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玲
食葉紫蘇棚室反季節(jié)栽培技術
趙曉玲
食葉紫蘇為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嫩枝嫩葉有特異芳香,可作調味佐料和蔬菜食用,作為特種蔬菜栽培近年來有快速發(fā)展之勢,也是優(yōu)良的出口創(chuàng)匯蔬菜?,F將其棚室反季節(jié)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用適宜棚室。棚室栽培食葉紫蘇,產品要求鮮嫩,在蔬菜淡季上市。因此,越冬栽培選用高效節(jié)能日光溫室,早春栽培選用塑料大棚為宜。
2)施足有機底肥。食葉紫蘇反季節(jié)栽培應選用疏松肥沃、含腐殖質高的微酸性壤土,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有機肥總施肥量應占70%以上,結合土壤深翻,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農家肥5000kg,并施入尿素40kg、過磷酸鈣27kg、硫酸鉀6kg。食葉紫蘇需氮較多,施肥基本配方比例是氮(N)∶磷(P2O5)∶鉀(KO2)= 4∶1∶0.6。
3)做好畦床。定植前將床土整細摟平,做成南北走向的畦床,畦面寬1~1.2m,畦埂高4~6cm。
1)選用良種。食葉紅紫蘇葉片香氣濃郁、品質好,食葉綠紫蘇生長勢旺、產量高,二者皆可選用。播種前,要選擇色澤鮮、大小均勻、籽粒飽滿、沒有霉變、無病蟲的種子。
2)安排茬口。食葉紫蘇反季節(jié)栽培茬口有3種,即冬春茬、春早熟和秋延后。冬春茬一般在9月播種,10月定植,12月至來年3月供應市場。春早熟一般在1—2月播種,2—3月定植,4—6月供應市場。秋延后一般在8月播種,9月定植,10月至來年1月供應市場。
3)播種育苗。紫蘇種子休眠期長達120天。若休眠期未通過,即將種子置于3℃下處理5天,并用1000mg/kg赤霉素噴灑,以打破其休眠,促其發(fā)芽。1畝畦床用種量為1~1.5kg。播種時與10倍以上的細砂土或另外炒熟的紫蘇種子混合,均勻地撒在畦床內,再覆蓋細砂土1cm。食葉紫蘇種子小,播種后要保證床土濕潤。溫度控制在18~23℃,播后1周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第1對真葉展開時,及時拔除雜草,追施速效肥1次。第3對真葉展開時,及時間苗、定苗,苗距3cm左右,定苗后再追施速效肥1次。第3對真葉完全展開并出現第4對真葉時即可定植。
4)移栽定植。在定植時,要在起苗的前1天澆透苗床,使土壤濕潤,以利起苗,力爭保持根系完整,并帶土移栽。定植時應按行株距30 cm×20cm挖穴,每畝栽植10000~12000株。栽時覆蓋細潮土壓實,務必使根系舒展,栽后澆水以利成活。
1)環(huán)境管理。移栽成活期適當遮陰,移栽緩苗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0~26℃,開花期控制在26~28℃;前半夜溫度控制在15~16℃,后半夜控制在12~13℃。相對濕度75%~80%,采葉期若空氣過于干燥,莖葉粗硬、纖維多、品質差,要注意調控空氣濕度。食葉紫蘇是短日照植物,縮短光照會使花期提前,所以設施栽培要延長日照時數,以延后花期,延長采葉時期,增加產量。
2)土肥水管理。食葉紫蘇較耐濕、耐澇,不耐干旱。如果畦土過干,食葉紫蘇莖葉粗硬,纖維多,品質差。因此,春早熟栽培生長后期,環(huán)境溫度高,要注意水分供應,以利生長發(fā)育。秧苗起身生長后每隔15天追肥1次,每次每畝大田施入尿素10~15kg,可配成0.3%溶液灌施。為加速葉片生長,提高葉片質量,每隔30天用0.5%尿素溶液進行根外追肥。定植后10天左右,幼苗已生根成活,及時中耕除草淺耕。以后要根據苗情、墑情及草情,再中耕除草2~3次,除凈雜草,并松土保墑。
3)植株管理。食葉紫蘇分枝性極強,通過摘心可促進分枝,防止開花和葉片老化,以維持莖葉的旺盛生長,實現優(yōu)質、高產。摘心時間以頂芽剛完成花芽分化時為宜。到生長后期把下部的葉片和枝杈全部摘除,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長至有8對真葉、苗高約45cm時開始采收。每次每個分枝只采收1對葉,可每隔3~4天采1次。也可每隔10~13天采收1次4~5cm嫩梢。每畝可產鮮葉2000~2500kg。
4)防治病蟲。①選用無病種子,曬種殺菌。②改善棚室內生態(tài)環(huán)境,注意通風透光,適當降低空氣濕度。③生產結束后及時清園燒毀病株殘體,清除棚室內及附近的雜草,以減少和消滅蟲源、菌源。④用藥劑防治。銹病和白粉病用25%粉銹寧2000倍液噴霧防治。斑枯病在發(fā)病初期用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O倍液或者1∶1∶200波爾多液噴霧,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紅蜘蛛發(fā)生期及早用40%樂果乳劑2000倍液噴霧。銀紋夜蛾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要求在收獲前半個月就應停止噴藥。
趙曉玲,隴東學院農林科技學院,郵編745000(甘肅慶陽)。
201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