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五個人改變了西方
馬未都
有這樣一種說法,五個猶太人改變了西方世界。第一位是摩西,他說一切都是律法;第二位是耶穌,他說一切都是苦難;第三位是馬克思,他說一切都是資本;第四位是弗洛伊德,他說一切都是性;第五位是愛因斯坦,他說一切都是相對的。
摩西是公元前1300年的猶太人先知,《圣經(jīng)·舊約》前五本書的執(zhí)筆者。摩西替上帝頒布“十誡”,至今仍是西方法律的根本,全世界星期日都休息就是十誡之一。
耶穌是基督教的創(chuàng)始人,基督教信仰人類有原罪。為了贖世人之罪,耶穌甘愿受辱以致被釘在十字架上。他的出生年為公元紀年之始,圣誕節(jié)和復活節(jié)都與耶穌有直接關系。
馬克思認為人類發(fā)展歷史最大問題在于利益的掠奪,他的《資本論》發(fā)現(xiàn)了人類社會的進化規(guī)律,他站在哲學的高度創(chuàng)造了馬克思主義學說。20世紀末,英國劍橋大學、英國廣播公司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馬克思均獲第一。
弗洛伊德本身是個精神病醫(yī)生,也是精神分析學家。他認為人的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源于動物性本能,核心即性。只不過在文明、道德、法律的框架下,人本能地將性壓抑于潛意識之中,以其他形式發(fā)泄,例如文學創(chuàng)作、人類沖突,等等。
愛因斯坦是個物理學家,與前四個人截然不同,他用科學的大腦想問題,科學地表述一切。但他同時又是一位思想家、哲學家,他的《相對論》據(jù)說當時全世界只有兩個半人能懂,但不妨礙他人格的偉大。
五個猶太人構成了西方世界的精神框架。社會的秩序穩(wěn)定,宗教思想的追隨,資本的力量,性的原動力,辯證地看待事物,一切的一切,一切如斯。
(阿強摘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