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學隆
吉林省公主嶺市中醫(yī)院內(nèi)科,吉林公主嶺 136100
92例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臨床治療
于學隆
吉林省公主嶺市中醫(yī)院內(nèi)科,吉林公主嶺 136100
目的探討并分析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方法及其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該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診治的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92例,采用降壓類藥物及降糖類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并對其進行飲食控制及運動干預,然后觀察其療效。結(jié)果92例患者治療前的血壓值與血糖值均比治療后的高,兩者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所有患者中有9例(9.78%)出現(xiàn)輕微腹痛或頭痛等不適的癥狀,但無嚴重低血糖或血管異常情況的發(fā)生。結(jié)論對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需對其采取有效藥物治療后,再對其采取飲食控制和適量運動進行輔助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并能減少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高血壓;糖尿??;臨床治療
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主要表現(xiàn)為頭暈、耳鳴、失眠、多飲或多食等癥狀,且易引起患者并發(fā)心、腦、腎、血管等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并易導致其發(fā)生死亡[1]。因此,對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至關重要,為了探討對其治療的方法,該文選取了該院于2010年2月—2013年7月診治的92例患者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診治的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92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0例;年齡在45~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5±11.5)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檢查,全部符合高血壓、糖尿病的病癥,且臨床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頭暈、頭痛、耳鳴、失眠、多飲、多食和多尿等癥狀。
1.2 治療方法
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需以降壓為主,同時兼顧血糖的控制。在治療過程中,應以藥物治療為主要治療手段。對患者血壓的治療,需采用具有抑制作用的血管緊張素受體(AT)、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或鈣離子拮抗劑(CCB)等,而在這些具有抑制作用的藥劑中,能夠起到有效降低血壓作用的是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并以此類藥物進行治療為主。對患者糖尿病的治療,則需采用二甲雙胍、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或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等對患者進行治療。與此同時,對患者進行飲食的控制,考慮患者的血糖情況,所以此類患者的飲食應以高纖維、含糖低、含鈣高且富含維生素B和維生素C及五谷雜糧等食物為主。醫(yī)護人員并告知患者應盡量選取一些有氧運動(慢跑、太極拳等),進行活動鍛煉,以此來輔助治療高血壓和糖尿病。
1.3 診斷標準
對所有患者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診斷,需根據(jù)WHO頒布的診斷標準進行判斷。對高血壓的診斷為:收縮壓≥140 mmHg,舒張壓≥90 mmHg的,則判斷其患有高血壓。對糖尿病的診斷為:空腹血糖值≥7.0 mmol/L;或糖耐量試驗2 h后血糖值≥11.0 mmol/L;或任何時間的血糖測量值都≥11.0 mmol/L的患者,均判斷為糖尿病[2]。
1.4 觀察項目
對所有患者治療效果的觀察和對比,包括對其治療前后血壓、血糖及用藥不良反應情況等的測量與觀察,血壓包括對其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測量,血糖包括對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檢查。
1.5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s)表示。
2.1 治療前后血壓與血糖的變化
92例患者在治療前,其平均收縮壓為(152.8±2.7)mmHg,舒張壓為(99.6±3.5)mmHg;空腹血糖值為(8.9±2.4)mmol/L,餐后2h血糖值為(13.6±2.7)mmol/L。經(jīng)用藥治療后,其平均收縮壓為(130.1± 2.5)mmHg,舒張壓為(85.2±2.1)mmHg;空腹血糖值為(6.2±1.8)mmol/L,餐后2h血糖值為(10.1±1.6)mmol/L。通過92例患者各項測量值的對比可以看出,所有患者治療前的血壓值與血糖值均比治療后的高,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藥物治療后的不良反應情況
92例患者中有9例產(chǎn)生輕微腹痛或頭痛等不適的感覺,而并沒有發(fā)生低血糖或血管異常的情況,所以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9.78%。
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高血壓病是指患者在靜態(tài)下,測量其動脈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呈增高的情況;而糖尿病是由各種因素引起患者發(fā)生胰島素異常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其機體代謝紊亂的一種病癥。而兩種病癥同時并存易導致患者并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從而增加了患者發(fā)生死亡的幾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3]。而且通過該文的探討發(fā)現(xiàn),采用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等抑制劑類藥物,對患者進行血壓的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用二甲雙胍類藥物對患者進行血糖控制,并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對患者進行輔助治療,均可取得明顯的療效。因此,對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需對其采用有效藥物治療后,再對其采取飲食控制和適量運動進行輔助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并能減少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林濤,王麗靜,吳玉敏.高血壓合并糖尿病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20):187-188.
[2]張彩云.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治療策略[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15):2003-2004.
[3]張祥溢,孫先英.糖尿病并高血壓患者心、腎、腦終點事件觀察[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7(3):46-48.
R54
A
1672-4062(2015)01(b)-0079-01
2014-10-18)
于學?。?973.3-),男,吉林公主嶺人,本科,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大內(nèi)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