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一位領導干部在當市委書記時,有人想讓他干預一起法院審理的案件,他回復說,法院獨立審案子,自己無權干預,結果請托人拍著桌子吼道:“全市都歸你管,法院還能不聽你的?!”這位干部說,自己當時后背發(fā)涼,“你說要搞法治,但別人卻不信。”
先來看一個市委書記,他就是云南省普洱市委原書記沈培平。原思茅市交通運輸集團張正華等職工因進京舉報沈培平腐敗問題,于2010年1月被以非法拘禁罪、非法游行罪入獄2年。沈培平曾指示公檢法辦案時說:“舉報人抓了,給他們判刑,抓錯的也要抓,判錯的也要判?!比绻蚺嗥秸f“法院獨立審案子”,網友不會笑嗎?
進而言之,法院能不能獨立審案子,法院歸不歸書記管,并不是因為哪個人怎么說,甚至是書記怎么說,而是長期以來我們的司法體制現狀就擺在那里。因為,在現行體制之下,地方法院的人財物都在地方黨政的控制之下,如果市委書記打招呼,法院不聽話,那么,就坐等無數的“小鞋兒”穿了。
所以,當一個請托人請求書記干擾法院審判時,坐擁掌握法院人事、財政生殺予奪大權的書記說要“搞法治”,請托人難免會認為這是書記的“托詞”,說“法院獨立審案子”是“擋箭牌”。
再看一則報道。在跟隨一位市委書記調研時,這位書記在車上對記者大談加強法治的緊迫性,尤其是領導干部帶頭守法的重要性,而下車后,他在指揮拆遷時,大手一揮,把這個拆了,把那個拆了,很難感覺到他的法治思維在哪里,可謂是“談法治時滔滔不絕,做決策時權力滔滔”。顯然,當權力沒有進籠子里時,搞法治不過是官員的隨心所欲,想搞時就搞,不想搞時就可以不搞。
所以,要讓公眾真正相信“法院獨立審案子”和書記真心想“搞法治”,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革現行的司法體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就是要從體制改變地方司法機關人財物受制于地方黨政官員的局面,促進司法機關公正司法,這就是抓住了司法改革的根本。讓司法機關能獨立公正司法,不僅避免了司法受制于權力,保障了公民的權利,對官員也是一種保護,因為官員無法再干擾司法,就避免了其濫用權力。同時,也讓那些真心搞法治的官員避免了“人情難卻”的局面,因為法院真的是“獨立審案子”,找書記真的沒有用了,請托人不會再為難書記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