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弢
【關鍵詞】 物理教學;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1(A)—0065—01
“體驗”是每個學生成長過程必需的,學生只有在參與中印象才深刻。合作探究教學正是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平等“參與”的機會,通過“體驗”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下面,筆者以平均速度的測量為例,談談在物理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實驗的體會。
案例:內(nèi)容為北師大版物理第一冊第三章第四節(jié)“平均速度的測量”,筆者將課內(nèi)實踐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這幾項活動都集中到課堂上完成。教學開始前將這幾項活動以問題的形式在各個小組提出,讓學生在課外設計初步的實驗方案,師生在課外交流后形成具有可行性的實驗方案,然后各小組開展活動。每個小組只負責完成一項實踐活動的任務,所有任務都是小組成員交流合作完成。要注意的是要給每個學生都分配任務,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完成活動后在組長組織下進行總結,形成實驗報告。最后各小組間進行交流。整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活動由學生之間協(xié)作交流完成,教師并不參與活動,只是以指導者的身份出現(xiàn)。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研究課題。
2.設計實驗的方案。形成可行性的設計方案,這個過程包括:實驗原理、實驗器材的準備、實驗步驟的設計等。
3.根據(jù)實驗方案,進行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活動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課題,安排任務;第二部分實驗活動由各小組在室外完成并撰寫實驗報告;第三部分返回到課堂上進行交流評價。課題的完成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操場上進行的,所以學生能親自參與實驗活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非常高,氣氛非?;钴S?;顒油瓿珊?,各小組討論交流并完成實驗報告,最后確定發(fā)言人。
4.交流反饋。各小組就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展示、匯報,反饋自己所在小組的活動情況。
教學模式流程
對該教學模式的幾點說明:
1.該教學模式是以實驗為抓手,通過提出問題,劃分小組,小組分工,安排任務,經(jīng)過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饋評價等步驟,讓學生之間合作、交流、體驗。作為成員,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動手實驗、動眼觀察、動腦思維、動口討論。在實驗中積極思辨,并進行合作交流,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該教學模式的一大特點是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使其體會到了合作交流帶來的樂趣。在這種情況下,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獲取。
2.合作交流活動需要教師的有效組織和指導。學生能否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關鍵是教師的組織與指導是否有效。除此之外,在課前進行的準備也是至關重要的。這次課題,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形式出現(xiàn),安排合理的問題,并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然后和教師交流形成具有可行性的實驗方案。這個過程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
3.合作交流的能力需要逐步培養(yǎng)。本次課題中的活動都很順利地完成,而且完成的情況出乎意料得好??梢娨囵B(yǎng)學生的能力,教學活動中教師就不能包辦代替,而是要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從而讓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參與合作精神得到提高和發(fā)展。
4.合作學習中需要教師的教學觀發(fā)生根本轉(zhuǎn)變。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的教學觀念要進行轉(zhuǎn)變,要相信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 ? ? ? ? ? ? ?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