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益+武美紅
摘 要:培養(yǎng)人才、服務社會是現代大學的重要職能之一。對于如何進一步發(fā)揮和完善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在其長期的辦學和發(fā)展實踐中總結形成的“威斯康星理念”為中國的大學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啟發(fā)。
關鍵詞:威斯康星理念;傳播知識;推廣技術;專家咨詢
威斯康星大學的前身是1848年創(chuàng)建于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的一所規(guī)模很小的非教派學院。在1862年《莫雷爾法案》相繼頒布之后,州政府將大量的土地贈予基金撥付給了威斯康星大學支持它開展農業(yè)和工藝教育,該學校才開始進入到一個發(fā)展非常迅速的時期,并在其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總結形成了在美國高等教育史上非常著名的“威斯康星理念”。
《莫雷爾法案》的頒布
在1850年特納提出的“產業(yè)大學計劃”的影響之下,佛蒙特州的國會議員莫雷爾于1857年首次向國會提出贈地學院議案,要求聯(lián)邦政府撥贈公地給各州,設立學院進行農業(yè)及工藝教育。但該議案在1859年遭到民主黨布坎南總統(tǒng)的否決,直到1862年共和黨的林肯總統(tǒng)上臺后才正式批準了《莫雷爾法案》。
《莫雷爾法案》規(guī)定:聯(lián)邦依據各州擁有的國會議員人數向各州提供土地,由出售此種土地或土地證券而獲得的款項,建立永久性基金,資助和維持至少一所學院, 該學院不能排斥科學和古典學科, 還需要開設軍事課程,但其主要課程必須按照各州議會分別規(guī)定的方式,講授與農業(yè)和機械工藝有關的知識。依據1860年各州擁有的國會議員人數,每州的一名議員可獲贈3萬英畝的土地。該法案通常被稱為《1862年莫雷爾法案》,此后聯(lián)邦政府又相繼頒布了《1890年莫雷爾法案》,將聯(lián)邦政府最初每年向各州的撥款由15,000美元增加至25,000美元。
雖然說《莫雷爾法案》的頒布完成了其立法程序,但是由于該法案并沒有具體的實施條文,因此各州在具體的實施上也就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威斯康星州就將土地贈予基金直接撥付給威斯康星大學支持它開展農業(yè)和機械工藝教育。威斯康星大學也因此獲得了發(fā)展的契機。
約翰·貝斯康思想的影響
“威斯康星理念”的形成得益于威斯康星大學發(fā)展史上第一位非常重要的校長約翰·貝斯康。約翰·貝斯康非常強調道德、價值的觀念。他認為個人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社會活動當中,而理想的社會,他將其稱之為“基督教國家”,物質財富將按照社會關系的最高標準來分配,即少數人的利益要受到大多數人利益的制約。他希望他的學生特別是威斯康星大學能夠為建立這樣一個基督教國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且他相信大學完全能夠通過知識創(chuàng)新,利用先進的科研成果為工業(yè)、農業(yè)、商業(yè)以及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提供服務。可以說約翰·貝斯康所提出的這種大學應為社會服務的思想對于后來“威斯康星理念”的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威斯康星理念”的提出
1912年,威斯康星州公共圖書館委員會主管立法資料的查爾斯·麥卡錫在其介紹威斯康星州立法改革方面的著作—《威斯康星理念》中,第一次使用了“威斯康星理念”一詞來總結威斯康星大學的辦學經驗,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辦學模式。
然而“威斯康星理念”的形成也是經歷了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早在1904年,威斯康星大學的第10任校長查爾斯·范海斯在其就職演講中就具體闡述了大學目標及其實現途徑:大學應當是為本州全體人民服務的機構,它將努力尋求把英國的寄宿制學院和德國研究型大學的主要優(yōu)點結合起來,人文學科、應用學科和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將共同發(fā)展,興趣各異的學生均可從這些密切相關的學科中得到益處。大學將是“瞭望塔”,應作為“公共事業(yè)”的基本工具積極參加改造社會的活動。受威廉·雷尼·哈珀夏季教育集會運動思想的影響,范海斯非常重視大學在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中的作用,認為大學就是要把知識、技術傳授給廣大民眾,使他們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術去解決社會生產、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從而達到為全州服務的目的。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整個州都變成了大學的校園。范海斯甚至認為“服務應該成為大學的唯一理想”,他也曾明確說過只有當大學的有益影響能夠到達整個州的每一個家庭的時候,他才會真正感到滿意。
可見,由于受到當時實用主義哲學以及教育民主化思想的影響,范海斯主張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真正的知識應該是有助于影響和改善人們的生活,大學就應該要與社會生產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肩負起發(fā)展科學、培養(yǎng)人才、傳播知識和推廣技術的重任,從而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作出貢獻。這是對以往大學所具有的教學、科研功能的發(fā)展和完善。到20世紀初,“州立大學應該直接有助于發(fā)展農業(yè),建立更有效的工業(yè)和更好的政府”的理念已經得到了威斯康星大學董事會的廣泛認可和接受。而且,為社會服務的這種大學教育理念也得到了當時州長拉弗萊特的大力支持。
“威斯康星理念”的實施及其影響
為了真正實現為社會服務的目的,“威斯康星理念”在具體的實踐上主要采取了傳播知識、推廣技術以及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的方法。
范海斯指出,大學的目標就是要把知識的亮度和發(fā)展的機會帶給全國各地的人民。在麥卡錫等人的大力支持之下,他和路易斯·羅伯建立了一個能影響全州的知識推廣部。該部設立了函授、學術講座、辯論與公開研討、提供一般信息與福利4個服務項目。截至1912年,函授部共接受了5,000名函授生,有98名教授和講師從事函授的教學和監(jiān)督工作;舉辦了大約500個講座,并且其設立的咨詢服務機構在一年之中就回答了來自城鄉(xiāng)各地區(qū)的近1,500個問題。1914年,大學開始運用無線電廣播新媒介來傳播教育項目,進行知識推廣。此外,還組織起了流動的圖書館。該圖書館在本州各地區(qū)有序地流動,把成箱的書籍送到各個社區(qū)和家庭,把知識傳播到廣大民眾中間。
除了借助于知識推廣部所提供的職業(yè)技術培訓等相關的函授課程外,威斯康星大學也積極派遣學校的專家、教授、研究生、本科生等深入到各地區(qū)、各工廠甚至是各家庭了解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和指導。范海斯甚至曾經說,“只有靴子上沾滿牛糞的教授才是好教授”。通過這樣一系列具體的措施就把大學內部的教學和科研的優(yōu)勢同社會服務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實用性的知識和技術傳播推廣到了廣大民眾的手中。威斯康星大學所發(fā)明的“巴布卡克脂肪檢驗法”的推廣給乳制品業(yè)帶來了數百萬美元的收益,所進行的“巴比倫種雞肥胖實驗”也促進了養(yǎng)殖業(yè)的大發(fā)展。
專家服務也是“威斯康星理念”在實施中的又一重要形式。在州長拉弗萊特和校長范海斯的大力倡導之下,威斯康星大學與州政府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大學教授們積極參與州政府主持的改革項目,幫助起草改革法案,甚至是直接到政府部門的相應機構任職或擔任顧問。教授和政府官員還經常利用“周末午餐俱樂部”共同討論交流彼此的看法。威斯康星大學教授相繼為州政府設計起草了威斯康星州的收入所得稅制度、工人賠償制度以及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等。截至1912年,46位大學教授在州政府的相關部門任職。校長范海斯就擔任了州政府地理、自然保護委員會主席,森林委員會和公共圖書館委員會的成員等多個職務。
總之,威斯康星大學的實踐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功,被認為是“全州公共生活中的顧問工程師”“美國最民主的大學”,吸引了美國其他許多州派代表團前來考察??梢哉f“威斯康星理念”及其實踐不僅在美國高等教育史上,而且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價值。它適應了當時威斯康星州工農業(yè)轉型和發(fā)展的需要,提出大學要為社會服務,通過提供農業(yè)和機械工藝教育培養(yǎng)出了大批實用性人才,同時也適應了教育民主化的需求,將知識和技術真正普及到廣大民眾的手中,贏得了人們對于高等教育的廣泛關注和認可。而且,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所形成的特色學科和創(chuàng)造出的函授教育,以及技術推廣的新教育形式對中國今天的大學如何更好地履行社會服務職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素敏.美國贈地學院發(fā)展研究[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
[2]舸昕.漫步美國大學[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
[3]陳學飛.美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史[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
[4]康健.威斯康星思想與當今高等教育改革[J].外國教育,1988(4).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責任編輯: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