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兒童喜歡表演、樂于表現(xiàn)自己,針對這樣的特點,我們在課堂上指導(dǎo)學生閱讀時可以創(chuàng)設(shè)豐富的教學情境,引導(dǎo)學生進入角色,這樣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對小學低年級閱讀情境的營造可以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 通過表演感受情境
教材中的童話、寓言、故事等都是讓學生表演的好材料。那些狼、小羊、狐貍、烏鴉等可愛的角色,讓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爭相扮演。將教材中的角色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
例如,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中,讓學生戴上頭飾分別站在“河流”的上、下游,扮演狼和小羊,他們憑借自己對課文語言的記憶進行對白,同時按照自己的理解,大灰狼的蠻橫不講道理,小羊的溫順有理,配合以適當?shù)谋砬楹蛣幼鬟M行表演,讓表演者和觀看者一同沉浸在課文里,同人物思想感情完全融為一體,課文寓意便躍然紙上。表演結(jié)束,學生還感覺不過癮,覺得小羊就這樣被吃掉太可憐了,大灰狼不能繼續(xù)逍遙,于是自然而然想繼續(xù)往下編故事。課后續(xù)寫故事的練習不用老師布置,學生們便興趣盎然。
蘇教版教材中像這樣可以表演的課文有很多,通過這種生動的形式,使學生特別興奮,他們既可以聽到,又可看到,且富有戲劇情味,學生情緒熱烈,印象深刻是必然的結(jié)果。
二 通過圖畫重現(xiàn)情境
圖畫是展開形象的主要手段,課文用語言描寫的情境,通過圖畫重現(xiàn),看得見、摸得著,讓課文內(nèi)容變得形象生動起來,更便于學生理解與接受。
例如,《這兒真好》一課,可根據(jù)課文先簡單地畫一座孤島。貼上一張圖片,一只孤零零的小熊,偌大一塊黑板上,只有一只可憐的小熊,它獨自住在荒島上,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便很容易理解了。接著,在黑板上空簡筆畫一朵白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這只孤零零的小熊,問一問白云:“云呀云,我怎樣才能找到朋友呢?”老師在白云旁邊畫個箭頭,再畫上一棵樹。學生們和小熊一樣都明白了。讓每個學生把自己事先畫好、剪好的小樹貼到黑板上,頓時“漫山遍野”“綠葉成蔭”。這時也可以給學生看一些漫山遍野、綠葉成蔭的圖片,但是若沒有,僅這塊黑板,也能幫助學生理解。最后,小鳥飛來了,小鹿、小象、小猴等小動物們都來了,貼上這些動物的圖片,一邊貼一邊讓孩子扮演成這種小動物,夸一夸,“這兒真好!我們就住在這兒吧!”簡筆畫和剪貼畫合作,一點一點重現(xiàn)了課文,幫助孩子更直觀形象地理解了課文。
運用圖畫再現(xiàn)情境時,不僅畫面有“形”,還有“境”,配以教師講述的“情”,從而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 通過生活體現(xiàn)情境
通過生活體現(xiàn)情境,可以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場景,作為兒童觀察的客體,并以教師的語言描繪,鮮明地展現(xiàn)在兒童眼前。
如教《秋游》一課時,我們不可能為了一篇課文就自己把學生帶去秋游,秋游是需要學校統(tǒng)籌安排的。但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花壇邊,讓學生抬頭看天、數(shù)白云;在花壇里逮螞蚱;在操場上打幾個滾兒;在塑膠跑道上奔跑追逐,笑著喊著。教《蠶姑娘》時,我們就在教室里真的養(yǎng)一些蠶,讓學生觀察蠶的生長過程,親身驗證蠶的幾個生長過程,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寫一寫觀察日記。從教學實際來看,這種方式對學生寫作的提高更是益處多多。
把學生帶入生活情境,注重學生與大自然的接觸,引導(dǎo)學生由近及遠、由表及里地認識周圍事物,正是兒童認識世界、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
四 運用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與文學之間有著微妙的關(guān)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音樂渲染情境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學《江南》時,把民樂“江南可采蓮”作為背景音樂,學生仿佛置身煙雨江南,看“接天蓮葉無窮碧”,賞“魚戲蓮葉間”。教《草原的早晨》時,悠揚的馬頭琴在上課伊始,便把學生帶到遼闊的蒙古大草原上,仿佛我們就是那策馬奔馳的牧民。教《歡樂的潑水節(jié)》時,配上一曲傣族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想象。
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它渲染了氣氛、豐富了情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他們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五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一些知識性課文中介紹的物體,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為了使學生能認識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選取實物讓學生觀察,以實物來演示情境,讓學生去感知事物。
如教學《孫中山破陋習》時,學生不知道什么是裹小腳,老師找來三寸金蓮的小鞋子放在掌心給學生看,告訴學生女孩子的腳要這么小才“好看”。通過圖片看到裹了小腳奶奶的腳變了形的樣子,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纏足現(xiàn)象的的確確是殘害人的陋習。這樣,既突破了難點,又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很好。
情境教學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語文素養(yǎng)的積淀,為學生開拓了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正如葉圣陶老先生說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情境教學提高了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也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有聲有色的繽紛世界。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