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十八大后落馬的不少“能吏型老虎”的履歷,我們不難發(fā)現,他們曾經是好人、好官,他們因為有能力、有魄力,也曾為一方經濟發(fā)展做出了貢獻,甚至贏得過官場內外的好口碑。但是,他們最終卻因貪腐對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負能量”……
越來越多的“能吏型”貪官進入了民眾的視野,既有能力又放肆貪污腐敗的現象也成了反腐倡廉研究的新課題。
在十八大后落馬的堪稱“老虎”的貪官中,往往會出現不少稱得上“能吏型”的官員,他們或者在工作上能獨當一面,或者以自身的能力和魄力帶動了一方經濟發(fā)展,或者在入仕初期確實造福了一方百姓,或者在貪腐的同時還在施展才華。翻開不少“能吏型”貪官的履歷,我們不難發(fā)現,他們曾經是好人、好官,最終卻因貪腐成為巨大的“負能量”。
廣東省委原常委、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系2014年落馬的第14位省部級官員。落馬前的萬慶良頭頂“有魄力的實干家”“年富力強”“最年輕市委書記”等諸多光環(huán)。
據報道,萬慶良為揭陽爭取了一些大項目,充分顯示了他的運作能力,比如不被看好的揭陽潮汕機場,一度要被“槍斃”了,但“萬慶良親自帶隊爭取了下來”;又如首期投資達585億元人民幣的“中石油廣東石化煉油項目”,媒體報道稱“這個項目萬慶良做了很重要的前期工作,制訂了潮汕揭石化產業(yè)規(guī)劃,奠定了基礎”。
落馬之前,萬慶良官至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有傳言稱,萬一度被看好成為廣東省省長候選人。據報道,2008年年初開始,44歲的萬慶良就進入省政府“班子”,出任廣東省副省長,為省政府黨組成員,分管外經貿、口岸、旅游、僑務、外事、粵港澳合作、對臺工作等,成為當時廣東省唯一的“60后”省部級干部。
然而,與此截然相反的消息是,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2014年6月27日下午發(fā)布消息:萬慶良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已經接受組織調查。
越來越多的“能吏型”貪官進入了民眾的視野,既有能力又放肆貪污腐敗的現象,也成了反腐倡廉研究的新課題。國務院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也是其中一例。有媒體報道稱,對于蔣潔敏,無論是在舊日同事的回憶中,還是在中央任命時的評價里,有幾個關鍵詞都會反復出現:有魄力,能駕馭全局,有戰(zhàn)略思維。
這一說法在其他媒體報道中也得以佐證。比如,有中石油內部人士對《東方早報》記者說,蔣潔敏不是一個簡單的國企掌門人,有能力,有魄力,在政治方面很有想法。
1994年,蔣潔敏出任青海石油管理局局長。作為最早開發(fā)的油田之一,當時青海的石油儲量開始下跌,蔣潔敏提出以氣補油,令青海成為中國第四大氣田。
1999年2月,蔣潔敏升任中石油集團總經理助理兼重組與上市籌備組組長,推動中國石油海外IPO(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2000年4月,中國石油先后在美國、中國香港上市。正是因為在中國石油海外上市時的表現,蔣潔敏一度被認為是中石油集團內部最具國際化視角以及現代管理理念的“少壯派”。
2007年5月,蔣潔敏全面接掌中石油集團,加快了“走出去”戰(zhàn)略。2012年1月9日,中石油集團宣布,海外油氣作業(yè)產量當量超過1億噸,權益產量達到5170萬噸,相當于在海外建成一個大慶油田……
2013年3月18日,蔣潔敏出任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蔣潔敏擔任國務院國資委掌門人之后,能源界一度對其寄予厚望。然而,蔣潔敏任職國務院國資委主任不到半年,中央即發(fā)布消息稱蔣潔敏涉嫌嚴重違紀,免去其領導職務。2014年6月30日,蔣潔敏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被立案審查。
經查,蔣潔敏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額賄賂?!笆Y潔敏的上述行為已構成嚴重違紀,其中受賄問題涉嫌違法犯罪?!边@讓對其寄予厚望的人大失所望。
從一度被不少人認為“有能力”“有魄力”的中石油集團掌門人,到被看好能力的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再到其落馬后的石油系“老虎”之一,蔣潔敏的角色轉換令人眼花繚亂。而且,蔣潔敏案發(fā)后,他的兒子蔣峰也被采取強制措施,案件正在偵查之中,涉嫌罪名或為“利用影響力受賄”。
不必驚詫于“能吏型”貪官既有能力會工作,又擅長貪污受賄。其實這正是貪官的“一體兩翼”。
不少人會詫異,為何一些“老虎”剛開始從政時能做到兢兢業(yè)業(yè),使得自身的能力得以充分發(fā)揮,甚至很多官員在東窗事發(fā)時仍然被評為各類“先進工作者”“積極分子”,但最后卻反差成天壤之別的貪官呢?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姜建初認為,貪官也是一個人,一個貪官并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壞的,每一個貪官后面都有一段輝煌歷史。“貪官有自己真實性的一面,給社會做過貢獻,他曾經是好的,如果不好,他能當這么大的官嗎?”
換言之,在成為貪官之前,“能力強”正是一些官員步入仕途上升通道的重要籌碼。但也有一些群眾和干部甚至認為,“能吏型”官員被反腐的巨網所捕,令人扼腕嘆息,甚至有人認為這是組織上的損失。
對這種謬論,時評作者采桑子認為,貪官與能吏一開始并非兩張隨意更換的畫皮,貪官也并非天生都是貪官,貪官與有能力、會搞工作之類也并不是天然矛盾的。作為進入官場人生的起點,努力工作,并善于和同事搞好關系,也可能成就他們最初的能吏形象。
至于那些手握重權,或者能夠邊腐邊升的貪官,能力、形象、政績更非可有可無之事。一是政績考核的需要,當某些官員已經成為掌權一方的諸侯,人在官場,地方經濟發(fā)展指標的存在,各種政績考核的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連軸轉地搞好工作。二是為了維護形象的需要,工作能力強、政績突出之類,既可以贏得政聲,又方便掩蓋貪跡。貪官污吏必須要有會搞工作的護身符。三是甚至于是貪腐的需要。土地不開發(fā)、道路不修建、工程不上馬,受賄的機會就會坐失。搞好工作有時更能為貪腐創(chuàng)造條件。
因此,不必驚詫于“能吏型”貪官既有能力會工作,又擅長貪污受賄。其實這正是貪官的“一體兩翼”。如今之世,倒是一個既懶又貪的官員指望保持官位甚至邊腐邊升,已是絕難想象的。正因如此,也意味著組織上識人用人面臨復雜的形勢和新的考驗。慧眼識才之時,應當把干才能吏與“雙面貪官”嚴格區(qū)分開來。既不能一概抹殺官員的政績、工作能力,又不能被表面政績迷霧所惑,更要做到逢貪必懲,殊非易事。(《長江日報》2013年6月8日)
著名時評家、學者楊恒均也認為,那些風頭很足的落馬貪官落網前也確實做了不少事,“不能因為(貪官)現在進去了,我們就一棍子把他的工作也打死掉。”“我打心眼里認為,這類官員比那些什么事也不做、混日子的官員——更不用說那些自己不做事,還整天對積極做事的干部挑三揀四的官員——對經濟發(fā)展更有作用,對社會更有益處?!?/p>
楊恒均同時指出,官員賣力工作固然值得表揚,但如果我們發(fā)現官員“賣力工作”的動力不但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人民幣服務”呢?這就是很多時候,每當看到一位曾經做出了成績的官員原來在私人斂財上更有貪腐“成績”時,就讓人“有種活生生吞下一只臭蟲的感覺”。
“能吏型”貪官與對法治、公平、正義所造成的“破壞力”相比,他們曾經做出過的貢獻又算得了什么呢?
對于官員的能力與廉政、廉潔的觀點,古人不乏洞燭之見。金國詩人元好問(1190—1257)有詩云,“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意思是有本事的官吏經??梢钥吹?,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難了。
看看當今被查處的“能吏型”貪官中,不少人恃才傲物,自以為某一領域卓有建樹而躋身仕途,尤其一些技術型的官員自認為是官場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們應該“享受”超出黨紀國法的“待遇”。其實,這只是“能吏型”貪官的一廂情愿而已。
對此,《人民日報》刊文指出,對組織來說,技術專家型干部的“失足”確實是一筆損失。這類干部往往學而優(yōu)則仕,因在仕途中淪為貪官,殊為可惜。但只要著力發(fā)現和培養(yǎng),有本事、懂技術的官員并不難尋,但做到公正廉潔卻并不容易。職稱高不等于綜合素質高,業(yè)務能力強也不見得拒腐能力強。
相反,有些官員恰恰因為披著懂技術的“馬甲”,易受重用,貪腐起來也往往更隱蔽。對于不少技術型官員來說,專業(yè)技術反倒成了他們斂財的“護身符”,一旦把持不住,更易出事。這說明,榮譽和專業(yè)能力并非豁免權,對技術型官員同樣需要設置“防火墻”。
還有網友指出,“能吏型”貪官突出的、普遍的性格特征便是爭強好勝。“一路凱歌”助長了其一手遮天的驕橫,而一手遮天使其缺少權力制衡和有效監(jiān)督,一旦能力粘貼上私利,那就會利欲熏心,忘乎所以,大搞貪腐,哪怕蠅頭小利,只要對自己有利,也要斤斤計較。這種人的能力越強,百姓就越遭殃。
湖南長沙市市政設施建設管理局原局長顧湘陵,只能算湖南反腐格局中一只“技術型”的小“老虎”,但他給社會制造的負面影響力卻頗大。據報道,顧只是一個處級官員,如按現價,檢方統計顧的家財超過2億元;顧在北京、長沙共有16套房,其中北京有一套別墅,長沙有3套別墅;前后有6個情婦……錢多、房子多、情人多、行賄人多、受賄次數多、受賄方式多,顧湘陵因此被網友戲稱為“六多局長”。
在庭審辯論階段,顧湘陵的辯護人提出:“作為規(guī)劃局副局長,顧湘陵為長沙城市規(guī)劃建設做出了貢獻?!惫V人大聲答辯:“他改容積率、調規(guī)劃,他對誰做了貢獻?他對開發(fā)商做了貢獻!而長沙的城市建設沒有按照制訂的規(guī)劃做,他又對誰做了貢獻?”
退一步講,即使那些“能吏型”貪官為社會建設曾經做出過較大的貢獻,但這就是他們貪腐的理由嗎?與貪腐對法治、公平、正義所造成的“破壞力”相比,他們曾經做出過的貢獻又算得了什么呢?換言之,有能力而沒有道德、個人利益大于人民利益國家利益的貪官,是不可能真正為一方百姓帶來福祉的。
“能吏型老虎”的巨大負能量
文_風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