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2014年國家審定品種

    2015-01-22 09:49:58
    種業(yè)導刊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高感稻區(qū)秈稻

    導 語:第三屆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定通過陵兩優(yōu)7717、華農(nóng)866、邯8266、合農(nóng)70、中薯18號等109個稻、玉米、棉花、大豆、馬鈴薯品種,公告日期為2015年1月19日。本刊自2015年第4期起陸續(xù)刊登。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01

    品種名稱:陵兩優(yōu)7717

    申請者: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院

    育種者: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院

    品種來源:H750S×HY717

    特征特性: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1.5天,比對照株兩優(yōu)819長2.8天。株高82.1厘米,穗長18.7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22.7萬穗,穗粒數(shù)105.0粒,結(jié)實率85.8%,千粒重26.9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5.6,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7級;白背飛虱7級;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1.5%,長寬比2.6,堊白粒率96%,堊白度21.6%,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1%。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早秈早中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86.5千克,比對照株兩優(yōu)819增產(chǎn)5.2%;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98.9千克,比株兩優(yōu)819增產(chǎn)10.7%;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2.7千克,比株兩優(yōu)819增產(chǎn)7.9%;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3.1千克,比株兩優(yōu)819增產(chǎn)4.2%。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江西、湖南、浙江、安徽南部、湖北南部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02

    品種名稱:株兩優(yōu)39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株1S×中早39

    特征特性: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0.3天,比對照株兩優(yōu)819長1.6天。株高86.1厘米,穗長17.9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21.4萬穗,穗粒數(shù)109.2粒,結(jié)實率86.9%,千粒重25.7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3.8,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7級;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感白背飛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4.3%,長寬比2.4,堊白粒率97%,堊白度20.4%,膠稠度7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1%。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早秈早中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81.9千克,比對照株兩優(yōu)819增產(chǎn)4.3%;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86.2千克,比株兩優(yōu)819增產(chǎn)7.8%;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84.1千克,比株兩優(yōu)819增產(chǎn)6.0%;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2.9千克,比株兩優(yōu)819增產(chǎn)6.3%。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江西、湖南、浙江、安徽、湖北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03

    品種名稱:陸兩優(yōu)173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陸18S×R173

    特征特性: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0.7天,比對照株兩優(yōu)819長2.0天。株高88.0厘米,穗長19.5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21.4萬穗,穗粒數(shù)104.8粒,結(jié)實率84.6%,千粒重27.8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3.5,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5級;中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中感白背飛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4.0%,長寬比3.1,堊白粒率86%,堊白度14.6%,膠稠度5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8%。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早秈早中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79.2千克,比對照株兩優(yōu)819增產(chǎn)3.7%;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76.4千克,比株兩優(yōu)819增產(chǎn)5.7%;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77.8千克,比株兩優(yōu)819增產(chǎn)4.7%;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87.4千克,比株兩優(yōu)819增產(chǎn)3.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江西、湖南、浙江、安徽、湖北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04

    品種名稱:陵兩優(yōu)22

    申請者: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研究院、中國水稻研究所

    育種者: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研究院、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湘陵628S×中早22

    特征特性: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3.4天,比對照金優(yōu)402短0.3天。株高83.1厘米,穗長19.0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22.1萬穗,穗粒數(shù)114.3粒,結(jié)實率84.4%,千粒重27.2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5.2,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9級;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7.8%,長寬比2.7,堊白粒率87%,堊白度16.1%,膠稠度7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9.7%。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早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9.5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5.0%;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24.0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11.5%;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6.7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8.2%;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1.6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7.7%。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江西、湖南、廣西桂北稻作區(qū)、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05

    品種名稱:陵兩優(yōu)722

    申請者: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H750S×中早22

    特征特性: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2.8天,比對照金優(yōu)402短0.9天。株高82.1厘米,穗長19.1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21.3萬穗,穗粒數(shù)107.4粒,結(jié)實率86.5%,千粒重28.6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4.8,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白葉枯病3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9級;高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48.3%,長寬比2.7,堊白粒率97%,堊白度20.5%,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3%。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早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8.6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4.8%;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18.4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10.3%;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3.5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7.5%;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2.5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6.3%。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江西、湖南、廣西桂北稻作區(qū)、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06

    品種名稱:榮優(yōu)107

    申請者:江西先農(nóng)種業(yè)有限公司

    育種者:江西先農(nóng)種業(yè)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榮豐A×T0107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4.0天,比對照金優(yōu)402長0.3天。株高88.7厘米,穗長18.3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20.6萬穗,穗粒數(shù)117.0粒,結(jié)實率87.0%,千粒重26.9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5.5,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9級;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2.7%,長寬比2.7,堊白粒率35%,堊白度6.2%,膠稠度77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6%。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早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5.5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4.2%;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19.9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10.6%;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2.7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7.3%;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7.7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7.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江西、湖南、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雙季稻區(qū)及廣西桂北稻作區(qū)作早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07

    品種名稱:早優(yōu)9號

    申請者:北京金色農(nóng)華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育種者:北京金色農(nóng)華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早豐A×R49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3.5天,比對照金優(yōu)402短0.2天。株高87.3厘米,穗長18.0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23.0萬穗,穗粒數(shù)107.9粒,結(jié)實率85.1%,千粒重26.5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6.3,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9級;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49.8%,長寬比2.9,堊白粒率43%,堊白度6.9%,膠稠度5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4%。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早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4.8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4.0%;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08.7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8.2%;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6.7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6.1%;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6.9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6.2%。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江西、湖南、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雙季稻區(qū)及廣西桂北稻作區(qū)作早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08

    品種名稱:榮優(yōu)286

    申請者:江西現(xiàn)代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江西現(xiàn)代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榮豐A×中恢286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2.8天,比對照金優(yōu)402短0.9天。株高83.8厘米,穗長18.6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9.4萬穗,穗粒數(shù)130.1粒,結(jié)實率83.7%,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6.3,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7級;白背飛虱9級;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飛虱,高感白背飛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2.6%,長寬比2.9,堊白粒率45%,堊白度7.9%,膠稠度7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7%。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早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0.2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3.0%;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06.2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7.7%;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3.2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5.3%;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0.5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5.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江西、湖南、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雙季稻區(qū)及廣西桂北稻作區(qū)作早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地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09

    品種名稱:溫814

    申請者:浙江溫州市農(nóng)科院

    育種者:浙江溫州市農(nóng)科院

    品種來源:G9946/甬秈57

    特征特性:秈型常規(guī)水稻品種。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11.1天,比對照金優(yōu)402短2.6天。株高80.5厘米,穗長17.6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21.1萬穗,穗粒數(shù)111.1粒,結(jié)實率89.0%,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5.9,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7級;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感白背飛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7.5%,長寬比2.2,堊白粒率93%,堊白度18.3%,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6.3%。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早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0.5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3.1%;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01.8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6.8%;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1.2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4.9%;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5.9千克,比金優(yōu)402增產(chǎn)4.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江西、湖南、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雙季稻區(qū)及廣西桂北稻作區(qū)作早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10

    品種名稱:內(nèi)6優(yōu)538

    申請者: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

    育種者: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內(nèi)香6A×蜀恢538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8.7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2.0天。株高104.6厘米,穗長26.2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5.6萬穗,穗粒數(shù)166.9粒,結(jié)實率81.8%,千粒重31.0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4.2,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褐飛虱9級;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耐冷性中等。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7.9%,長寬比2.9,堊白粒率35%,堊白度4.9%,膠稠度8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1%。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2.1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2%;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11.7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8.2%;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1.9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7%;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1.6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7%。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11

    品種名稱:蓉3優(yōu)918

    申請者:武勝縣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武勝縣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343A×天恢918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4.1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2.6天。株高119.9厘米,穗長26.1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4.6萬穗,穗粒數(shù)183.7粒,結(jié)實率78.3%,千粒重32.0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4.3,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褐飛虱9級;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耐冷性中等。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47.5%,長寬比2.7,堊白粒率41%,堊白度4.9%,膠稠度8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4%。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2.7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3%;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97.0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6%;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4.8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5%;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0.5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7.6%。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云南、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12

    品種名稱:正優(yōu)808

    申請者:四川正興種業(yè)有限公司

    育種者:四川正興種業(yè)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902A×R8088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8.0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1.3天。株高115.6厘米,穗長24.4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4.7萬穗,穗粒數(shù)195.6粒,結(jié)實率78.6%,千粒重27.9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6.2,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褐飛虱9級;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中等。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8.8%,長寬比2.5,堊白粒率32%,堊白度5.0%,膠稠度6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8%。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1.2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0%;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91.7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7%;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1.5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9%;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9.3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9%。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13

    品種名稱:成優(yōu)489

    申請者:貴州省水稻研究所

    育種者:貴州省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成豐A×G489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6.9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0.1天。株高116.1厘米,穗長25.1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5.1萬穗,穗粒數(shù)168.4粒,結(jié)實率82.3%,千粒重31.6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4.9,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褐飛虱9級;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中等。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0.8%,長寬比2.8,堊白粒率90%,堊白度13.2%,膠稠度8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6%。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6.3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1%;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15.9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8.3%;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1.1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7%;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8.5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6%。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14

    品種名稱:宜香優(yōu)5979

    申請者:宜賓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

    育種者:宜賓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

    品種來源:宜香1A×宜恢5979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6.1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0.7天。株高116.2厘米,穗長25.9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5.4萬穗,穗粒數(shù)182.6粒,結(jié)實率79.5%,千粒重28.3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6.3,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褐飛虱7級;感稻瘟病和褐飛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9.1%,長寬比2.6,堊白粒率58%,堊白度10.2%,膠稠度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7%。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2.8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5%;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93.7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4%;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8.3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4%;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8.9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7.5%。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15

    品種名稱:內(nèi)7優(yōu)39

    申請者:內(nèi)江雜交水稻科技開發(fā)中心

    育種者:內(nèi)江雜交水稻科技開發(fā)中心

    品種來源:內(nèi)香7A×內(nèi)恢2539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7.1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0.3天。株高106.7厘米,穗長23.6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5.5萬穗,穗粒數(shù)169.7粒,結(jié)實率83.8%,千粒重28.3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5.6,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褐飛虱9級;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冷性中等。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0.4%,長寬比2.5,堊白粒率40%,堊白度4.5%,膠稠度8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8.3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7%;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88.0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4%;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3.2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5%;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8.0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7.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16

    品種名稱:川優(yōu)6203

    申請者: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育種者: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川106A×成恢3203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6.3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0.5天。株高111.6厘米,穗長25.6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5.2萬穗,穗粒數(shù)169.0粒,結(jié)實率80.8%,千粒重29.0克,易倒伏??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3.6,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褐飛虱9級;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8.7%,長寬比3.5,堊白粒率28%,堊白度2.3%,膠稠度7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5%,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1.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減產(chǎn)0.9%;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99.2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3%;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5.4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2.2%;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1.2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8%。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不宜在高肥水條件下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17

    品種名稱:樂優(yōu)918

    申請者:仲衍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正興種業(yè)有限公司

    育種者:仲衍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正興種業(yè)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樂豐A×天恢918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6.4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0.2天。株高115.6厘米,穗長25.2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4.1萬穗,穗粒數(shù)179.5粒,結(jié)實率79.2%,千粒重32.4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4.9,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褐飛虱9級;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耐冷性較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1.7%,長寬比2.6,堊白粒率61%,堊白度9.5%,膠稠度7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2%。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4.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0%;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00.9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7%;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2.5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9%;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2.6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1%。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18

    品種名稱:宜香優(yōu)1108

    申請者:宜賓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

    育種者:宜賓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

    品種來源:宜香1A×宜恢1108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6.3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0.3天。株高116.1厘米,穗長26.1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4.8萬穗,穗粒數(shù)183.3粒,結(jié)實率79.1%,千粒重29.4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6.1,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褐飛虱9級;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中等。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4.0%,長寬比3.0,堊白粒率12%,堊白度1.7%,膠稠度8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0%,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8.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8%;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92.6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2%;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0.6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5%;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4.6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5%。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19

    品種名稱:德優(yōu)4727

    申請者: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育種者: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種來源:德香074A×成恢727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8.4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1.4天。株高113.7厘米,穗長24.5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4.9萬穗,穗粒數(shù)160.0粒,結(jié)實率82.2%,千粒重32.0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5.3,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褐飛虱7級;感稻瘟病和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中等。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8.0%,長寬比2.8,堊白粒率20%,堊白度2.3%,膠稠度7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3%,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7.3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9%;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07.6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4%;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2.4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6%;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9.0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9%。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不宜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20

    品種名稱:DM優(yōu)6188

    申請者:雙流縣發(fā)興農(nóng)作物研究所

    育種者:雙流縣發(fā)興農(nóng)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DM63A×樂恢188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4.6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2.4天。株高118.8厘米,穗長24.7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5.0萬穗,穗粒數(shù)180.6粒,結(jié)實率78.8%,千粒重29.4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5.6,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褐飛虱7級;中感稻瘟病,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耐冷性中等。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7.5%,長寬比2.8,堊白粒率60%,堊白度12.5%,膠稠度7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1%。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4.2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3%;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03.4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6%;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8.8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0%;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7.0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1%。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4021

    品種名稱:樂優(yōu)891

    申請者:雙流縣發(fā)興農(nóng)作物研究所

    育種者:雙流縣發(fā)興農(nóng)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樂豐A×R891

    特征特性: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8.6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1.6天。株高115.5厘米,穗長25.2厘米,畝有效穗數(shù)14.2萬穗,穗粒數(shù)188.7粒,結(jié)實率77.0%,千粒重30.5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4.7,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褐飛虱9級;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較弱,耐冷性中等。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3.4%,長寬比2.6,堊白粒率70%,堊白度11.9%,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6.0%。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9.3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5%;201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96.2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4%;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2.8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9%;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5.0千克,比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8%。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qū)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重慶(武陵山區(qū)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qū)、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猜你喜歡
    高感稻區(qū)秈稻
    河南省粳稻新品種生態(tài)適應性分析
    2023年全國水稻重大病蟲害發(fā)生趨勢預報
    從稻名演變看秈稻的起源
    2021年無為市優(yōu)質(zhì)中秈稻品種比較試驗
    出色高感無負擔,攜EOS 6D Mark II巴黎街頭漫步
    不同抗性小麥品種對藥劑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響
    雜交秈稻花藥基部開裂性狀的遺傳研究
    國家大麥區(qū)試品種白粉病抗性鑒定評價
    2015年全國水稻重大病蟲害發(fā)生趨勢預報
    高緯寒地稻作區(qū)氣候條件分析
    黑龍江氣象(2014年4期)2014-09-02 05:42:10
    邓州市| 滨州市| 体育| 兴安县| 台州市| 堆龙德庆县| 河北区| 兴安县| 吴堡县| 珠海市| 玉田县| 黄石市| 乐清市| 昂仁县| 通河县| 湘阴县| 北京市| 广东省| 团风县| 嘉峪关市| 衡阳县| 营山县| 沂水县| 定安县| 榆林市| 建平县| 光泽县| 阳新县| 林口县| 扬中市| 德化县| 永州市| 衡山县| 嘉祥县| 保靖县| 浠水县| 定州市| 阿拉尔市| 福贡县| 内江市|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