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園芳 孟現(xiàn)光
廣西民族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6
?
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
盧園芳 孟現(xiàn)光
廣西民族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6
民事公益訴訟作為一種新的訴訟類型獲得我國的立法認可,確定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則成為該制度運行的前提和基礎。我國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認定標準有:制度的設置目的;與爭議的法律關系不具有利害關系;訴訟利益。本文贊成個人、組織等私主體作為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對于呼聲很高的檢察機關則持否定態(tài)度。
民事公益訴訟;原告;資格
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通過法律規(guī)定對“機關”的原告資格予以確認。但是,通過哪些法律予以規(guī)定?憲法還是法律?基本法還是單行法?成文法還是司法解釋?民事訴訟法沒有給出答案。同時,“有關組織”原告資格的確認主體是誰?按照什么程序進行確認?也沒有作出規(guī)定"程序性規(guī)定的缺失,使得原告確立處于無法可依的不確定狀態(tài)。
2012年的新民訴法第55條明文規(guī)定,對污染環(huán)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guī)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在立法上恢復了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但是在隨后的司法解釋中并沒有明確界定民事公益訴訟的提起主體,在現(xiàn)行的法律制度中,僅僅將消費者協(xié)會和環(huán)保部門作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有關組織,對于法律規(guī)定的機關仍是立法空白。
(一)原告資格的語義分析
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從語義上來看是指在民事公益訴訟這一條件背景下,誰有資格提起訴訟的問題?!百Y格”即意味著準入條件,即并非每個社會主體都可以依自己的意愿啟動訴訟程序。實踐中每一個啟動訴訟程序的人,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受到這樣或那樣的限制。哈蘭大法官堅決反對原告資格的自由授予,認為原告資格的自由授予“完全會破壞聯(lián)邦程序制度的一個重要功能——即在訴訟開始之時就排除那些勝訴無望和不具有可裁判性的訴訟請求(unmeritoriousand unjusticiableclaims),以免聽證程序(evidentiaryhearings)耗費當事人和法院的財力和時間。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與一般的普通公民民事訴訟原告資格相比,其特點如下:
1.原告主體具有廣泛性。一般的民事訴訟原告要求必須與爭議的法律關系具有厲害關系的個人、組織,但是按照我國立法規(guī)定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可以是與爭議的法律沒有任何關系的組織、機關。
2.原告與被告沒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在傳統(tǒng)的民事訴訟中,是否具有利害關系是判斷原告是否適格的重要條件。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立法理念也隨之改變。因此,民事公益訴訟應運而生。它不要求原告與被告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只要原告有能力并且為了維護公共利益提起訴訟,原告就是適格的。
3.原告往往是基于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而起訴。一般的民事訴訟的原告是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訴訟,行使的是私權力;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是為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而提起訴訟,運用自己對違法行為的監(jiān)督權,行使的是憲法賦予其的公權力。
(二)域外民事公益訴訟原告資格探究
1.意大利
羅馬法規(guī)定,除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外,凡市民皆可提起。這表明最初的公益訴訟在原告主體上可以擴大到一切市民,只要出現(xiàn)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在法律的軌道內公民就具備了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司法權利。當全體國民交給國家信托管理的財產受到侵害時,國家就有義務保護信托的財產不受損害,于是,國民將自己的一部分訴權也托付給國家,這就是訴訟信托。但國家作為眾多機關的集合體,不可能自己親自出庭起訴、應訴,于是又將訴權分配給檢察機關或其他機關,由這些機關代表國家提起訴訟。當然,如果國家機關沒有依職權向法院起訴,任何一個公民均可依公共信托的理論向法院提起訴訟,以保護信托的財產。
2.美國
作為現(xiàn)代型公益訴訟制度開創(chuàng)者的美國,在司法實踐中,原告的資格經歷了一個從“法定損害標準”到“雙重損害標準”,最后到現(xiàn)在的“事實不利影響標準”的演變?!笆聦嵅焕绊憳藴省?,即只要相對人的利益受到了所指控的行為的不利影響,就具有了原告資格,而不管這種利益是否有特定法律的直接規(guī)定,也不管這種利益是人身利益、經濟利益還是其他如審美的、娛樂的、環(huán)境的利益等??梢娫诿绹?,公民具有廣泛的訴的利益。
(一)我國民事公益訴訟原告的認定標準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一款規(guī)定了原告資格要求。原告要符合如下兩個要件:一是實質要件,即與所訴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二是形式要件,即必須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才可以成為訴訟主體。但是2012年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guī)定了一種新的訴訟類型,即民事公益訴訟,這突破了傳統(tǒng)的原告需要與所訴案件具有直接利害關系的限制。對污染環(huán)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guī)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是對于該條文規(guī)定的機關和組織具體包括哪些,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這些條件是由誰來制定的,立法上仍然在探索。筆者認為判斷是否為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1.制度的設置目的
一個制度的設置必然是為某個目的來服務的,而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這必須與傳統(tǒng)的民事訴訟類型區(qū)分開來。傳統(tǒng)的民事訴訟是為維護直接利益的受害者設定的,因此行為人啟動訴訟程序僅僅為了維護自己的私人利益。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新的社會問題出現(xiàn),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日益增多,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只賦予一部分主體有起訴的權利,這就導致了很多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沒有受到法律應有的懲罰。因此,民事公益訴訟的設置是國家為了保護公共利益,而鼓勵有資格的原告行使自己的訴權。
2.與爭議的法律關系不具有利害關系
傳統(tǒng)的民事訴訟是為了定紛止爭,維護私權而設定的。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原告是指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請求法院審理爭議的法律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顯而易見,這與民事公益訴訟的設置目的背道而馳。因此利害關系說受到很多學者的抨擊。但事實上,在很多污染環(huán)境的案件中,是有實際受害人的,如果法律可以賦予沒有利害關系的主體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權利,而為了受害者的公民為什么就不能有這樣的權利呢?
3.訴訟利益
訴訟利益,是原告啟動訴訟程序的首要因素?!霸妫瑸樽约褐嬖V訟者。”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沒有一個主體會做有損害于自己的事情。若啟動訴訟程序沒有使其獲得利益,就沒有必要去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訴訟利益包括社會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即私利。訴訟主體不僅是享有法律所賦予的權利,也要承擔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因此,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必須是具備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自愿承擔敗訴的風險或者將勝訴的利益歸于公有的利益追求。
(二)我國民事公益訴訟原告的種類
1.檢察機關。大陸法系的很多國家,檢察官在公共秩序或者利益受到侵害時都有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利。很多學者呼吁要求將檢查機關作為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入法。事實上,我國檢察機關與國外的檢察機關在法律地位及法律性質上存在本質區(qū)別。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行使檢察權。從現(xiàn)實情況看,由檢察機關充當行政機關履行公益訴訟職責的監(jiān)督者,其是完全能夠適應所要求的專業(yè)法律能力的。
2.公民訴權是公民的憲法性權利,只要是有訴訟權利能力的人,就不能做過度限制。啟動訴訟程序的主體,為的是追求法庭的公正審判,是尋求法律的救濟者。訴訟行為就是原、被告雙方的博弈行為,訴訟結果不是恒定不變的。換而言之,原告起訴并不一定勝訴。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哪怕是享有訴權者,也不一定會行使該權利,更不必擔心有心之人會濫用訴權,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理論上說,我們應該鼓勵有能力的公民去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而不是限制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
3.組織對于環(huán)境社會團體的原告資格,確立了下列判斷標準:一是環(huán)境社會團體的起訴資格可以以成員的訴訟資格為前提;二是環(huán)境社會團體成立的宗旨或目的與其保護的利益具有相關性;三是訴求無論是索賠還是其他救濟,團體成員不必親自參加訴訟這個標準至今沿用,據此衡量環(huán)境社會團體是否具有原告資格,為環(huán)境社會團體參加訴訟提供了依據。如環(huán)保部門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也可以支持個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在當今危害社會公共利益最嚴重的領域中,環(huán)境危害首當其沖。環(huán)保部門具備了許多個體無法占有的技術、資源、信息,因此在公益訴訟中勝訴的幾率較大。
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不是可以隨便照搬外國的經驗的,我們應該清醒的意識到我國檢察機關的性質和地位的特殊性,這正是筆者主張?zhí)崞鹈袷鹿嬖V訟的主體只有個人、組織,不包括檢察機關的重要依據。
[1]顏運秋.公益訴訟理念研究[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52.
[2]張艷蕊.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
[3]章千惠.我國民事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研究[D].湘潭大學,2014.
[4]李靜.論我國民事公益訴訟之適格原告[D].華東政法大學,2014.
[5]阮麗娟.環(huán)境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的司法實踐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13(11).
*本項目獲廣西民族大學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gxun-chx2014013)資助,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xun-chx2014013)。
D
A
2095-4379-(2015)32-0031-02
盧園芳(1989-),女,漢族,廣西平樂人,廣西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訴訟法學;孟現(xiàn)光(1989-),男,漢族,山東濟寧人,廣西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