(guī)的手段,諸如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給教師出難題等。基于學生這種較為特殊的心智特點,一線的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教學機智”。只有這樣,才能及時處理課堂上的各種突發(fā)情況,維持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進而有效保證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和各項教學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xiàn)。
1.拓寬知識面,盡快形成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
教學機智的養(yǎng)成是以完善的知識結構為前提條件的。因此,對于廣大一線的教師來說,要想盡快養(yǎng)成教學機智,首先必須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并逐漸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
作為21世紀的教師,必須掌握精深的專業(yè)知識。俗語說得好“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必須具備一桶水的容量”。也就是說,只有具備了更為廣博的文化知識,才能做到教學過程中的游刃有余。與此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時刻牢記自己對于學生的影響不是單一的,而是全方位、綜合性的。因此,教師的知識體系不能夠僅僅局限于學科知識本身,還應該涉獵其他學科,進而強化自身的文化積淀,為教學機智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教學活動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系統(tǒng),不僅僅表現(xiàn)為結成的各種較為復雜的關系,同時也表現(xiàn)為學科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學生往往不僅希望自己的老師能夠為他們解答所授學科知識,更希望當自己提出各種書本以外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問題時,老師能夠給予他們準確的、合理的、科學的解釋。對于課堂上學生意外問題的處理是教學機智的主要形式之一。如果教師沒有廣博的學識,恐怕很難應付上述各種情況的發(fā)生。因此對于新時代的教師來說,當務之急便是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與知識體系。
2.不斷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勤于教學反思
與一般的勞動相比,教育是最為復雜的實踐活動,教師面對的永遠是是一群個性迥異的群體。雖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各種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層出不窮,但永遠不會有一種適合于所有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不斷強化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從這個公式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只有學會反思,不斷地思考,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對于教師來說,應該時刻持有一種探究性和研究性的心理,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實際的教學行為,從而獲得持續(xù)不斷的成長。教育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藝術,要求教師要具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敢于標新立異,破舊立新,善于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敢于堅持自己獨到的見解,努力形成與眾不同但更有效的工作風格。
3.不斷堅持經(jīng)驗總結和自我教育
教學機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xiàn)的事情,而是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實現(xiàn)的。很多突發(fā)的教學事件或意外情況是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因此,對于教師而言,要想盡快提升自我,盡快養(yǎng)成教學機智,就必須不斷堅持對課堂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和對自我的長期教育。
同時,對于教學機智的培養(yǎng),老師們不能夠急于求成,因為教學機智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對各種突發(fā)情況和意外情況的處理。由于很多情況的不可預料性,教師們只能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去摸索、去完善。因此,對于任何一堂課,我們都應該及時進行總結,對于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運動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及對于各種突發(fā)教學事件的處理是否妥當、合適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以便為下一堂課提供有力的依據(jù)和參考。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不斷實現(xiàn)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才能盡快形成教學機智。
[1]朱惠靜.小議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3,3:93-95
[2]盧洋.試論課堂教學機智[J].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