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一碗豆花飯!”聽見涪陵人如此吆喝,你就可知,重慶轄區(qū)內(nèi)這座小城又迎來了一個美好的早晨。你稍加留意,許多火鍋店、炒菜館、面館,一大清早,就不約而同地做起豆花飯的生意。
豆花飯,就像“套餐”:一碗豆花、一盤蘸料,加一碗白米飯。
涪陵人愛吃豆花飯。夾一塊豆花,蘸上一點調(diào)好的蘸料,配著香噴噴的蒸子飯,慢慢咀嚼,滋味無窮。豆花的鮮嫩,米飯的韌勁,簡單而復雜,恰到好處,相得益彰,和諧而絕美。
工藝豆花
一碗豆花看似簡單,但制作考究。豆花既不嫩又不老,太嫩了就變成豆腐腦,只能用勺舀著;太老了就變成老豆腐了,雖用筷子輕松夾起,但不滑嫩,吃起來澀嘴巴。
小時候,家里聚餐,外婆早早帶著我去大姨家做豆花飯。大姨家的天樓上有一個老舊的石磨。前一晚臨睡時,外婆會盛滿滿一大碗黃豆,加水浸泡,第二天早晨,黃豆的豆膜便由硬變脆,能夠充分磨碎 ;浸泡黃豆的時間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浸泡過度了,豆膜變軟難以磨碎;浸泡不足,豆膜堅硬,同樣難以研磨,都會影響豆花的質(zhì)量。
“幺兒,把浸泡的豆子掰成二瓣,如果里面基本平的、有點淺凹面,那就剛合適;如果里面完全是平的,那就泡過頭了,里面凹陷得很,還得接著泡?!蓖馄耪f,黃豆浸泡還得考慮季節(jié),夏天氣溫高,不宜泡太久,冬天相反,需要泡長一些。為使黃豆均勻吸水,浸泡時,每隔2小時左右,翻動一次……
大豆浸泡好,瀝去泡豆水,沖洗干凈,撈出豆子,開始上石磨。磨豆要加水,它起潤滑作用,能使磨碎的豆子變得更細膩,但不能一下子加太多,那么,磨出的豆?jié){就會過稀,如果加得少,石磨和豆子的摩擦力加大,費力費時,因摩擦發(fā)熱,導致黃豆所含的蛋白質(zhì)變性。
鄉(xiāng)親們做豆花,都采用生漿法:把碾磨好的豆?jié){濾渣,然后煮沸。濾漿時用紗布,將其四個角系在木吊四個頂端,使之成為一個“大深袋”,下面用竹筲箕接著。筲箕下面再用盆接著濾出的豆?jié){。濾漿時通常需要三個人,兩個人各扶著兩根吊架木棍的一端,來回搖動,豆?jié){順著濾布滲出,另一人往濾袋里加水,豆渣則留在布袋內(nèi),最后把它擠干。
煮漿時,先往鍋里加適量清水,豆?jié){不接觸鍋底,就不糊鍋了;豆?jié){煮沸后將火弄小點,等豆?jié){涼會兒又加大火力,如此反復兩三次。以少許純鹵水加三倍清水稀釋,先舀小半勺稀釋好的鹵水,輕輕攪動,加入豆?jié){里,輕攪兩圈后,讓豆?jié){靜止一會,再重復向豆?jié){里加兩三次鹵水,豆?jié){就會分離出豆花,此時就不放鹵水了。用漏勺或筲箕輕輕壓一下,讓豆花更瓷實一些,舀掉多余的水分。白花花的豆花就可以切塊舀出了。
誘人蘸料
豆花本身只有豆味,只要配上重口味的蘸料,就瞬間變得可口了。
豆花飯的蘸料有十幾種,以咸為基礎(chǔ),兼有香、辣、麻諸味。涪陵豆花飯館,門口擺有一個煮著豆花的大鍋,屋里有個臺子,放著大大小小瓶瓶罐罐、碗碗碟碟,裝著紅的、黃的、綠的、白的、黑的、透明的,豆花飯的調(diào)料,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來,也可以請老板幫你調(diào)。
做蘸料,食鹽、醬油絕少不了。鹽是提前在鍋里炒過的,直接盛入碗中,即可;醬油,可選擇涪陵的榨菜醬油,這種醬油除了醬油味外,還有一股淡淡的榨菜香,入口回甜。醋和香油也必不可少。香油,選擇芝麻油和菜籽油。不但香氣濃郁,而且富有潤滑性。
“老板,味道放辣點、麻點!”麻與辣是豆花飯極重要的滋味。涪陵人覺得,辣到心坎、汗如雨下還不夠,非要嘴唇麻得合不攏、失去知覺才算過癮。涪陵的豆花飯蘸料最不能忽略的就是辣椒(家鄉(xiāng)稱海椒)與花椒。為讓辣味來得更豐富有層次,家里也好,飯館也好,各種辣椒調(diào)料一般是手工制作的,機器磨的紅辣椒粉看不上。用石臼將油煎過的紅辣椒搗成干辣椒面,辣椒香先被油逼出來,搗碎后更入味,又將滾燙的油倒入海椒粉里,制成油辣子海椒?!拔覀兊暮=纷髁隙际亲约鹤龅模约鹤龅谋仁袌錾腺u的要更香、更辣,大家都愛吃辣,基本上,隔一天我們就要弄一缽新的油辣子海椒和海椒面才夠用?!遍_了十幾年豆花館的陳吉發(fā),自豪地說。
虎皮青椒也別有一番風味。將青椒炒得略微焦糊,然后搗碎,味道雖談不上辛辣,卻清香平和,辣得更有層次。至于麻,一般會配有花椒粉或麻椒粉,考慮粉末不足讓豆花均勻蘸到麻味,所以往往在上面加上花椒油或麻椒油。除了滿足基本的咸味、麻辣味,涪陵人還把雞精、味精、胡椒、芝麻、花生、豆瓣、蒜泥、蔥花、酥黃豆、香菜末、姜汁、芝麻醬、桃仁末等統(tǒng)統(tǒng)納入其中;花生、黃豆通常要經(jīng)油酥過,這樣才脆口,蒜泥用石臼搗好,蔥花、香菜末,要求顆粒大小均勻,刀工精細。
蘸料搭配時,味道不得過咸、過酸、過油,適當加鹽、醬油、醋、香油;然后配好辣與麻的味道,放入海椒面、油辣子海椒、搗碎的虎皮青椒,恰到好處,再加上其他提香的輔料,比如芝麻、花生、酥黃豆,最后灑上蔥花、香菜,美味的蘸料就上桌了。
清香米飯
“豆花飯的飯一定要軟硬適中,硬點沒關(guān)系,吃起來才夠帶勁,豆花本身就軟軟滑滑的,如果米飯蒸得軟趴趴的,怎么吃?”在陳吉發(fā)豆花飯館里“食客”劉福平說:做豆花飯的米,最好是秈米或粳米。川渝地區(qū)主產(chǎn)秈米,劉福平說,“我們要的就是米飯的韌勁與嚼勁?!?/p>
涪陵人配豆花,一定得吃木蒸子里蒸出來的米飯。木蒸子一般是用水杉木制成,木材的清香在蒸煮過程中揮發(fā)到米飯中,因此,米飯中帶有杉木的清香。先燒上一鍋水,水開后,將淘好的米放進去,用勺子攪動不要讓米粘鍋,煮十五分鐘左右,米粒中間還有點白肚的時候瀝飯,這樣米飯就既硬而又嚼勁。然后將筲箕放在一口小盆上,將鍋里的米和水一起往里倒,等米瀝干水后就可以倒進木蒸子蒸了。在火上放一口平鍋,燒上淺淺的一層水,它不能沒過蒸子內(nèi)格里的蒸篾,蓋上蓋子,放在鍋上蒸上大約十五分鐘,揭開蓋子,蒸子飯的清香撲鼻而來。
鮮滑的豆花、美味的蘸料,再配上清香的蒸子飯,讓人迫不及待,開動嘴巴。感觸著豆花的嫩,品嘗著蘸料的味,咀嚼著蒸子飯的韌,豆花飯充滿鄉(xiāng)情的滋味不斷滋潤慰藉著我的心靈。涪陵的豆花飯,也是鄉(xiāng)親們的許多用心付出,如同原汁原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