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偉
(合肥師范學院文學院安徽合肥230601)
三毛的突圍
——一個文學精靈的游戲人生
李紅偉
(合肥師范學院文學院安徽合肥230601)
三毛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子,以其神秘的沙漠生活為讀者創(chuàng)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為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chǎn)。觀其作品,仿佛置身于一個美輪美奐的藝術世界,讓人神往留戀。三毛是一個流浪的歌者,她用雙腳丈量大地,開創(chuàng)了一個獨特的文學領地,在不斷的流浪中,她領悟了人生的真諦,完成了一個文學精靈的游戲人生。本文以三毛的人生經(jīng)歷和作品為線索,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對三毛的獨特貢獻進行分析,以期探索出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三毛流浪游戲人生價值
三毛的作品和她的生命是無法分割的,缺一不可,因為有了這短暫而精彩的生命歷程,有了這一路的流浪和奔忙,有了這別人無法看見的風景,有了這別人無法觸摸的喜怒哀樂,才有了這充滿獨特韻味的讓人迷醉的文章。人生如此,作品如此。以自己的經(jīng)歷,寫自己的感受,這是三毛的自傳,這也是三毛的頌歌。在這用真情譜寫的歌曲里,有對沙漠風光的描繪,有對沙漠風情的無限贊美,有對壯士的欽佩,有對孩童的疼惜,有對悲苦生命的同情,有對美好生命的歌頌,這是三毛走遍萬水千山的領悟,這是荷西游過萬千河流的體會,人生如此,作品如此。
三毛對于人生的認識是隨著自己的成長而改變的,她對人生原本就持有一種自由的態(tài)度,也可以這樣說,自由就是她的人生觀,而這種觀念也深深的影響著她的創(chuàng)作。相對于其他傳統(tǒng)作家而言,三毛的創(chuàng)作不受傳統(tǒng)的束縛,不需要像傳統(tǒng)作家那樣考慮這個或那個因素,當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不受目的和功利的驅(qū)使,沒有經(jīng)世致用的要求,作家的創(chuàng)作就更能突出自己的特點,找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原始動力。三毛就是因這種自由的寫作,自由的人生觀,自由的漂流,才寫出那么多新穎獨特的優(yōu)秀作品。她沒有那么嚴肅的創(chuàng)作使命感,沒有追求作品的社會效益,沒有以此來提高自身社會影響力的愿望,寫作不是她揚名立萬的手段。她曾在《塵緣》中說過:“文章千古事,不是我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來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說起來都太嚴重。寫稿真正的起因,還是為了娛樂父母,也是自己興趣所在,將個人的生活做了一個記錄而己?!雹佟爸劣趯懽?,我個人覺得自己并沒有什么使命感,我在主觀上往往認為,寫作只要背上一種使命感,那我就完了,就寫不出來了。寫作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寫?!雹谌珗猿帧盀樾撵`而作”,她創(chuàng)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抒寫自己自由而美好的心靈,把這種見聞感受記錄下來和讀者分享。她曾說過:“我是游戲人生?!业娜松^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過要玩得高明。譬如說,畫畫是一種,種菜是一種,種花是一種,做丈夫是一種,做妻子也是一種,做父母更是一種,人生就是一個游戲,但要把它當真的來玩,是很有趣的?!雹鬯苍Q,她的寫作是“游于藝”,“寫作只是我的游戲之一”。對于寫作來說,三毛絕對稱得上是獨樹一幟的,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感染讀者,就在于她突破了一般作家固有的理念和技巧,從文學本身的藩籬中成功突圍,加之其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用游戲人生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當然三毛的這種游戲人生的態(tài)度并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對于游戲的理解,而是以對生命的尊重和生活的熱愛,掃除塵世的塵埃,掃除心靈的陰霾,以一種極為自由的心態(tài)來玩味人生,從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瑣事中發(fā)現(xiàn)美,把平淡的生活當做藝術來欣賞,當作美好來描繪,所有的作品都是她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都是她內(nèi)心里折射出來的理性的光芒。她追求的是一種流浪的情懷,詩化的人生。她強調(diào)的是自由的寫作,率性而為的寫作,沒有“枷鎖”的獨立寫作。強調(diào)興之所至,即成文章,所以和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相比,三毛的創(chuàng)作就更加追求自由,她的作品才有別樣風情。
三毛的文章和她的人一樣,總是帶著對人類的愛,喚醒人內(nèi)心的善良,抓住日常生活的瑣碎事件,抒寫自我心靈的吶喊。三毛堅持用自己的筆寫自己的故事,作品就是他的生活。三毛的作品,大多描寫自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她在《兩極對話》中說:“我是一個‘我執(zhí)’比較重的寫作者,要我不寫自己而去寫別人沒有辦法?!薄坝幸淮?,我試著寫第三人稱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我又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過頭來,還是寫‘我”,。④在《回鄉(xiāng)小箋》也說:“我不會講什么大道理,因為我沒有學問,但是,我愿意在將來的日子里,仍做不斷的努力,以我的手,寫我的口,以我的口,表達我的心聲?!雹菡驗橐宰晕覟榫€索、忠于事實基本原貌、書寫具有傳奇色彩的異域風情、記錄日常生活平凡點滴的率真和樸素,三毛的作品獨具特色,與一般作家的作品保持著距離,這種距離產(chǎn)生了美,是對美學傳統(tǒng)觀念的沖擊,是對堅持自我的寫作一種默默的支持。三毛的文章在抒發(fā)真摯感情、打動人心的基礎上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
說到三毛,就不得不提到沙漠,好像沙漠就代表三毛,代表流浪,代表對自由的向往。我們不能否認,沙漠確實是三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梢哉f,三毛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文學領域,沒有人能把撒哈拉沙漠寫的那么生動和迷人。寄情于山水的作家,古往今來比比皆是,三毛本無意于山水,要不然她怎么會跑到荒漠去生活,把家安在了荒無人煙的沙漠里;三毛也無意于寫作,寫作只是為了記錄生活而已。然而“無心插柳柳成蔭”,人們認可了她的作品,被被她所描繪的萬千風情所吸引,她成了作家。三毛在作品中創(chuàng)造了“沙漠”意象,讓人神往。沒有誰比她更了解撒哈拉,沒有誰比她更喜歡撒哈拉。因為有了沙漠,有了荷西,才有了作家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等作品都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來觀察沙漠,體驗沙漠生活,寫出了沙漠生活的新奇和有趣,同時也把自己完美的塑造成一個十分熱愛生活而又風情萬種的家庭主婦美好形象。三毛的作品注重自己對生活和人生的體驗,通過日常生活發(fā)掘生命的真諦與意義,并且極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與快樂,為此她毅然決然的離開了高度發(fā)達的物質(zhì)文明社會,置身于物質(zhì)生活極度困乏的撒哈拉大沙漠。在沙漠里,她快樂的生活著,并且穿破世俗的城墻,打破常規(guī),離嫁給了小她六歲的西班牙丈夫荷西,一顆流浪的心終于可以停住在愛的港灣,活出了自我,活出了一個安定了自己流浪的心靈,活出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境界。三毛在作品中堅持抒寫自我,避免了那些司空見慣的題材,注重抒寫異域生活和自己的情感世界,處處閃耀著女性的光輝,所以其作品有著永恒的魅力,讀起來讓人耳目一新,親切自然。
三毛的一生是短暫的,同時也是永恒的。她是個平凡的女性,同時也是不平凡的。她把短暫的生命獻給摯愛的人,獻給了萬水千山,獻給了萬千讀者,獻給了文學?;仡櫵囊簧覀儌粗嘁灿刑鹈?,也有艷羨,也有期待。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有幾個人活的像他一般自由和豐滿,像她一樣堅強和勇敢。自1967年秋天離開熟悉的故國家園,遠渡重洋到萬里之外的西班牙游學至1991年元月忽然辭世,三毛在異域他鄉(xiāng)度過了長達20年的流浪生活。從“西風不相識”的歐洲大陸到風沙漫漫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從碧波蕩漾的大西洋島嶼到牛羊成群的中南美洲高原,半個地球都留下了三毛漂泊的身影。在漫長而艱辛的旅途中,除了要面對撒哈拉大沙漠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還要應對各種文化的沖擊,比如中東文化、西洋文化,文化沖擊也激發(fā)了作家的創(chuàng)造力,以包容的態(tài)度,坦率的面對不同文化的挑戰(zhàn)。在相互交往中,感受不同文明的強大生命力。但是,“無論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無意矯飾,行間字里,處處是無聲的歌吟,我們用靈魂可以聽見那種歌聲,美如天簌。被文明捆綁著的人,多慣于世俗的繁瑣,迷失不自知。讀三毛,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由生命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像開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這是需要靈明的智慧和極人的勇氣的。(《溫柔的夜》)這種勇氣來自于三毛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真理的堅持,對于自由的不懈追求,對于一種文明,超越國別,超越時空的征服。而她征服這種文明的方式,就是流浪,就是不斷的走,不斷的感受,不停的思考,就是一個天使游戲人間的展現(xiàn)。有人說:“流浪,既是三毛的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三毛的一種生命狀態(tài);流浪成了三毛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礎條件,也直接構成了三毛作品的重要內(nèi)容,成就了三毛的文學地位,從而使三毛成了“大家的三毛”、“永遠的三毛”。
在實際生活里,三毛確實是個平凡的女性,她甚至坦率表白:“我,只是一個實際的人,我要得著的東西,說起來十分普通,我希望生兒育女,做一個百分之百的女人?!谟邢薜臅r空里,過無限廣大的日子?!雹捱@其實是大部分普通女性都能夠?qū)崿F(xiàn)的愿望,而三毛卻把它作為自己的人生夢想執(zhí)著地去追求。其實大多數(shù)女性都不會把“做一個百分百的女性”作為理想,而三毛卻真切去追求,這說明了三毛的生活態(tài)度;把自己當成一個平凡人,以平凡人的身份在最廣大的世俗生活中體味人生的真趣。但她又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生命的熱烈燃燒、自我意識的充分釋放,以突破常規(guī)的決定,給平凡的的生活一次又一次驚喜,一個又一個的高潮,以一己所能達到的人生境界改寫著傳統(tǒng)的女性人生。三毛的覺醒也是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轉變的,她敢做其他女性不敢做的事情,敢嘗試不同的活法,這本身就是進步,就是對傳統(tǒng)觀念的沖擊,她成功的突圍了。在長期父權文化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歷史中,女性的發(fā)展受到壓抑和排斥,女性被動的處在男性統(tǒng)治的邊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女權運動的發(fā)展,女性開始覺醒,渴望走上政治舞臺。覺醒的女性始終有一種突破圍城、張揚自我的內(nèi)心沖動,三毛在作品中對“自我”的彰顯和對生命奧秘的執(zhí)著追尋都說明了這一點。她以東方女性柔弱的形象站立于大地,跋涉在萬水千山,獨自承擔起短暫生命中的全部風風雨雨:早年失學、失戀的迷茫,中年意外喪夫的創(chuàng)傷,一個人踏遍萬水千山的孤獨疲憊,多次徘徊在生死邊緣的掙扎和反抗,這一切的苦難并沒有把她打垮,反而讓她更加的熱愛生活,逐漸擺脫了束縛,領悟了人生的真諦。她以頑強的意志,不屈的精神,跋涉在萬水千山之中,在蕓蕓眾生中認真的尋找“自我”,而這一切的努力和尋找,甚至流浪遠方的選擇,其強大力量來源于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為捍衛(wèi)自我心靈世界而勇敢地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叛逆心理。三毛的流浪不是衣食無憂的浪漫旅行,不是漫無目的的隨遇而安,反映了女性不甘平庸,努力向上的集體訴求,成就了現(xiàn)代女性主體突圍的浪漫想象。
三毛離開我們已經(jīng)很多年了,我們無需再討論她為何自殺,也無需爭辯她的作品和她的人有沒有差距,這一切都已不重要。正如作家賈平凹所說:“三毛是死了,不死的是她的書,是她的魅力,她以她的作品和她的人生創(chuàng)造著一個強刺激的三毛,強刺激的三毛的自殺更豐富著一個使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作家?!雹呷遣恍嗟?,她以短暫的生命向人間發(fā)出邀請,這請柬里有對真實和善良的呼喚,有對自由和愛情的追尋,有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有對文學價值深沉的訴說,只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流浪遠方,流浪”。一生追尋自由的作家,一個敢于突破自我的女性,注定是一個傳奇。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么,自己說了算。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夢,我想,三毛的夢想就是做一個沙漠的精靈,自由自在的游戲人間。
[1]三毛.哭泣的駱駝[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2]陳怡真.熱帶的港夜—三毛昨日、今日、明日[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公司,1988.
[3]三毛.我的寫作生活—夢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公司,1984.
[4]三毛.兩級對話—夢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公司,1984.
[5]三毛.回鄉(xiāng)小箋—撒哈拉的故事[M].哈爾濱出版社,2003.
[6]三毛.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雨季不再來[M].哈爾濱出版社,2003.
[7]賈平凹.哭三毛[J].品味名家,1991.
[8]吳晶.三毛的旅游文學創(chuàng)作[D].同濟大學,2008.
[9]馬莉.艾米莉?迪金森和三毛作品主題與表現(xiàn)手法的比較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
[10]楊同仕.空谷幽蘭—三毛精神世界探析[D].安徽大學,2012.
[11]肖芳.三毛創(chuàng)作及其現(xiàn)象研究[D].湖南大學,2012.
[12]吳娜.三毛的流浪情結[J].咸寧學院學報,2007.
[13]唐玲珍.寂寞無人曉—三毛悲劇探究[J].作家作品新論,1991.
[14]陳倩.獨具風韻別樣美—評三毛的成名作《撒哈拉的故事》[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1991.
[15]郭惠玉.淺析三毛及其作品的永恒魅力[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