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 灸 按 摩
前后配穴法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89例療效觀察
侯曉勇賈廣坡田連營高飛劉學武
(河北省三河市中醫(yī)醫(yī)院針灸推拿科河北三河065200)
【關(guān)鍵詞】疲勞綜合征,慢性;針灸療法
2010-01—2014-12,我們應用前后配穴法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CFS)89例,并與辨證治療68例對照觀察,結(jié)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全部157例均為我院針灸推拿科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89例,男42例,女47例;年齡21~50歲,平均(36.11±6.46)歲;病程6~32個月,平均(17.36±8.19)個月。對照組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齡19~49歲,平均(35.88±7.06)歲;病程6~33個月,平均(15.97±6.32)個月。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依據(jù)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1994年修訂版[1]。
1.3治療方法
1.3.1治療組前后配穴針刺法。主穴:背俞穴取心俞(雙)、脾俞(雙)、肝俞(雙)、腎俞(雙)、三焦俞(雙)。前穴取關(guān)元、氣海、中脘、膻中?;颊吒┡P,醫(yī)者持1.5寸毫針于心俞(雙)、脾俞(雙)、肝俞(雙)、腎俞(雙)、三焦俞(雙)斜刺入約0.5~1寸許,于脾俞(雙)、三焦俞(雙)處行捻轉(zhuǎn)平補平瀉法約1 min;余穴行捻轉(zhuǎn)補法約1 min,諸穴留針30 min后拔針。再患者仰臥,取1.5寸無菌毫針向頭方向平刺入膻中約1寸留針,取3寸毫針刺入關(guān)元、氣海、中脘約2寸,行捻轉(zhuǎn)補法約1 min后留針30 min。局部疼痛者,增取局部腧穴或阿是穴??稍谥餮ɑA(chǔ)上加補合谷、足三里、三陰交以補氣養(yǎng)陰。每日1次。
1.3.2對照組予辨證分型治療。心脾兩虛型應用歸脾湯加減;肝郁脾虛型應用逍遙散加減;肝腎陰虛型應用杞菊地黃丸加減。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避免運動過度,科學飲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1.3.3療程2組均7 d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3 d。
1.4療效評定方法
1.4.1疲勞評分 采用Chalder等制訂的疲勞量表-14(Fatigue Scale-14,F(xiàn)S-14)評定疲勞癥狀的嚴重性。該量表共14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都是與疲勞相關(guān)的問題,受試者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回答“是”或“否”,其中1~8項反映軀體疲勞,9~14項反映腦力疲勞。分值越高,說明疲勞越嚴重[2]。
1.4.2心理健康評分采用SCL-90心理健康測試量,共有90個項目,每一個項目均采取1~5級評分,測驗的9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guān)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及精神病性[2-3]。
2 結(jié)果
2.1 2組治療前后疲勞量表Fs-14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疲勞量表Fs-14評分比較 ±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治療后疲勞量表Fs-14評分均降低(P<0.05),且治療組降低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22組治療前后SCL-90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SCL-90評分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2可見,2組治療后SCL-90評分均改善(P<0.05),且治療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CFS是一種以長期身心極度疲勞為主要表現(xiàn)的綜合征,屬于亞健康狀態(tài)之一,近年來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多,臨床以疲勞為主訴的患者日益增多,CFS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其發(fā)病因素尚無明確的學說,不同領(lǐng)域的專家從不同的角度對該病的發(fā)病機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主要有環(huán)境因素(如病毒微生物感染)、社會心理因素、免功能低下、遺傳因素、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因素及B族維生素功能不良等[4]。由于其發(fā)病機不確切,所以其治療也只是處于探索階段。西醫(yī)低劑量維生素、抗抑郁藥等可以改善患者的某些癥狀,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且長期服藥副作用大。社會心理支持有一定療效,但療程大約為6個月,療程長,患者依從性差。因此,從中醫(yī)角度進行探索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CFS并無確切的中醫(yī)病名,但在中醫(yī)古籍中多有懈怠、神疲乏力、周身乏力等描述,可歸屬于虛勞范疇。我們近年觀察可以歸納為心脾兩虛、肝腎陰虛、肝郁脾虛3種證型。中醫(yī)學認為,所欲過多、所勞過甚易致脾胃內(nèi)傷。肝隨脾升,脾胃內(nèi)傷則影響肝氣疏泄,致肝氣郁滯,日久則致肝郁脾虛之證;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弱,生血不足,致心血虧虛,而致心脾兩虛證;肝郁化火,耗傷肝陰,“肝腎同源”,肝陰虛下及腎陰,遂致肝腎陰虛[5-6]。
針灸具有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節(jié)氣血作用。俞穴、募穴與臟腑有密切聯(lián)系,俞穴是臟腑經(jīng)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臟腑經(jīng)氣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并與該臟腑一前一后相對應,募俞穴可很好的調(diào)整臟腑虛實。針灸俞募穴可直接針對CFS五臟六腑功能失調(diào)的病機而通調(diào)五臟六腑氣機,臟腑氣機條達則氣血運行正常,四肢百骸得到營養(yǎng)濡潤則疲勞不復。據(jù)此,我們采用臟腑前后俞、募穴為主治療CFS調(diào)解臟腑機能,臟腑安則諸癥悉除,突出了整體觀念針對患者進行全面調(diào)整,較好地改善了患者疲勞的癥狀,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從而改善了生活質(zhì)量,提高了臨床療效,為CFS的治療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參考文獻
[1]楊菊賢.慢性疲勞綜合征[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01,3(2):153-154.
[2]Chalder T,Berelowitz G,Pawlikowska T,et a1.Development of a fatiguescale[J].J Psychosom Res,1993,37(2):147-153.
[3]劉倩.中醫(yī)診治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療效標準探討[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93,15(6):l5
[4]劉雨桃,石遠凱,孫燕. 慢性疲勞綜合征[J].癌癥進展,2007,5(2):209-215.
[5]牛占忠,張喜平,周紅軍,等. “補腎疏肝湯”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66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14,46(4):42-43.
[6]郭榮春. 李培教授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經(jīng)驗總結(jié)[J].四川中醫(yī),2014,32(3):45-46.
(本文編輯:董軍杰)
(收稿日期:2014-09-17)
作者簡介:侯曉勇(1975—),男,主治醫(yī)師,學士。從事針灸推拿臨床研究工作。
【中圖分類號】R246.1; R746.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619(2015)12-1921-02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1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