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需要從課前、課上和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課前,要認真?zhèn)湔n,確保教學內容;課上,注重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積極性;課下,要關心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085-02
課堂教學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高校教學質量的高低。雖然課堂教學效果僅僅指老師課上的教學效果,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卻離不開課前和課后的大量工作。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管理學原理為例,從課前、課上、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分析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 課前——認真?zhèn)湔n,確保教學內容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來源于課前認真充分的準備。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在課前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一般而言,教師在上一門課程之前就已經對課程進行準備了。比如,我校要求,開課教師必須在開該門課程的學期前備好三分之二的課程,還會通過開課試講的形式檢查教師的備課情況。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督促教師認真?zhèn)湔n。除了在開課前對整門課程認真準備外,這里的認真?zhèn)湔n還包括在每一節(jié)課之前,對每課堂的教學內容、課堂安排、教學課件進行精心設計,確保每一堂課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就教學內容而言,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潛心鉆研教材,按照教學進程組織和編排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師應該確保教學內容充實、新穎、具有前沿性。有研究發(fā)現,教師授課讓學生學到有價值的知識和技能,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影響最大??梢姡虒W內容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為了確保教學內容充實、新穎和前沿性,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是本專業(yè)的真正專家和學者,能夠站在本專業(yè)知識發(fā)展的前沿。只有這樣,才能教授給學生真正的專業(yè)知識。就管理學原理而言,因為它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作為教師要想講好這門課程,不僅要具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還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儲備,了解和熟知其他相關學科如哲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知識和發(fā)展情況。同時,從事管理學原理教學的教師最好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從事過相應的管理工作,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
課前,教師除了要確定教學內容外,還需要設計課堂安排和教學課件。教學內容解決的是講什么,課堂安排解決的是如何講,明確先講什么,后講什么,對哪些知識重點講解,對哪些知識一筆帶過,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二 課上——注重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積極性
課前備好課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但是要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還需要注意課堂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但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改變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多樣、合適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結合管理學原理課程特點,我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案例教學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結果表明,案例教學在知識傳授、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的保留能力、學生的接受能力等測評指標上都位居前列。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程和實際聯(lián)系非常緊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分析現實中的案例,這樣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團隊合作等多項能力。更重要的是,案例教學是貼近實戰(zhàn)的最有效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把理論和現實結合起來。管理學原理的很多章節(jié)都可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如在學完目標管理一節(jié)后,我準備了一個公司目標管理的案例,讓學生分析該公司的目標管理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們對目標管理會有更深的理解。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把案例留給學生,讓學生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然后再課堂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案例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角色的轉換,這時的教師只是一個輔助者的角色,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教師要盡力鼓勵學生多發(fā)言,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角色互換
角色互換是指學生成為“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講解,而教師作為一名“學生”聽課。角色互換是自學的一種方式。一般而言,應該是“教師講、學生聽”,但是對于比較簡單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來講。比如對于管理學原理中“溝通的障礙及解決方法”這個問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來講,因為溝通是任何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對于溝通中遇到的障礙都會有一定的體會。實踐證明,對這一問題采取學生講解的方法往往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溝通的障礙,非常生動。當然采用角色互換,教師應該提前告訴學生需要講解的內容,讓學生做準備,可以指定一個學生,也可以采取團隊的方式準備。學生講完之后,教師對講解不到位的地方進行提問和補充。
3.辯論式
辯論式是指對教學內容中有爭議的觀點,組織學生展開辯論。我們常說“理越辯越明”,通過辯論,學生會清楚所應持有的正確觀點。即使我們最終不能得到一個明確的結論,通過辯論也鍛煉了同學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恰恰是大學教育的目的。比如在管理學原理中針對企業(yè)家是應該更注重企業(yè)效益還是社會責任,學生們持有不同的意見,這時候就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辯論,讓學生在辯論中明確什么才是正確的觀點。
4.課前演講
可以在講課前,拿出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演講。比如在管理學原理課堂上,我會讓學生講一些與管理有關的演講,可以是管理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企業(yè)管理案例或管理者的故事,還可以介紹管理學方面的書籍等。這樣做的效果非常好,學生講企業(yè)案例的比較多,一學期下來,學生們了解了很多企業(yè)的管理案例,并且通過這些案例,學生們意識到管理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們學習管理課程的積極性。
三 課后——關心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對教學效果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師生關系融洽和諧,師生相互尊重和信任,教師的教學熱情會提高,學生會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產生興趣,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相反,如果師生關系疏遠冷漠,師生之間缺乏信任,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教師也會非常痛苦,教學效果就無從談起。
在大學校園里,就本科生而言,學生和輔導員、班主任聯(lián)系比較緊密,和任課教師一般比較疏遠。因為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大多數任課老師都是上課來、下課走,和學生的溝通交流比較少。這種情況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總有一種陌生感,教師可能連學生的名字都不知道,學生更不會對任課教師敞開心扉。在對當前師生關系的總體評價上,有 68.3% 的學生認為和老師的關系一般,19.8% 的學生認為和老師的關系淡漠。
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在課后多關心學生,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梢哉f課堂之外,師生之間的交往越多越有利于其相互溝通和了解,也就越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盡管教師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很重,但目前科技的發(fā)展為人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交流渠道和平臺,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教師可以采用郵件、微博、微信等方式和學生交流,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學生們在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他們特別希望有人可以給他們提供指導。而教師可以在這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因為教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課間休息的時間,走到學生中間,和學生談談心,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廖明、姜峰、朱蕾等.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基于學生教育質量觀視角[J].教師教育研究,2012(6):61~65
[2]楊桂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與途徑[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0(11):72~74
[3]王勝霞.淺談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J].才智,2010(23):265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