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摘 ? ?要: 歷史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人學”,把人格教育引入歷史教學,充分認識歷史人物教學在人格教育中的特殊優(yōu)勢,通過歷史人物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和教學方式的改進,可提高人格教育實效,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優(yōu)良人格。
關(guān)鍵詞: 人格教育 ? ?初中歷史 ? ?歷史人物教學 ? ? 運用策略
人格教育是指針對學生的身心特征,在需求、動機、態(tài)度、理想、價值觀等方面實施的指導和教育。中學時代是青少年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給予他們良好的人格教育,將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對他們今后人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重視發(fā)揮歷史人物教學的特殊優(yōu)勢,把人格教育滲透到歷史教學中,引導初中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是廣大初中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充分認識歷史人物教學在初中生人格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初中生人格教育現(xiàn)狀分析。
現(xiàn)今初中生大多存在心理困擾,主要有:人際關(guān)系敏感,自控力差,思維偏激,焦慮易怒等??珊唵胃爬椋喝狈∪娜烁瘛娜说男睦戆l(fā)展規(guī)律看,初中階段是一個獨立性和依賴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生理發(fā)育的巨變使初中生的情感帶有沖動性,意志較薄弱,若缺乏針對性人格教育,其人格弱點就會逐步放大,導致錯誤的人生取向。
2.歷史人物教學在人格教育方面的特殊優(yōu)勢。
德國著名歷史學家斯賓格勒曾寫道:“我們?nèi)粢芯克袣v史,必須先解答一個迄今未提出的問題:‘歷史為誰而存在?”無疑,歷史是人創(chuàng)造和獨有的,是一門特殊的“人學”,成為今天“鑒前世之興衰,考古今之得失”的一門智慧之學。雖然語文、歷史、政治都涉及人物,但文學中的人物是虛構(gòu)的,政治中的人物具有強烈的政治性。正如王國維所說:“文學可愛而不真實,哲學真實而不可愛,歷史卻是真實而可愛的?!背踔猩橄笏季S發(fā)展水平有限,需要通過歷史人物認識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對歷史人物人格及其對后世產(chǎn)生影響的分析,將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從“以人為鏡、以史為鏡”逐漸過渡到“以人格塑造人格”,凸顯歷史人物教學在人格教育中的獨特優(yōu)勢。
二、在歷史人物教學中塑造初中生的健全人格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解讀》強調(diào):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是使學生“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人生理想”。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迫于升學壓力,教師往往限于灌輸歷史知識,過于關(guān)注學生是否掌握解題步驟和方法,而忽視歷史人物對學生人格的教育功能。為此,首都師范大學趙亞夫教授痛斥道:“講屈原只知《離騷》名,不知《離騷》事……說到司馬遷,只有一本書、一句話的印象……”因此,歷史教師應(yīng)努力探尋歷史人物教學對初中生人格教育的作用與有效途徑。
1.革除歷史教學弊端,優(yōu)化歷史課堂教學設(shè)計。
(1)更新課程觀念
初中歷史教材中擁有大量人物介紹,不乏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等,他們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留下許多可供后人學習的事跡。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7課《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為例,在講“晉楚爭霸”這一史實時,以往教師只是簡單地敘述“城濮之戰(zhàn)”的經(jīng)過,學生大多停留在“退避三舍”這一成語故事和“晉文公一躍成為中原的霸主”這一歷史結(jié)果上。如果教師有意識地關(guān)注學生“全人”的發(fā)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歷史人物巨大的育人功能,可以設(shè)計以下問題:“為什么晉文公一躍成為中原的霸主?”“如果晉文公不信守諾言,沒有退避三舍,晉國能否獲勝?”等等。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討論,學生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通過“城濮之戰(zhàn)”這一歷史事件的學習,自然而然地受到與誠信有關(guān)的人格教育。
(2)深挖歷史人物資源
由于歷史教材篇幅有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歷史人物材料,適當補充,避免將歷史人物教學停留在點、線、面的水平,整體探討人物的思想、情感等,將其形象立體化。在七年級上冊《歷史》第10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中,某些學生對教材中孔子的“仁、禮和為政以德”思想一知半解,教師可以“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為例,讓學生感受“仁”的真諦。再從“中學生要自覺遵守《中學生行為規(guī)范》”談起,讓學生領(lǐng)悟“禮”的含義。最后引導學生討論“孔子的治國主張在今天是否過時”,教師補充時效性材料,令孔子的思想化故為新,賦予時代意義。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歷史課程標準解讀》強調(diào):“學生是一切教育的主體,學生要有自覺、主動、積極參加學習過程的正確態(tài)度,要有求知的強烈愿望和激情……”針對以往“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可在課前介紹、收集歷史人物資料的途徑與方法,發(fā)動學生收集相關(guān)材料,課上進行交流。這樣學生不僅通過主動學習掌握歷史知識,還學會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guān)系,實現(xiàn)人格自我教育?!端枷氲幕钴S于百家爭鳴》一課中出現(xiàn)的歷史人物史料較豐富,教師于課前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查找與這些思想家相關(guān)的事跡和名篇佳句,課中把時間留給學生,請各組代表發(fā)言展示學習成果。這樣不僅開闊學生的歷史視野,還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構(gòu)建歷史人物教學系列活動。
在歷史學科中開展歷史人物教學需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教師可以根據(jù)初中生各階段的心理及教材中涉及的歷史人物進行宏觀規(guī)劃。以北師大版《歷史》教材為例,七年級為中國古代史,涉及較多的歷史人物和成語故事,可在每節(jié)課上課伊始,由一名學生講述“我喜歡的歷史人物”,在學期末開展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成語故事比賽。八年級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其中某些歷史人物的行為具有爭議性,可引導學生進行隨堂評價,也可布置學生寫歷史人物小論文、小傳等,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九年級講述世界近現(xiàn)代史,可組織學生開展“我喜歡的名人名言”活動,并對全班同學選出的名言進行歸類和評比,在潛移默化中主動進行自我人格教育。
4.引導學生剖析歷史人物心理。
初中歷史教材涉及眾多歷史人物,若能剖析其心理,不僅易使學生對遙遠的歷史人物有親切感,還能使學生從中學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將他們的優(yōu)良品格內(nèi)化。例如,七年級學生學完《秦帝國的興亡》一課后,教師布置學生搜集項羽的個人資料和相關(guān)評論,然后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對項羽展開評論。教師提出討論主題:“想起項羽,總忘不了他烏江自刎前曾三次感慨:此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同學們對此有何看法?”組織學生圍繞“項羽失敗與性格的關(guān)系”進行討論。通過對項羽心理進行剖析,學生得出項羽失敗的原因并非是“天亡我”,而是其人格的缺陷導致他的滅亡。最后教師總結(jié):“性格影響命運?!庇懻撝?,教師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剖析歷史人物的心理,使學生進入歷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在理性、客觀分析的基礎(chǔ)上,反思教訓,健全自己的人格。
5.開展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活動。
一些學生存在不善交流和協(xié)作的人格缺陷,以歷史人物教學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體驗歷史人物,感悟他們的人格魅力,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比如,開展以歷史人物為題材的演講比賽,學生引經(jīng)據(jù)典、慷慨陳詞,演講者、聽眾都能從歷史人物的嘉言懿行中受到良好的人格教育。又如舉辦歷史劇大賽,在劇目的編排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有助于理解當時社會背景,并能“以人為鏡”,探討現(xiàn)代人際關(guān)系、人際沖突及解決策略,還能從中學會合作與分享,懂得理解、謙讓,學會相互鼓勵,獲得積極向上的人格體驗。
參考文獻:
[1]關(guān)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高玉祥.個性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3]馬克誠,劉文武.學生人格的成長與培養(yǎng)[M].??冢汉D铣霭嫔?,1996.
[4]趙亞夫.國外歷史教育透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王志宏.歷史人物與歷史教材[J].課程·教材·教法,1997.11.
[6]姚淑慧.中學歷史教學與健全人格培養(yǎng)[Z].http://www.cnki.net/default.htm
此文系常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論文,作者系本課題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