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嬌
(吉林省汪清中小學綜合實踐基地校吉林吉林133200)
"課型"建構:探求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呈現(xiàn)形式
佐嬌
(吉林省汪清中小學綜合實踐基地校吉林吉林133200)
探求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呈現(xiàn)形式中構建"課型"的重要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變化多樣、形態(tài)復雜等特點,而"課型"對不同教學基本規(guī)律的提煉及對綜合實踐活動細化的研究和指導具有促進作用。靈活多變的課型促進了學生研究品質的不斷提高,通過對課型研究不斷地探索總結,使得課型研究能更好地服務于具體化、體系化、層級化等目標成為現(xiàn)實。
課型建構綜合實踐活動課堂
作為密切聯(lián)系社會實踐與學生生活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充分體現(xiàn)綜合知識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具有其獨特的課型呈現(xiàn)形式及課程實施方法。[1]在探求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呈現(xiàn)形式中構建“課型”的具有重要作用。綜合實踐活動“課型”構建中的關鍵是如何充分利用學生的實踐活動來指導課堂內的學習。通過對綜合實踐課型構建進行研究,從而促進許嵩的綜合素質的提高。[1]
1.活動的初期階段
在活動的初期,學生需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研究的方向,并確定下來,擬定為研究的課題,并完成研究小組的建立。在科學的構建中,本階段老師可以開設選題指導及方案論證課。
2.活動的中期階段
在學校及課堂外完成活動開展的過程,同時為了使活動起到應用的效果,在活動中選取適合的課型,從而起到矯枉過正的目的。本階段老師可以開設方法指導、中期反饋等課程。[2]
3.活動末尾階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的尾聲主要是學生成果形成及成果展示的重要階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將整個活動整理成一個鮮亮、耀眼的成果。本階段老師可以開設成果展示、成果總結指導等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在是簡單的學習課堂知識,更加注重學生的間接經(jīng)驗與直接經(jīng)驗的結合,具有相對的獨特性,因此,課型的操作及設計也應與其特點相符。這就需要學生及老師在操作過程中注意一些問題,從而避免不必要的失誤。
1.在課型的處理過程中應與結合學生學習的多樣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目的與教育體制課程改革密不可分,其本質為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2]從而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向自主探究學習方向改變。而本文中提到的6個課型,在教學過程中依據(jù)實際情況可以進行調整。老師通過對各種學習方式的學習掌握,從而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完善。因為每個階段存在差異,因此,應依據(jù)實際進行選擇,變通使用課型。比如:學生的年齡段不同,課型的選擇也不同,小學生與高中生,因為存在知識及認知能力差異,因此小學生的課題研究相對較為簡單,初中生居中,高中生較為復雜。
2.在對課型進行處理時應充分體現(xiàn)開放性及生活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放眼學生生活的課程,周期長、范圍廣,包括非課堂及課堂中的使用活動,因此,本文提出的三個階段和6個課型并非是課程表的替代品,只是為學生前后的學習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及精華濃縮后的整理,為學生的學習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3.為了使綜合實踐課程課型化得到推廣及深入發(fā)展,必須建立好常態(tài)化支撐的體系
對“課型化”進行探究,主要是為課程常態(tài)化進行服務,盡管如此,為了促進“課型化”更好的、更加切合實際的落到實處,必須需要學校常態(tài)化支撐體系的支持。因此需要將學校實際的課時落到實處,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專業(yè)教師隊伍的組建等。[3](1)促進“課型”得以推廣的前提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及課時的安排。由于學習不重視以及教師感覺無從下手,使得有些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未依據(jù)規(guī)定進行開設。無課時及活動主題,“課型”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應充分利用學校及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從而為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正名,從而為開設提供重要保障,并將其正式納入學生學習的課程表中,從而推進其發(fā)展深化。(2)專業(yè)教師團隊建設推動了綜合實踐課程的深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效果與專業(yè)教師團隊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新興課程,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未形成專業(yè)的教師團隊。并且對老師專業(yè)定位存在迷?;蚶Щ?。因此為了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fā)展,學校需要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及師資力量呢進行進一步強化,從而組建專業(yè)的師資團隊,促進學校教育事業(yè)的改革及發(fā)展。[3]
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實踐性、活動性、綜合性等特點,因此在課型構建中必須將這些特征充分體現(xiàn)出來。與學科不同的是,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多樣性,即可以是整合主體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是一個活動的全過程中,因此在課堂中學生的生活起到主導地位,老師退居幕后,為學生服務。并且需要學生回歸社會和大自然,更加注重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切身體驗等,從而促進了學生自主能動性的發(fā)揮及綜合素質的提高。
[1]王國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型結構及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3(05).
[2]徐永軍.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建構與實施[J].基礎教育2013,(04).
[3]洪薈春,洪建林.初探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八大課型的特點、模型及實施要求[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