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職學生的現(xiàn)狀,提出了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的意義及具體實施步驟。
【關鍵詞】中職生 感恩教育 感恩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1-0033-02
“感恩”是個舶來詞,牛津詞典給出的定義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xiàn)出來且回饋他人”。從古至今,耳熟能詳?shù)睦佑泻芏?,如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諸葛亮的《后出師表》中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將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作為感恩的象征。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面對這樣的教育對象,經(jīng)過三年的中等職業(yè)教育,我們要將他們培養(yǎng)成將來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人,每一位教育者都應深思:應該怎樣教育才能讓這些孩子走上成人、成才之路?我認為感恩教育是中職學生最重要的教育,也是德育的先鋒。
一 中職學生的現(xiàn)狀分析
1.學習能力方面
中職學生大部分是考不上高中,年齡還小尚不能進入社會工作的群體,他們厭惡課堂、學習,上課睡覺、精神不集中、玩手機的現(xiàn)象很普遍。
2.生活能力方面
由于學生都是“00后”,獨生子女占學生總人數(shù)的90%,這一代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宿舍的個人物品不收拾,到處亂扔;工裝、校服經(jīng)常找不到;自己的被褥不能按照學校的要求疊好;宿舍地面臟、亂等。
3.團隊意識方面
班級參加學院的“迎春杯”足球賽,去現(xiàn)場加油的學生寥寥無幾,學生的班級榮譽感欠缺。
4.感恩意識方面
在詢問全班學生(80人)誰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時,僅有16人知道。可見,學生感恩意識的薄弱。
5.溝通能力方面
在與老師的溝通中,不知道最起碼的文明禮儀。如上課想去衛(wèi)生間,直接起來離開教室,不與老師說明。禮貌用語基本不會用,文明禮儀的欠缺是班級學生的通病。
6.遵守紀律法規(guī)方面
法制意識淡薄,遵紀守法力度不足。將近一半的學生對中學生守則及學校規(guī)章制度了解一般,執(zhí)行也一般;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表示了解,并能認真執(zhí)行;五分之一左右的學生表示不受其約束。
7.其他方面
頂撞老師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他們覺得老師管是對他們有意見,在同學面前不給他們面子,不理解老師的苦心。學校出早操,學生也不能理解,更喜歡在宿舍睡覺,希望不出早操。
二 感恩教育的意義
在《感恩中國:青少年必上的8堂感恩課》這本書中,彭成老師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的青少年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自己的父母、家人、老師、朋友、社會、生活、學習,那么他們才會在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中成長,將來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用感恩的心去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用感恩的心去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和沖突,社會才會和諧,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才會越來越近。和諧社會需要感恩,感恩才能構建和諧社會。
感恩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yǎng),也是人之常情。對于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來說,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地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xiàn)。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應成為每個人的美德。只有人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我們才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三 感恩教育的實施步驟
1.感恩父母:感謝父母,他們給予你生命,撫養(yǎng)你成人
召開家長會,讓家長配合學校共同來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在家里要指導孩子做家務以及一些能做的事情;同時召開主題班會“誰知道父母生日?”,讓學生牢記自己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學會給父母送小禮物,給父母洗腳、剪指甲、洗衣服等,讓學生學會照顧父母。
2.感恩老師:他們教給你知識,引領你走入知識的海洋
在班級中倡議“創(chuàng)建文明班級 爭做文明學生”活動,讓學生學會尊敬師長,認真聽課,積極配合老師工作,在教師節(jié)給老師送祝福等。每天早上在教室誦讀《弟子規(guī)》,讓弟子規(guī)進班級,走入學生的內心。
3.感恩同學、朋友:他們讓你感受到世界的溫暖
在班級開展“感恩同學—— 一路有你”的主題班會,讓同學們大聲說出自己的感謝;將感恩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中,讓學生互幫互助、珍惜友誼。
4.感恩自然的賜予
開展愛護自然、愛護環(huán)境活動。要求每一個人主動認捐、認植一棵樹,保護一片綠地,自覺成為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志愿者,使學生能夠形成感激自然賜予的情感,使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成為學生們的自覺行為。
5.感恩社會的關愛
開展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演講比賽、校外實踐活動等形式,使學生體會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繼續(xù)利用學雷鋒活動、社區(qū)公益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德育基地活動等形式,激發(fā)和增強學生報答社會、感恩社會、報效祖國的深厚情感。
感恩是一種文明,感恩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才會更加和諧。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勤奮學習、愛惜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才會明白事理,更健康地長大,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彭成.感恩中國:青少年必上的8堂感恩課[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