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會敏
(河北保定望都縣曹莊明德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淺談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改進策略研究與應(yīng)用
賈會敏
(河北保定望都縣曹莊明德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走進世界化的環(huán)境當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在不斷加強。英語由于其歷史原因成為了世界上較為流通的一門語言,所以加強對英語的學習對于我國學生對于外界的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小學的英語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小學生對于英語詞匯的學習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影響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進度。本論文從實際出發(fā),對當前階段小學生學習英語詞匯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進行舉例,并對解決問題提出了幾點改善策略。
小學生,英語教學,問題,改善策略
(一)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低,并不具備完善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學習能力,此外,小學生的天性活躍,自主學習能力欠缺,所以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是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開展學習行為,是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如果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被動學習的習慣,致使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不利于提高小學生自主性的學習,提升小學生的聽課效率。
(二)教師的授課方式較為固定。
因為小學生的心理較為軟弱,所以會出現(xiàn)小學生依賴授課教師進行課程知識的學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yīng)該積極改變自己的授課方法,即采取靈活多變的授課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開展教學活動。英語詞匯,在小學生看來是復(fù)雜和枯燥的,小學生只能通過強行記憶的方式進行英語詞匯的學習,在他們看來,這好像就是唯一的學習英語詞匯的方式。在傳統(tǒng)詞匯授課的過程中,授課教師的授課方式較為呆板,依照認讀寫的順序依次開展。在這種固定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容易產(chǎn)生逆反和懈怠心理,從而導(dǎo)致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和記憶失去興趣。
(三)學生沒有系統(tǒng)的記憶方法。
作為英語學習的重點,英語詞匯的學習有位重要。但是英語詞匯一般而言都是孤立和復(fù)雜的,學生沒有合適的詞匯記憶方式,大多通過死記硬背這種機械性的方式進行記憶。但是機械式的記憶方法存在較大的弊端,只可以讓單詞在腦海中存活一定的時間段,并不能使英語詞匯永久的存在大腦中,而且這種方式,只是讓學生對表象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實際的應(yīng)用時,仍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在原有的模糊記憶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機械記憶,造成英語詞匯注釋混亂,導(dǎo)致學習英語的效率低下。如comfortable,這個單詞相對較長,學生如果采用機械記憶的方法,一段時間之后,便被忘之腦后。
(一)提高小學生的課前準備工作。
授課教師應(yīng)改變傳統(tǒng)的授課思想,加強授課前的課程準備工作,例如課前的預(yù)習這種準備活動就直接關(guān)系到課堂的教學效率。一般來說,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英語詞匯教學,老師布置的課前預(yù)習僅僅是讓小學生抄寫英語詞匯,并且了解英語詞匯的解釋就算完成了預(yù)習任務(wù)。但是這種預(yù)習方式由于檢查力度不強,很多學生只是隨意完成,敷衍了事,在課堂教學時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浪費時間與精力。
英語這門語言作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工具,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與人交流,與人對話。正是因為如此,英語詞匯的課堂教學就會有著多變的情況。根據(jù)新課改標準提出的要求:學生作為學習課程的主題,授課教師應(yīng)最大限度的配合學生的學習。因此,在教學中的課前預(yù)習是體現(xiàn)學生“主人翁意識”的最好表達,也是課堂上高效教學的效果保證。假如授課教師不注重預(yù)習工作,則在課堂的授課中不能最大限度的去教授學生應(yīng)學的知識。在課堂上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檢查預(yù)習情況的話又會得不償失,這時老師就需要注意去指導(dǎo)學生合理的預(yù)習方式。
(二)加強教師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低,因此小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注意,或者注意的時間較短而且容易遺忘,但是對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物環(huán)境則記憶深刻。在詞匯教學過程中,老師就應(yīng)該針對此特點來設(shè)計課堂教學。通過在課堂上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任何一樣事物你只有在對它產(chǎn)生興趣后才會想要去了解它,才會愿意接觸它。對于英語這種應(yīng)用于交流的語言類學科,有興趣的同學會覺得英語的學習較為簡單,就只是換了一種形式而已。對于不喜歡的同學就覺得學英語就是種折磨,覺得對他毫無用處不說還是一種負擔,對其提不起絲毫的興趣。
對此,授課教師在進行英語詞匯的教授時應(yīng)運用靈活多變的形式,激發(fā)并且引導(dǎo)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興趣。在學習名詞性的單詞時,如水果、家用電器、廚房用具等,老師可以利用實物、小卡片、掛圖、簡筆畫之類的教學小道具應(yīng)用到課堂內(nèi)。通過讓學生接觸以及認識到熟悉的物品,加強學生對于詞匯的印象。
(三)建立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
寓教于樂這個詞都不會陌生,但是真正去做到卻并不容易。,由于授課時間、授課地點以及一些其他原因的制約,使授課教師無法在學生進行嬉戲的同時進行學生的授課學習。但是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天性就愛玩,在“玩中學”反而會激起他們的興趣,也是最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最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
為了最大程度的讓學生在游戲的同時進行知識的學習,授課教師可根據(jù)詞匯教學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可以用編順口溜、拼寫接龍、看圖讀單詞、開火車之類的小游戲,將學生分組或分成小團體比賽。通過比賽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在比賽完成后,授課教師可選出表現(xiàn)最優(yōu)秀的小組,給予表揚、小獎勵等等鼓勵手段。通過游戲的形式加深小學生對詞匯學習的理解和應(yīng)用,并且利用榜樣的作用激勵其他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1]高媛.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改進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2]劉建新.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改進策略研究[J]. 才智,2015,23:167.
[3]張道妹. 記憶心理學視角下的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4]張志宏. 教育游戲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應(yīng)用中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
[5]周倩. 小學英語教學的具身策略初探[D].江南大學,2013.
[6]趙艷.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改進策略研究[J]. 新課程學習(上),2015,04:131.
G623.31
:A
:1671-864X(2015)09-0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