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淑雨
“風”情萬種
——論李白詩詞中風的意象內(nèi)涵
○谷淑雨
詩歌往往用最凝練的語言表達作者最豐富的情感,是人類文學中最為凝練的表現(xiàn)形式?!帮L”向來是詩人們樂于運用的意象,本文對《全唐詩》中李白的詩詞進行統(tǒng)計分析,梳理其中“風”的象征意義,感受唐人李白的“風”韻。
李白 意象 風 性情
唐朝“文章四友”之一的李嶠曾寫道:“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憋L能溫柔地疏解晚秋的樹葉,使葉落歸根;風能柔情地喚醒早春二月的花朵,睡眼迎春;風能直沖云霄,卷起千堆雪;風還能隱約間穿入竹林,引竹扶搖。哲人紀伯倫倡議說:“愿你們用自己的肌膚而不是衣服去迎接陽光和清風,因為陽光中有生命中的氣息,而風中有生命之手?!憋L自有威力魄力,亦有俠骨柔腸,也有人所賦予的喜怒哀樂。“詩仙”李白傲骨雄心,天性狂放不羈,物我相融,在他的詩詞中,隨處可見風光景物熠熠生姿。通過對《李太白全集》中“風”的統(tǒng)計比較,發(fā)現(xiàn)李白筆下主要有以下幾類風:東風,冬風,秋風,清風,春風,長風,悲風,西風,南風,朔風,松風,高風,香風,英風,嚴風。還有一些并不單單寫“風”,如風雷,風霜,風塵,風俗,風雅,風雨,風景,風云,風水等,以風帶他物。各式各樣的“風情”構(gòu)筑了一個色彩斑斕的詩歌世界,獨具藝術(shù)魅力。
風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出現(xiàn)最早的意象之一。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存《詩經(jīng)》中就已有二十處風意象,其他先秦詩中共含六處風意象。這些風意象主要可分為三類,分別是風神崇拜觀念和民俗心理影響下的風意象系列(“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現(xiàn)實生活中客觀的風(小雅·斯干》“風雨攸除,鳥鼠攸去,君子攸芋”),觸動感情的風(《萚兮》“萚兮萚兮,風吹其女”)[1]。意象不是客觀的物象,而是詩人借助客觀物象或圖像完成的對自己心理世界的呈現(xiàn),是詩人感性和理性的交匯。通過對一些典型意象的研究,可以從更細節(jié)處把握詩歌內(nèi)涵。
通過梳理發(fā)現(xiàn),“東風”“清風”“春風”“秋風”“長風”等“風”李白使用較多。此處以“東風”為例進行分析。
東風即春風,常代表春天般蓬勃的生氣,“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睎|風習習而來,喚醒眼前萬物,盡是一片萬紫千紅。風雖不可見,但卻可感,隨著春雷滾滾,東風也不期而至,似乎于不知不覺之間,就暖暖地碰觸到我們的面頰。李白詩作中也不乏東風對春意的點染。如《古詩五十九首》之一:“桃花開東園,含笑夸白日。偶蒙東風榮,生此艷陽質(zhì)。豈無佳人色,但恐花不實。宛轉(zhuǎn)龍火飛,零落早相失。詎知南山松,獨立自蕭飋?”東風的到來,為滿園桃花增色不少。
大詩人李白素有“謫仙人”的美譽,卻一生都踟躕于政治旅途。天寶初,李白被征召,當了兩年供奉翰林,起初他以為就此便可以實現(xiàn)政治抱負。于是,當李白在長安宜春苑侍從玄宗皇帝游苑時,吟道:“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間關(guān)早得春風情。春風卷入碧云去,千門萬戶皆春聲……愿入簫韶雜鳳笙?!睎|風拂面,綠草宮苑,柳色青青,春意盎然。這里的“東風”便如噠噠的馬蹄,沁人心脾,寄托了李白直上青云,大濟蒼生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詩作中還借東風表達了婦人對離家丈夫的思念之情。《詩經(jīng)·豳風》里有一篇叫做《東風》:“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鸛鳴于垤,婦嘆于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于今三年……”相傳是寫征人在解甲回家途中,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詩。李白也曾用東風意象寫思婦之憂,《久別離》:“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一作。另人嗟。此腸斷,彼心絕,云鬟綠鬢罷梳結(jié),愁如回飆亂白雪。去年寄書報陽臺,今年寄書重相催。胡為乎東風,為我吹行云使西來。待來竟不來,落花寂寂委青苔?!?/p>
李白生活在繁華盛世,欲圖在盛世中有一番作為,卻最終報國無門,抱病而亡,享年六十二歲。親朋的市儈,朝政的無情,摯友的照料,游俠的傲骨為他帶來了詩作的靈感,才出現(xiàn)了這“長風”“春風”“西風”“高風”等一系列為后人稱道的貼著李白標簽的“風”意象群。
一是將風喻為釀成悲劇的惡勢力或人性的弱點。如《白頭吟》其一中:“兔絲固無情,隨風任傾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司馬相如為官得意私欲膨脹,欲娶小妾。這里的風便是加官晉爵帶來的功名利祿,讓司馬相如為之“傾倒”。
第二是借風寄托了李白報國的雄心壯志。“洞庭白波木葉稀,燕鴻始入?yún)窃骑w。吳云寒,燕鴻苦。風號沙宿瀟湘浦,節(jié)士悲秋淚如雨?!保ㄟx自《臨江王節(jié)士歌》)悲秋之情呼之欲出,也正是在如此“寒風”呼號下,節(jié)士思欲報國?!翱耧L吹古月,竊弄章華臺。北落明星動光彩,南征猛將如云雷一作南方有事將軍來。”(選自《司馬將軍歌》)此處“狂風”,氣勢更猛,甚至吹動古月。以狂風起興,喻猛將勢不可擋。
第三寄寓李白胸有大志而報國無門的苦悶心情。《怨歌行》中“十五入漢宮,花顏笑春紅。君王選玉色,侍寢錦屏中。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贝猴L得意之時不再,風光已去,舊人哭,新人笑。
四是寫物似風般急烈。“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保ㄟx自《塞下曲》其三)正如上文提到,風看不見卻可感。東風往往柔情似水,“北風卷地”卻往往“百草折”。此處,李白寫駿馬似旋風般馳騁在戰(zhàn)場上。
五寫風,則有風氣、風俗之意。如《東武吟》中:“好古笑流俗,素聞賢達風?!睂懤畎籽瞿劫t達之風?!吧褶r(nóng)好長生,風俗久已成?!保ㄟx自《題隨州紫陽先生壁》)中直寫“風俗”,承接上句,求長生之道的風俗。
《詩經(jīng)》《楚辭》是我國古代詩歌的源頭。后者中的“風”以其濃郁的浪漫抒情色彩迥異于前者,并以更藝術(shù)、更抒情的方式承繼了《詩經(jīng)》“風”的悲愁哀怨情調(diào),更有“風”三大特色:新穎,浪漫,抒情。唐人李白則以豐富的情感表達,多樣的審美觀照引領(lǐng)我們感受那一時代下獨有的風韻。
注釋:
[1]榮小措:《試論古代詩歌中的風意象》,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
[1]王琦.李太白全集[M].廣東:珠海出版社,1996.
[2]陶文鵬.美學與藝術(shù)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谷淑雨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