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花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義務教育中一門重要基礎學科,直接影響學生智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閱讀教學規(guī)律和審美規(guī)律實施審美化教學,使學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創(chuàng)造的教學之中。本文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化的方法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作為義務教育中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不僅擔負著傳授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的任務,還有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責任。但實際教育中,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因此直接影響著其他方面能力的發(fā)展。事實上,語文教材中蘊涵著大量的自然美、社會美、人格美等方面的內容。許多教學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閱讀教學規(guī)律和審美規(guī)律實施審美化教學,使學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創(chuàng)造的教學之中,不僅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美的情緒,感知美的形態(tài),獲得美的知識,陶冶美的情操,而且能促其更有效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來談談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審美化教學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美
記得有位古人曾經說過:“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這就表明審美活動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而兒童的審美情感是以形象感知為依托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
如在語文課本中,有大量描寫人的文章,我們如果能運用各種手段和形式再現時代背景,引入情境,就能創(chuàng)設起學生情感的情境,為學生深入理解人物的品質奠定基礎。教學《豐碑》第二課時,學生通過回顧,知道文章的前兩段主要寫了一支紅軍隊伍在去中山的冰天雪地時艱難地前進著,這時,我適時地讓學生觀看錄像《長征途中》,聽著狂風呼嘯的錄音,同時教師指著錄像畫面,用低沉的聲音有感情地描述:“在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途中,就是這樣一支紅軍隊伍在去中山的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著,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紅軍隊伍。將軍早把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zhàn)士們向前挺進,要在冰雪中為后續(xù)部隊開辟一條通路,等待著他們的將是惡劣的環(huán)境和殘酷的戰(zhàn)斗,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嚴峻的考驗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這充滿激情的語言,打開了學生心扉,點燃了學生心靈中的火苗,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了云中山的冰天雪地之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就對軍需處長被凍死時的惡劣環(huán)境有了概括地了解,從而為后文再現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獻身美奠定了基礎。
二、引導美讀感受美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撒謊能夠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決定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作者表情達意,休現在具體的課文之中,有的比較明確,有的比較含蓄。要使學生領悟出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加深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的理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美讀”的方法,所謂“美讀”就是把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把抽象的文字變?yōu)檎鎸嵉那楦?,調動了學生聽覺和思維,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躍出紙面,浮現于學生眼前,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美讀練習,出于口,聞于身,記于心,多方面感知文章的內容,能與作者心靈相通,進而悟出文章的美來。
如《春到梅花山》一文寫梅花山梅花盛開的美麗景色和人們看花的情景,雖然這沒直接寫梅花的美,可從人們觀花的動作、神態(tài)中,處處都流露出了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更愛如花盛世這一思想感情。但如何讓學生透過游人擁擠的賞花場面來感受花潮的美,理解盛世的美呢?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是從讀中感受。進行“美讀”示范時,我除了情感激昂外還注意語調的變化,輕重音,節(jié)奏快慢的掌握,面部表情的顯露等,一句話就是把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學生再通過“美讀”練習和背誦練習,使文中的詩情畫意,在頭腦中浮現出來,形成美的定格,學生會深深感受花潮美,盛世更美,學生沉醉在這種美的享受中,不僅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大自然,歌頌如花盛世的思想感情。
三、入境分析理解美
培養(yǎng)理解美的能力是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高一層次的要求,理解美的能力是指審美者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有意識地對審美對象進行觀察、品味,從中獲得美感和教育。
如教學《花潮》一課時,要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寫海棠花和觀花人的,是怎樣憑著“花潮”歌頌這似海的春光,如花的盛世,那就需要讓學生對字、詞、句、段進行細細地品味分析。我首先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整體了解到作者是按從遠到近的順序來觀察海棠花的,然后通過錄像觀察遠處的海棠花,進一步理解作者把海棠花色彩鮮艷濃烈比作“紅云”“紅?!保菫榱送怀龊L幕ǖ亩?、美。近處的海棠花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擬人句:“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心情”及有風時、無風時,陽光照射花的不同姿態(tài)來感受海棠花的形狀和影子。最后通過聽花下錯綜復雜的聲音(錄音),結合比喻句“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海棠花的繁茂之美。這樣深入地組織學生欣賞品析,使學生感受到了花形似“潮”,花影似潮,花下的聲音似潮的絕倫境界。在寫海棠花之后作者又著重寫了人們看花、愛花的情形。寫得很有順序,讓學生通過細細閱讀,理解人們看花方式雖不同,可“好、也好、更好”這些層層遞進的詞卻把人們賞花、愛花的美好心情寫得淋漓盡致,通過對課文的層層剖析、品析、欣賞,使學生理解了文章的優(yōu)美語言,培養(yǎng)了學生贊美大自然的美,祝愿祖國的繁榮、昌盛的美好情感。
當然,閱讀教學審美化的途徑不僅如此,如電教手段的優(yōu)化、優(yōu)美的導語、工整的板書等都有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發(fā)展??傊?,實踐證明,閱讀審美化,能讓學生克服厭學心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感因素,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健全學生的心理,激發(fā)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同時也能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