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芳陳國東楊寶杰孫靈利
(1,吉林省東豐縣畜牧總站 136300;2,吉林省東豐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136300;3,吉林省東豐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36300)
仔豬豬瘟疫苗首免日齡和劑量的檢測觀察
陳國芳1陳國東2楊寶杰3孫靈利3
(1,吉林省東豐縣畜牧總站 136300;2,吉林省東豐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136300;3,吉林省東豐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36300)
在豬瘟首免日齡和劑量上,很多養(yǎng)殖戶的免疫程序有很大差異,特別是針對母源抗體對首免的影響缺少確切的數(shù)據(jù)支持,存在模糊認識,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對新生仔豬豬瘟母源抗體持續(xù)時間和對免疫效果的影響進行了檢測觀察。獲得了相關數(shù)據(jù),現(xiàn)提供給大家,供參考。
筆者在本地選擇了三個有代表性的規(guī)模養(yǎng)殖場,分別選取20~22日齡的仔豬100頭(三個場分別為34頭、42頭和24頭)統(tǒng)一打耳標編號,對應試仔豬前腔靜脈采血3~5ml/頭,并分離血清。
采用哈爾濱維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豬瘟活疫苗(脾淋源),批號為2015010506一頭份劑量免疫注射。
應用北京世紀元亨動物防疫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豬瘟病毒抗體間接酶聯(lián)免疫檢測試劑盒,進行抗體效價檢測。
(1)通過對20~22日齡100頭仔豬的抗體檢測,抗體效價陽性的為87頭,可疑10頭陰性3頭,在陽性的87頭中隨機抽取20頭進行免疫注射(一頭份劑量,以下均為一頭份劑量),不合格的13頭抽取10頭進行免疫注射,另外3頭陰性做空白對照。
(2)對剩下合格的67頭在30日齡時再次采取前腔靜脈血,進行抗體效價檢測,有44頭效價陽性,19頭效價陰性,4頭可疑。從44頭檢查合格的仔豬分別抽取10頭進行豬瘟疫苗免疫,10頭注射生理鹽水對照,不合格的23頭注射豬瘟疫苗。
(3)最后剩下的24頭仔豬在40日齡時再次采血檢測抗體效價,結果1頭陽性,4頭可疑,17頭陰性。對最后24頭仔豬在結果出來后,進行豬瘟疫苗免疫。
(4)所有注苗的仔豬均在注苗后14d和28d各采血一次進行抗體檢測。
(1)供試豬按正常飼養(yǎng)管理,在免疫前后5~7d時間內,不使用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激素類藥物,免疫抑制性藥物(如四環(huán)素類、黃胺類等)和抗病毒類藥物(如病毒唑、免疫肽、干擾素等)。
(2)疫苗運輸和注射,完全按照冷鏈系統(tǒng)要求進行保管和運輸,注射時每頭豬換一個針頭,確保注射劑量和部位準確。
(1)20~22日齡仔豬中,抽取的20頭抗體效價陽性的仔豬注苗后14d檢測,4頭陽性、16頭可疑、但效價較低;28d檢測效價,2頭陽性、14頭為陰性、4頭可疑;14d檢測效價,13頭不合格(含3頭空白對照)、8頭陽性、2頭可疑、3頭陰性;28d7頭陽性、6頭可疑。
(2)對30日齡的67頭仔豬中效價合格抽10頭免疫后,14d檢測效價,1頭陽性、9頭可疑;28d檢測,9頭可疑、1頭陰性;10頭生理鹽水對照的14d檢測,6頭效價陽性、3頭可疑、1頭陰性;28d檢測、3頭可疑、7頭陰性。不合格的23頭注苗后14d,陽性的17頭、可疑6頭;28d陽性15頭、可疑8頭。
(3)對剩下40日齡的24頭仔豬在14d采血檢驗,21頭陽性、3頭可疑;28d檢測,20頭陽性(死亡2頭陽性仔豬)、2頭可疑。
(1)母源抗體隨著日齡的增長逐漸減弱,陽性率從20日齡左右的87%,逐步下降到30日齡的44%,再到40日齡的1%,也符合生理鹽水和空白對照的結果。
(2)從注苗情況看,母源抗體陽性的注苗后的結果合格率由注苗后14d的(4+1)/30×100%=16.67%到28d的2/30×100%=6.67%,母源抗體可疑和不合格的仔豬注苗后抗體合格情況由注苗后14d的(8+17+21)/(10+23+24)×100%=80.7%到 28d的(7+15+20)/(10+23+22)×100%=73.36%。
(1)本次觀察表明,豬瘟母源抗體的消失規(guī)律是由20日齡開始至40日齡逐漸完全消退。
(2)對母源抗體陽性仔豬按常規(guī)計量免疫注射,只能中和母源抗體不能產(chǎn)生免疫力。
(3)對母源抗體較低和沒有母源抗體的仔豬,采用常規(guī)劑量免疫,效果比較理想。
(4)根據(jù)試驗結果,母源抗體較低和母源抗體消失時進行常量免疫,效果好,但因抗體效價過低或有空白期,已感染發(fā)病。因此,豬場在進行豬瘟免疫時,應通過母源抗體檢測,確定適當?shù)拿庖邥r間與合適的疫苗劑量,才能獲得較高的免疫保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