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華 李 影 王景鳳 張 燕*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宮頸癌已成為女性生殖器中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迄今為止,放射治療因具有適用面廣、治療效果好、易普及等方面優(yōu)點已成為宮頸癌治療的主要方法。本文將對92例進行放療的患者如何進行放療前、中、后期的護理進行總結。
1.1 一般資料:2010年9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集宮頸癌患者共92例,平均年齡(63±2.5)歲,病齡為2~9年,平均病齡(4.5±1.3)年,病例中的年齡、病長病況、基礎疾病等身體疾病特征方面沒有限定。
1.2 治療方法:使用Ir-192源后裝治療機治療和體外直線加速器X線治療,治療進行7~8周,每周4~5次。腔內照射每周1次。術后患者體外照射6~7周,腔內照射2次。
2.1 放療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大部分患者不具備放療方面的相關知識,對如何進行宮頸癌的放射治療工作以及放療后的日常護理和注意事項并不了解。部分較為年輕的患者對愈后癌癥是否會出現轉移情況、放療后性生活的問題表示擔憂。而50歲以上的患者的擔憂主要體現在是否能夠承受放射治療所帶來的經濟負擔。老年患者由于承受能力較弱,患者家屬往往要求對患者本人進行病情的保密。醫(yī)護人員應根據不同個體的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在放療前使患者及患者家屬明確放療的目的、療程、效果以及放療進行到不同階段的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不適癥狀,并告知其處理方法。在此條件下要求其在“放射治療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減少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對疾病和治療的恐懼感,使放療對病患心理的負面影響達到最小。向患者及家屬描述幾組經放射治療后痊愈的宮頸癌患者案例,使其對經過治療后痊愈抱有信心,勸導患者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及護理工作。保持病患心情愉悅,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建立起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2.1.2 常規(guī)處理:對肝、腎功能進行檢查,并檢查血常規(guī),胸部透視、彩超檢查肝、脾、腎、胰腺及盆腔,監(jiān)測生命體征、備皮。
2.2 放療中護理
2.2.1 飲食指導:由于放射治療的特殊性,接受放射治療的病患會出現免疫功能下降的情況,因此患者接受放療后常伴有消化功能紊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以及腹瀉等情況的發(fā)生。因此,接受放療期間,患者應以軟食或半流食等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每天攝入足夠植物蛋白、動物蛋白和熱量,以保證患者接受放療期間每日所吸收營養(yǎng)能夠滿足自身身體需求,從而更好的接受治療以及康復。
2.2.2 血常規(guī)的監(jiān)察:由于放射治療的自身性質,接受放療的患者身體會出現骨髓抑制現象,最常見的表現為白細胞及血小板的減少。因此,接受放療的宮頸癌患者的血常規(guī)的監(jiān)察顯得十分重要。對正在進行放射治療的患者堅持每周1次血常規(guī)監(jiān)察,當白細胞濃度<4×109/L,血小板計數<100×109/L時,需及時使用增加白細胞藥物(一般為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同時輸血以增加血小板濃度。當白細胞濃度<3.0×109/L時,應當停止當前的放射治療。
2.2.3 照射野皮膚護理:一般病患經8~10 d放射治療后,放射照射部分皮膚會出現紅斑,皮膚內部色素也會出現沉著現象,同時還會伴有脫屑、痛癢等情況的發(fā)生。較嚴重情況一般為經照射皮膚發(fā)生皮膚潰爛、水皰、滲出等濕性反應。為最大程度上避免因放射治療給病患帶來的干性、濕性傷害,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野性皮膚的護理工作給予充分重視。
對患者進行充分的講解工作,使其明確野性皮膚護理的重要性,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對病患的野性皮膚護理工作進行指導,監(jiān)督其不要在照射皮膚上隨意抓撓,經常更換內衣褲,保持貼身衣物的干燥清潔,避免洗澡、熱敷,嚴禁使用肥皂水、乙醇等消毒物品對照射皮膚進行擦拭,使皮膚反應加重。為避免放射治療時放射線的照射出現誤差,應保持照射野標記完整且清晰可見。未避免濕性反應的發(fā)生,應采用外敷爽身粉、使皮膚暴露于空氣中等方式以保證照射野皮膚的干燥。如出現干性反應,可在放射野皮膚處涂抹皮膚防護劑在進行放射治療以避免干性反應的發(fā)生。
2.2.4 陰道沖洗:受宮頸癌的影響,宮頸癌患者陰道內部長發(fā)生出血和白帶增多的情況,為避免陰道粘連,減少引導盆腔感染的可能性,病患應用適當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每日定時對陰道進行清洗,以提高放療的敏感性。并對沖洗過程中患者陰道分泌物的顏色、量、有無臭味進行觀察,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向醫(yī)師匯報。
2.2.5 陰道大出血的護理:經放射治療后,病患常常會有陰道大出血的發(fā)生,這是由于腫瘤細胞經發(fā)射線照射后壞死繼而脫落造成的。如出現陰道大出血現象,護理人員應協助醫(yī)師及時進行止血工作(常用方法為紗布填塞),并對患者生命體征等進行隨時的觀察并詢問患者自身感受。
2.2.6 放療反應的護理:經放射治療的宮頸癌患者常會出現陰道流血、血腫、陰道分泌物增多現象,這些都是放射性陰道炎的典型癥狀,通常還會合并感染。通常情況下,只頻繁更換內褲保持外陰的干燥清潔,一段時間后癥狀均會得到緩解。放射治療可致放射性膀胱炎,多以尿頻、尿急、尿痛為表現癥狀。護理人員應督促患者每日增大飲水量,最少不應少于3000 mL/d,大多患者會在3 d后癥狀得到改善。放射治療會導致放射性直腸炎,發(fā)病時間一般會出現在治療的2~3周,主要癥狀為腹痛、腹瀉、便秘等,嚴重者會出現黏稠便。排便頻率也會有所升高。其主要應對手段為減少患者每餐進食量,增加患者每天進食次數,嚴禁使用辛辣食物以及粗纖維食品。
2.3 放療后指導
2.3.1 注意會陰部的潔凈:勤換內褲,在放射治療后的1~2年內堅持每日1次陰道沖洗,如恢復狀況較好,也可改為2日1次。
2.3.2 性生活指導:放射治療完成后的3~6個月,患者可在保證衛(wèi)生條件下恢復性生活,可以適當使用潤滑劑來避免陰道干燥和性生活時會陰部疼痛。適當的性生活可有效的改善陰道狹小的情況發(fā)生,避免陰道粘連。
2.3.3 定時復查:接受放療的宮頸癌患者應在治療完成的一個月后進行復查。
經過對放療前、中、后的護理,在92例宮頸癌患者中,有3例出現干性反應,無濕性反應出現,沒有1例中途中斷治療,78例病情完全消失,占85%,10例完全消失,占11%,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近年來,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其發(fā)病年齡也日趨年輕化。目前宮頸癌已成為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的惡性腫瘤[1-2]。手術、放射治療和化療已成為被人們所熟知的治療宮頸癌的普遍方法。治療宮頸癌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于患者自身情況及意愿,但宮頸癌的發(fā)病程度也是治療方法選擇的重要因素。目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在治療方法的選擇上主要采用的是放射線治療,體外照射與腔內照射相結合治療的方法被普遍采用。放射線治療在宮頸癌的治療上療效較為顯著,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弊端。例如放射治療的治療周期較長,放射線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死正常組織細胞,這導致使用放療方法治療宮頸癌時子宮附近的臟腑器官均會遭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損壞,即會引起一些像相關并發(fā)癥,如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腸炎等。另外,放射治療會導致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細胞大量減少,如出現嚴重不適情況,放射治療需要立刻停止,這導致治療無法完成。面對宮頸癌這種惡性腫瘤對生命的威脅以及治療期間激素分泌紊亂,部分患者會出現情緒變化較大,這也是影響患者治療的因素。
面對如上情況,在護理宮頸癌放療患者的工作中,護理人員應實施包括心理護理在內的全面護理方式,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充分發(fā)揮自身積極性,用全方位的護理最大程度減少由于放療給病患帶來的心理及心理方面的諸多問題[3-4]。與接受傳統護理的患者相比,接受新方法護理的92例患者中,患者均能完成放射治療,放療完成效率較普通護理患者顯著提高。
[1]陳海燕,李志紅.腹腔鏡下改良Soave術式治療嬰幼兒巨結腸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9):1821.
[2]袁敏.小兒腹腔鏡輔助下巨結腸根治術20例護理配合[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17):2196-2197.
[3]肖正安,韓利榮,文芳.手術前聯合新輔助化療治療宮頸癌的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7):1003-1005.
[4]劉秀蘭,寶瑩娜,林宇.同步放化療聯合放射性粒子組織間近距離放射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2013,40(1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