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校體育與大學生“拼搏精神”的培養(yǎng)
黃喆
(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精神具有能動性,對人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能動作用。拼搏精神是人們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品質之一,高校體育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拼搏精神具有獨特的作用:高校體育活動的艱苦性特點使高校體育成為磨練造就大學生“拼搏精神”的重要載體;體育運動訓練與鍛煉的內(nèi)在要求對大學生“拼搏精神”的培養(yǎng)起到潛移默化的特效;體育運動的競爭性易激發(fā)大學生潛在的“拼搏精神”;優(yōu)秀運動員在賽場上的拼搏精神會深深地激勵大學生;高校對體育精神文化的教育與傳承將進一步喚醒大學生內(nèi)在的“拼搏精神”。
關鍵詞:高校體育;大學生;拼搏精神;培養(yǎng)
文章編號:1004-3624(2015)05-0075-04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Spirit has the initiative,has an important active ro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pir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piritual quality of people on the road to success, college sports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 unique role: Hard sex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activit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ke college sports training makes students “spirit” important carrier.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sports training and exercis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pirit”influences effects. Sports competition is easy to inspire students' potential of “spirit”. Excellent athletes on the field fighting spirit can inspire students deeply. College education of sports spirit culture and heritage can further awakening college students “spirit”.
Theory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pirit”
HUANG Zhe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
Key words:college sports; college students; the spirit; cultivate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1],一個國家沒有精神就沒有前途,一個民族沒有精神就沒有希望,一個人沒有精神就不會自覺全面地發(fā)展。人的精神發(fā)展越成熟,人的發(fā)展就會越自覺、越主動。精神能支配人們的行為,也是人們行動的內(nèi)在動力,精神中所蘊含的理想、信念、價值觀決定著人的行為取向。大學生是人生中精神成人的黃金時期,精神成人對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建設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建設的不斷推進和社會制度變革的快速發(fā)展,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主旋律的今天,在機遇與壓力并存的當下,大學生面對的是一個既充滿競爭活力和機會同時有是一個有著強有力挑戰(zhàn)的時代,在現(xiàn)代社會轉型、制度變革的歷史潮流中,大學生如果沒有敢于創(chuàng)新的奮斗精神,沒有敢作敢為的拼搏精神,沒能在心理上、思想上、觀念上轉變自己,恐怕很難適應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也很難找到立足社會的舞臺來貢獻自己的力量。拼搏精神是每個人面對社會、貢獻社會、服務社會的人生態(tài)度和行為的積極體現(xiàn),她也是人之為人所必須擁有的精神品質,也是每個人走向事業(yè)成功的精神起點,更是大學生精神成人所需要的重要品質之一。如今90后青年已成大學生的主體,他(她)們大多數(shù)人是獨生子女,從小就集長輩、父母寵愛于一身,家庭優(yōu)越感強、依賴性也強,自主能力相對較弱,尤其是碰到困難和挫折時,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缺乏一種堅持、拼搏的精神與勇氣,因此,對大學生進行頑強拼搏精神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高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大學生拼搏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獨特的作用與深遠影響。以下我們將就此開展詳細的闡述,與大家交流。
1拼搏精神的內(nèi)涵
1.1拼搏的內(nèi)涵
“拼”和“搏”都是形聲字,按詞典的解釋[2],“拼”有兩個含義,一指湊合,二指豁出命來干;更詳細地理解是為達目的而不惜代價,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而“搏”有三個含義,一指對打,二指撲上去抓,三指跳動;按照當前通俗地理解是激烈地進行對抗,在沒有可能或可能性極小成功的情況下,放手一試者為“搏”?!捌础迸c“搏”從語言學上來講都為動詞,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均體現(xiàn)了人的積極主動性行為;詞典對拼搏的解釋是指盡最大的力量搏斗或爭取。
1.2對于拼搏精神的關注
從國內(nèi)現(xiàn)有資料看,拼搏精神的突顯主要也在體育運動競賽中。上世紀中期,我國處于戰(zhàn)后經(jīng)濟、政治、文化發(fā)展的恢復時期,1957年8月6日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的舉重比賽中,我國運動員陳鏡開以驚人的勇氣和頑強的毅力戰(zhàn)勝了傷病和對手,且以優(yōu)異的打破輕量級世界記錄之后,即當場暈倒在賽場,他的頑強不屈、拼命爭勝的精神深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3];1959年,在我國優(yōu)勢項目乒乓球運動中,優(yōu)秀運動員容國團發(fā)出“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的豪言,并在當年的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奪取了世界冠軍[4]。這些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當時國人的精神面貌,人們?yōu)橹駣^。隨著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體的日益發(fā)達,我國運動員這種敢于勝利、頑強不屈的精神被更多的人所見證,漸漸地在體育界形成了后來的“乒乓精神”、“女排精神”、“女足精神”等,深深地影響著國人在其他領域的奮發(fā)圖強,這種不畏困難、努力奮斗、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是拼搏精神的集中寫照,已從體育界傳遞至全社會并被各行各業(yè)的人們所崇敬與學習。
1.3拼搏精神的內(nèi)涵
所謂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5]對他的定義是與物質相對立、和意識相一致的哲學范疇,是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tài)的總稱。
目前,拼搏精神雖然作為一個常用的名詞被人們所熟用、理解,但有關拼搏精神尚未有統(tǒng)一的概念界定。按照以上運動員在體育競賽實踐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現(xiàn)象以及對“拼”、“搏”和“拼搏”及“精神”概念的理解,我們認為拼搏精神是指人們在一定的理想、信念驅使下,積極爭取、全身心投入的行為態(tài)度與意志品質的具體體現(xiàn),她是人們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拼搏精神所具備的特點:理想信念堅定;意志品質堅強;行為積極勇敢;擁有智慧與才能。
拼搏精神是一個真正成功人所應有的精神品質之一,然而拼搏精神的培養(yǎng)需要有高度的自制力、良好的心態(tài)、堅韌的意志品質和艱苦的實踐奮斗及磨礪。從體育實踐中創(chuàng)造并被社會所倡導的拼搏精神,更應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品質,而高校體育將以其學科的特殊性深刻影響并有效塑造大學生的拼搏精神。
2高校體育的特點與培養(yǎng)目標
2.1高校體育的特點
高校體育的特點[6]體現(xiàn)在以身體練習為主要特征的“技藝性”、以發(fā)展非智力因素為主要特征的“情意性”、以承受運動負荷為主要特征的“艱苦性”和以提高個體社會化程度為主要特征的“人文性”。高校體育的這些特點在培養(yǎng)大學生拼搏精神中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
2.2高校體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200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7]》中明確闡述了高校體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增進身體健康目標;二是體育參與目標;三是掌握基本體育技能;四是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拼搏精神的培養(yǎng)應是高校體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之一。
3高校體育培養(yǎng)大學生“拼搏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3.1高校體育活動的艱苦性特點使高校體育成為磨練造就大學生“拼搏精神”的重要載體
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的棟梁,承擔著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任,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8]”,在某種程度上是希望大學生們能夠學校期間經(jīng)歷更多的實踐磨礪,在德智體全方位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科技的發(fā)達與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機械化與自動化程度日益提高,當前我們大學生的物質生活已相當豐裕優(yōu)越,尤其是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大學生長時間面對電腦、面對手機、面對電視的大背景下,他們用手指快速地敲擊著鍵盤,沉浸在充滿新奇的虛擬世界里,輕松地享受著科技給他們帶來的便捷與快樂的同時,我們卻突然發(fā)現(xiàn)要尋找使大學生們勞其筋骨的載體和活動似乎并不十分容易。而高校體育學科的艱苦性特征,是其他學科所沒有的,它不僅要讓大學生承擔一定的運動負荷進行身體練習,同樣還要面對環(huán)境變化所帶來的艱苦性。這使高校體育成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磨練意志品質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拼搏精神的重要載體和手段。比如許多體育活動都在戶外進行,不管是炎熱酷暑的夏天,還是寒風呼嘯的冬天,大學生都要與大自然帶來的環(huán)境變化進行勇敢、堅強的抗爭,在體育實踐中磨礪身心,所謂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就是這真實的寫照。毛澤東同志也早在1917年《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體育就是要有“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功效。無疑高校體育對大學生的精神成人有著獨特的作用,同樣對培養(yǎng)大學生拼搏精神的作用也無可替代。
3.2高校體育運動訓練與鍛煉的內(nèi)在要求對大學生“拼搏精神”的培養(yǎng)起到潛移默化的特效
高校體育運動項目繁多,既有技巧性項目,也有體能類項目,既有對抗性項目,也有非對抗性項目,但有許多體育運動項目本身就是對每個大學生身心的考驗,需要每個大學生要有大無畏的氣魄來面對,更要用頑強的拼搏精神來參與、征服它,否則,就可能會半途而廢,或達不到自己本該有的成績和水平。如田徑運動中的體能類項目,我們每個大學生都要經(jīng)歷的耐力跑,首先面對不一般長的距離,有人就心驚膽顫,有人未跑先躲,因為大家都明白,在耐力跑中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一次我們所謂的極點,生理上的難受、疲勞,往往使人害怕、恐懼,如沒有頑強的拼搏精神,沒有堅強的意志努力,很容易在途中掉隊、很容易放棄,因此,體育運動項目本身的要求對大學生培養(yǎng)拼搏精神具有天生的特效,大學生每經(jīng)歷一次耐力跑,其實就是一次對自己意志品質與頑強拼搏精神的檢驗,也是一次人生的歷練。還有很多項目都是這樣的,需要努力拼搏才能完成,如跨欄、跳高、拓展訓練、攀巖、登山等,這些項目大多是對大學生生理極限的考驗,在體能上進行挑戰(zhàn),要有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質;而有些體育運動項目則不僅需要大學生在體能上的艱辛付出,同時還需要在智力上進行比拼,如拓展訓練中的翻越生命墻項目,既能培養(yǎng)大學生如何合理安排人員,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又要他們合理運用各種攀爬技巧與體能,最快時間內(nèi)爬越生命墻,這是對大學生體能與智力的全面考驗,還有如臺球、乒乓球、跆拳道、定向運動等等都需要進行綜合比拼,這些體育教學項目本身所特有的要求對大學生拼搏精神的培養(yǎng)起著獨到的作用。
3.3體育運動的競爭性易激發(fā)大學生潛在的“拼搏精神”
高校體育作為體育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樣具有體育運動的最大特點即競爭性,這不僅是運動項目規(guī)則的要求,也是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要求,她具體體現(xiàn)在日常教學中的項目考核與各項校園體育競賽及省市級大學生體育比賽活動中。每個大學生都有接受體育教學和開展課外體育鍛煉的權利,但同時也必須通過體育教學的考核,要取得理想的成績,沒有持之以恒地實踐練習,沒有努力拼搏,是不能達到最理想的成績的;尤其是想要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取得出類拔萃的成績,想與來自五湖四海的、爭強好勝的大學生進行比賽,沒有平時訓練的積累,沒有賽場上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質,是很難充分發(fā)揮自己潛能的,也很難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與名次,所謂的“兩強相遇勇者勝”就是對拼搏精神的最好寫照。體育運動的競爭性、公開性,對爭勝好強的大學生來講更易激發(fā)他(她)們潛在的拼搏精神和對勝利的渴望。也真是因大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拼搏精神造就了高校體育的精彩與強大的生命力,展示了高校體育的強大魄力。
3.4優(yōu)秀運動員在賽場上的拼搏精神會深深地激勵大學生
拼搏精神在每個時代都有體現(xiàn),尤其是不同年代的優(yōu)秀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xiàn)都給了我們不同時代大學生以很好的榜樣,如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有一句名言,即“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他正是用頑強的拼搏精神第一個為中國乒乓球爭得了冠軍;而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中國的女排精神更是讓中國人揚眉吐氣,女排當年的五連冠讓中國人們?nèi)呵榧ぐ海齻冾B強的拼搏精神更是讓人折服,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中國人的愛國熱情,同樣也深深地激勵著現(xiàn)代大學生,排球運動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發(fā)展;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36歲的射擊冠軍王義夫頂著發(fā)高燒的身體,堅持參加比賽,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拼盡全力,直堅持到最后完成比賽任務,為國家贏得了一枚寶貴的銀牌,最終由于身體帶病、比賽強度大而昏厥在賽場上,這種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職業(yè)精神深深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他的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更是被大家所贊揚,自然也成了大家學習的榜樣。2001年第46屆世乓賽,中國乒乓球名將劉國正,在與韓國優(yōu)秀選手金澤洙的對壘中,以其神奇的表現(xiàn)和頑強的拼搏精神,連續(xù)挽救7個賽點,奇跡般地取得了最后的勝利,贏得了人們廣泛的贊譽,曾一度被媒體冠以“嫁人就嫁劉國正”的雅號[9]。當代我國著名的跨欄運動員劉翔、乒乓球世界冠軍馬琳、臺球世界冠軍丁俊暉、網(wǎng)球世界冠軍李娜等優(yōu)秀運動員,他(她)們均用自己的拼搏精神在各種大賽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贏得了榮譽,更是彰顯了偉大的人格魄力,為當代大學生樹立了榜樣。他們在體育比賽中的拼搏精神正傳承和詮釋著人類積極奮進、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的崇高理想,強烈地震撼著一代又一代大學生的心靈,激勵他們以積極向上、拼搏奮發(fā)的態(tài)度面對現(xiàn)實與未來。
3.5高校對體育精神文化的教育與傳承將進一步喚醒大學生內(nèi)在的“拼搏精神”
高校作為傳播先進文化的搖籃,傳播先進的體育文化同樣是高校體育的重要使命。文化有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作為文化的核心與精髓——精神文化,它是文化的高級形式,高校體育在傳承其他文化的同時,更要注重體育精神文化的傳播,而體育精神文化中,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最先進的文化,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秺W林匹克憲章》第一章的第14條規(guī)定[10]:“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是國際奧委會對一切屬于奧林匹克運動的人們的號召,鼓勵人們本著奧林匹克精神前進。”這一奧林匹克格言充分體現(xiàn)了奧林匹克運動永不止步、永不滿足、積極進取的奮斗精神,它激勵人們要充滿自信,頑強拼搏,超越自我、超越對手,永葆生機,不斷向更高的目標沖擊,完成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的蛻變與升華。通過對大學生體育精神的教育和體育實踐的結合,將全面深刻地影響大學生對人生的態(tài)度,將會進一步喚醒內(nèi)在的“拼搏精神”,指引他們向著自己的人生理想與目標不斷奮進、不斷開拓。
4結語
高校體育以她自身特有的學科特點和教育使命深刻影響著大學生拼搏精神的養(yǎng)成。人生就如運動場上的競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拼搏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個過程,更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只有拼搏才能發(fā)揮出自身最大的潛能,才能更好地展示自我,也是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的資本。高等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不僅是知識豐富、技能過硬更是精神強大的合格公民,高校體育的使命是既讓大學生健康快樂,更讓大學生們精神成人,真正把大學生塑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2.
[2]張建國.新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876,84.
[3]陳鏡開.做一個革命化的運動員[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65:1-9.
[4]徐寅生.我與乒乓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50-55.
[5]李淮春.馬克思主義哲學全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306.
[6]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7-68.
[7]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Z].2002.
[8]《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孟子》(戰(zhàn)國).
[9]http://sports.sohu.com/20100406/n2713236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