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治
李洪偉
(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113006)
牛傳染性胸膜肺炎也稱牛肺疫,是由絲狀霉形體引起牛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
在自然條件下主要侵害牛類,包括黃牛、牦牛、犏牛、奶牛、馴鹿及羚羊。各種牛的易感性依品種、年齡及飼養(yǎng)環(huán)境不同而有差別。奶牛、牦牛最易感。幼齡牛和老齡牛比壯年牛易感。山羊、綿羊和駱駝在自然情況下不易感染。病牛和帶菌牛是該病的主要傳染來源。病原體多存在于病牛的肺組織、胸腔滲出液和氣管分泌物中,從呼吸道排出體外,也可由尿和乳汁排出,在產犢時子宮滲出物也向外排毒。病愈牛15 個月甚至2~3 年后還能感染健康牛。該病主要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病??瘸龅娘w沫以及尿所污染的飼料、墊草是主要傳播媒介。該病多呈散發(fā)性流行,常年可發(fā)生,但以冬春兩季多發(fā)。
潛伏期2~4 周,短者8d,長者可達4 個月。急性型:病初體溫升高至40~42℃,稽留熱,鼻孔擴張,鼻翼扇動,有漿液或膿性鼻液流出。呼吸高度困難,呈腹式呼吸,有吭聲或痛性短咳。前肢外展,喜站。反芻遲緩或消失,可視黏膜發(fā)紺,臀部或肩胛部肌肉震顫。脈細而快,每分鐘80~120 次。前胸下部及頸垂水腫。胸部叩診呈濁音或水平濁音,有痛感,聽診肺泡音減弱,可聽到啰音、支氣管呼吸音、胸膜磨擦音。泌乳停止,便秘或腹瀉交替發(fā)生。病牛迅速消瘦,常因窒息死亡。病程5~8d。慢性型:多數(shù)由急性型轉化而來。病牛消瘦,常伴發(fā)痛性咳嗽,叩診胸部有濁音區(qū)且敏感。牛使役力下降,消化機能紊亂,食欲反復無常,有的無臨床癥狀但長期帶毒。病程2~4 周,也有延續(xù)至半年以上者。
特征性病變在肺臟和胸腔。肺的損害常限于一側,以右側居多,多發(fā)生在膈葉。初期以小葉性肺炎為特征,肺炎灶充血、水腫呈鮮紅色或紫紅色。中期為該病典型病變,表現(xiàn)為纖維素性肺炎和漿液性纖維素性胸膜肺炎,肺實質往往同時見到不同時期的肝變,紅色和灰白色互相摻雜,切面呈大理石狀外觀。肺間質水腫增寬,灰白色,淋巴管擴張,也可見到病灶。病肺與胸膜黏連,胸膜顯著增厚并有纖維素附著,胸腔有淡黃色并夾雜有纖維素之滲出物,多的可達10~20L。支氣管淋巴結和縱膈淋巴結腫大、出血。心包液混濁且增多。后期肺部病灶壞死并有結締組織包囊包裹,有的形成膿腔或空洞,有的結締組織增生使整個壞死灶瘢痕化。
該病初期不易診斷。若引進種牛在數(shù)周內出現(xiàn)高熱,持續(xù)不退,同時兼有漿液性纖維素胸膜肺炎之癥狀并結合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可進行病原體的分離鑒定以及血清學試驗。補體結合實驗是我國規(guī)定于牛群檢疫的現(xiàn)行方法。對無該病地區(qū)進行檢疫時,也可能有1%~2%的非特異性反應。
臨床診斷應注意和牛巴氏桿菌病及牛肺結核病相區(qū)別。①牛巴氏桿菌?。悍窝仔筒∨#m然有呼吸困難,呈現(xiàn)急性纖維素型胸膜肺炎癥狀,有干性痛咳。但是發(fā)病急、病程短,常見有喉頭水腫,有敗血癥表現(xiàn),組織和內臟有出血點,肺病變部大理石樣變及間質增寬不明顯。病原體為巴氏桿菌。②牛肺結核病:牛肺結核易與急性牛肺疫的初期及慢性牛肺疫相混淆。牛肺結核的病程長,咳嗽時有氣管分泌物咳出,體溫正?;虺食趶垷?剖檢肺部有結核結節(jié),無大理石樣變化,結核菌素變態(tài)反應陽性,病原體為結核分支桿菌。
防控措施 :非疫區(qū)勿從疫區(qū)引牛。老疫區(qū)宜定期用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注射或綿羊化弱毒菌苗。氫氧化鋁菌苗,臀部肌肉注射,大牛2mL,小牛1mL。注射菌苗后如發(fā)生嚴重反應應立即按牛肺疫病治療。暴發(fā)牛肺疫的地區(qū),要通過臨床檢查,同時采血送檢,檢出病牛應隔離、封鎖,必要時宰殺淘汰,污染的牛舍、屠宰場應用2%來蘇兒或20%石灰乳消毒。
治療措施: 該病早期治療可達到臨床治愈,但是病牛癥狀消失,肺部病灶被結締組織包裹或鈣化,長期帶菌,故從長遠利益考慮應以淘汰病牛為宜。 “九一四”療法:黃牛、奶牛3~4g,溶于5%葡萄糖鹽水或生理鹽水500mL 中,一次靜脈注射,間隔4~7d,用同樣劑量重復注射1~2 次。注意勿漏于血管外,藥液現(xiàn)用現(xiàn)配??股刂委?丁胺卡那霉素或四環(huán)素、土霉素2~3g,加在葡萄糖中靜脈注射,每日1次,連用5~7d,鏈霉素3~6g,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5~7d。除此之外輔以強心、健胃、利尿等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