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育雖然是我國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國應試教育制度,很多學校對于學生的體育教學只停留在表面,只是在課程設置、科目分類、體育教師的選拔等方面去提升體育的教學效率,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本文針對大學生體育社會實踐的平臺搭建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 體育社會實踐 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084-01
體育教育是我國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而設置的學科,從初等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體育學科始終是學生的必修課程,可見體育教學在我國素質教育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大學的體育教育可以簡單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體育專業(yè)教學,即學生以學習體育科目為主修專業(yè),就業(yè)方向主要是體育教師、教練、運動員等;第二種就是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各個專業(yè)都需要的體育必修課程的教育,本文分別針對這兩種體育社會實踐平臺的搭建進行探析。
一 建設學生體育社會實踐平臺的重要性
1.為提升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提供渠道
我國教育制度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學生只停留在理論基礎層面,而實際的動手和操作能力卻非常差,在大學體育的教育當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很多學生體育理論和技巧掌握得都非常好,但應用到實際操作當中卻不盡如人意。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且學校設置的學時較少,所以學生進行體育實踐的機會就很少,在課余時間又沒有較好的機會和平臺去實踐,所以大學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體育社會實踐平臺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
2.有助于深化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們都知道,體育教育是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強健身體,另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品質等。但是學生大多數(shù)實踐停留在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中,不能夠深入地體會到體育運動的魅力、不能深入實踐地去發(fā)揚團隊精神,但是這些品質在進行體育社會實踐當中都能得到不斷的加強和深化,因此,體育社會實踐平臺的建設有利于深化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 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體育社會實踐平臺
1.建立一個專門服務于體育社會實踐的組織
首先,學校應建立一個專門從事體育社會實踐服務的組織,這個組織應是由負責學校日常活動的部門選舉出一個主要負責人,可以是一個體育教師或者是領導,成員通過學生會的形式由各年級熱愛體育且能力較強的學生組成,并且能夠利用業(yè)余時間服務于組織的大學生。并且要劃分各個部門,如外聯(lián)部,主要工作是為組織籌集經費;活動部,主要是聯(lián)系社會上需要體育人員的組織和企業(yè),為學生進行體育實踐提供崗位;宣傳部,負責擴大組織影響力,引進更多的學生通過這個平臺進行體育實踐等。
2.體育專業(yè)學生和其他學生分為兩個系統(tǒng)
體育專業(yè)的學生的體育技巧和能力要高于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因此給他們提供的社會實踐的崗位應該在能力要求上更高,如中小學的體育教師崗位應該提供給體育專業(yè)的學生,而社會上的一些瑜伽館助理、健身俱樂部教練助理等職位應該提供給業(yè)余愛好者。具體的操作標準和流程應該依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而制定,將適合的崗位提供給合適的人選,這樣才能將平臺存在的意義發(fā)揮到最大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以致用。
3.為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
在為學生聯(lián)系社會體育實踐崗位的時候,一定要通過官方的渠道和正規(guī)的企業(yè)建立聯(lián)系,避免學生遇到不正規(guī)的企業(yè)發(fā)生糾紛。同時,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幫助和協(xié)調學生的薪資問題,在前期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的時候,一定是義務地參加社會實踐,當學生具備一定的能力,可以幫助企業(yè)帶來一定收益,這個平臺應該幫助學生要求一些車補、餐補等合理的費用,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堅持不斷地進行社會實踐。
4.學校應該給予積極的政策支持
組織大學生進行體育社會實踐一定需要場地、人員等各方面的條件,因此,很多東西要學校給予了積極的支持才能實現(xiàn)。如學校應該為這個平臺提供一個辦公場所,以便能夠保障工作人員完成日常的工作,或者是計算機教師可以幫助建設一個網(wǎng)頁,以便這個平臺能夠把最新的實習崗位的信息公布給學生們,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投入到體育實踐當中等,因此,學校應該積極地通過各個部門去配合工作,這樣才能將這個平臺發(fā)展壯大,擴大它的影響力。
三 結束語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書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相結合,是古今中外任何成功者的基本途徑。體育大學生要成為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事業(yè)所需要的有用之才,為振興中華體育做出一番事業(yè),在校學習期間,必須走出校門,融入社會實踐之中。所以說將大學體育社會實踐平臺的建設積極地開展起來,對學生將來融入社會、就業(y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平臺建設并將其付諸實際行動當中。
參考文獻
[1]盧元鎮(zhèn)主編.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李祥主編.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