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麗
摘要:歷史是初中學科眾多課程中的一門,也就是說歷史對于初中生來說是要接受的一種教育,也說明作為初中生有必要對我們的歷史進行一種深入的了解。但是,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有很多不良的現(xiàn)象,正是這些現(xiàn)象影響了歷史教學的質量,泯滅了一些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因此,需要探究科學的方法去改進歷史的教學。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意義;教學現(xiàn)狀;改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4-0309-01
初中是學生接受歷史教學的初始階段,歷史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人類歷史上的種種,也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所處的位置,將人類和自己聯(lián)系起來,只有對歷史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夠完善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所以初中歷史的學習對學生的人生道路起著指導性的作用,然而初中歷史的教學卻存在著很多問題,這就需要通過不同的途徑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解決,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
1.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指導老師,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都是老師站在講臺上不停地講述,學生坐在下面呆呆地聽。既枯燥無味,對學生而言又沒有吸引力可言,最終導致初中歷史課程成為中學生感到乏味的科目之一。所以,初中的歷史教學,首要實行的措施就是提高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興趣。以講故事的形式作為課程的開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例如筆者在介紹三國時期列國之間的緊張關系以及發(fā)展進程時,會小小地利用一下三國演義中的一些英雄故事情節(jié),比如"赤壁之戰(zhàn)"、"三顧茅廬"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提前準備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小故事當做"課前開胃菜",這樣的教學手法既能抓住學生對歷史課程的注意力,又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除了故事講述,還有多種模式能夠作為引起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比如老師自己在學生時代的學習趣事、與歷史課程有趣的漫畫等。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的教學課程,要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感到有興趣,能夠進行自發(fā)的學習。使學生對歷史課程有親身體驗的"參與感",做到能夠主導課堂內容,才是新課程提出的教學基本理念。
2.引導學生自發(fā)提高歷史學習能力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教會學生根據(jù)自身自主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讓學習的過程稱為探究的體驗過程。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可以通過階段式的問題提問,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的潛力。根據(jù)學習內容的深淺,逐步加深問題難度,利用設疑的啟發(fā)性教學,拓展學生的開放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新課程中指出,現(xiàn)代化的教育目標中,不再重視于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而是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學習方法的運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運用在教學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習能力?,F(xiàn)代教育的初中歷史教師,不應該僅僅滿足于作為一個知識庫的媒介,而是能夠在教授學生學習方法時作為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xiàn)。增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認識,培養(yǎng)學習歷史的獨特邏輯思維,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領悟到學習初中歷史的基本步驟,面對歷史事件分析以及歷史人物了解的時候,能夠形成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
整體教學上,老師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多方面的訓練,提升他們整體的綜合能力。適當?shù)脑O置疑問,開發(fā)學生思考能力。對提問進行思考,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欲望從而調動思維,參與教學。例如關于"西安事變"的教學中,筆者提出了一個問題,當時國民黨對共產(chǎn)黨展開了瘋狂的追殺,而共產(chǎn)黨為什么沒有就此機會消滅掉國民黨。這種疑問性質的問題,都能夠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對學習內容有積極思考的課堂表現(xiàn)。
3.互動交流,幫助學生記憶
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歷史很感興趣,但是由于記憶方法比較笨拙,總是記不住。多數(shù)學生都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總是記錯時間或者人物和事跡對不上號,記憶歷史這個部分對他們來說相對痛苦。
其實記憶歷史也可以有很多輕松記憶。比如可以展開各種互動,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通過比賽的形式,你答我問的形式,平時聊天的時候偶爾提上一句,通過類似的反復練習,不用刻意去背,當成一種樂趣來記憶,又或者是通過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數(shù)學生喜歡看一些動畫效果的視頻,比如電視、電影、短片等,在講述某一個歷史之后,歷史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關于歷史教材的視頻,通過一種視覺效果,提高學習效果,幫助學生達到最佳記憶。如講授《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這課時我從電視劇《一代女皇武則天》中截取了一些關于武則天的幾個鏡頭然后由學生對武則天進行評價由此導人新課。學生看后心潮起伏積極評論。
4.習、復習、檢測三者結合
教師在講解一節(jié)課之前,要將這節(jié)課的主體思路留給學生,讓學生帶著目標提前預習,減少在預習過程中盲目看書,抓不住重點,指導學生在預習期間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記錄下來,帶著問題聽老師講課,教師在講完一節(jié)課后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發(fā)問,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要多種形式的變更方式,根據(jù)每節(jié)課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方式的教學方案,例如在教授新內容時,可以采用提問、討論、歸納、練習;在復習舊內容時,可以通過質疑、探索、小結、練習的流程;在習題課中,示范、實踐、評估、作業(yè)等,這樣一來,反復重復知識,且學生不會覺得單一枯燥,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在大多家長和學生眼里學生的分數(shù)才是最關鍵的,他們會把學科分成主科和副科,他們覺得歷史是一門副科,在學習中藥排在語文數(shù)學外語之后,這對學生學習的熱情將產(chǎn)生消極的作用。所以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歷史老師要根據(jù)自己科目的教學要求開展適當?shù)拇笮z測,引起學生對該學科的重視。
檢測學生學習是否有一定的效果,不一定必須是通過卷面考試或者書面作業(yè),要懂得靈活變通,根據(jù)歷史內容編搶答題、寫讀后心得畫疆域圖列王朝表,通過口頭形式對學生進行提問,甚至以歷史事件為基礎進行口語交際。凡是檢測教師都給學生作出適當?shù)脑u價使他們在檢測中學習在檢測中提高。通過檢測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是否達到便于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
5.豐富歷史教育活動
初中歷史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課程的富有思想教育意義素材開展教育活動。如知識競賽,講歷史故事比賽,舉行專題講座或評論,利用社會資源,參觀遺址、古跡、紀念館,組織觀看歷史影視片等。
總之,有效課堂教學的實現(xiàn)關鍵還在于教師。教師除了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熟練運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結合自己教學特點不斷反思實踐外,還需了解學生,激勵其自信心,才能真正實現(xiàn)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