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反腐斗爭可謂來勢兇猛,一些官員前一秒可能還是官威十足、不可一世,后一秒就被帶走接受調(diào)查,灰溜溜地抬不起頭。如此反腐態(tài)勢,一方面讓公眾拍手稱快。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官員惶恐不安,他們認為,如此高壓反腐會損害官員的形象,讓黨和政府蒙羞,因此,反腐不能太猛烈了,應該慢慢來。
對于出現(xiàn)這些對立的觀點、意見,筆者認為很正常。執(zhí)政者的每一個正義之舉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而只要能代表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就沒有問題。反腐符合公共利益,阻斷的是貪腐官員的利益鏈條,自然會有牢騷。當然,不是說“竊竊私語”的官員一定就是貪官,他們站在某些角度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筆者認為也應該尊重他們的言論權利,對不同觀點,應允許爭論,以理服人,這樣才能讓反腐的真理愈辯愈明。
反腐損害官員形象之說,基本是個謬論。反腐,確實令一些官員的形象不大好看。特別是這一輪高速反腐,一批又一批“老虎蒼蠅”應聲而落,官員形象受“損害”的情況可謂集中爆發(fā)。然而,一些官員形象受損也好,聲名狼藉也罷,與反腐無關,是他們自己把自己的形象給損害了,也許他表面還很光鮮,但實質(zhì)卻已經(jīng)面目全非,而反腐,不過是揭開了這類人的畫皮,將其本來面目暴露于公眾視野,讓大家不再受蒙騙而已——你若行得正,便沒有人“反”你的腐敗,形象自然清正;路是自己走的,腐敗之事是自己做出來的,自己污損了自己的形象,卻怪反腐給“損害”的,這便是無理取鬧。
百姓心中有桿秤,孰清孰貪,很多情況下并不是秘密。百姓是腐敗的最直接受害者,貪官們不給好處不辦事,權力尋租、搜刮百姓,卻在臺上裝出君子模樣,自以為形象很正大,其實是自欺欺人。而在坊間,“張千萬”“李大膽”““南霸天”“曾礦長”等等貪官綽號其實早已婦孺皆知,形象早已糟透。這樣的官員不“反”下來,不但他們自己的形象糟糕,把整個官員隊伍和政府形象弄得更不好看,真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把他們清除出去,是對官員隊伍的凈化,是對政府形象的修復;清除越多,隊伍越純潔,形象越好看。
不反腐,將有亡黨亡國之憂,這個問題上已有明確的官方態(tài)度。而反腐力度太大,速度太快,揪出的貪官太多,會不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這種顧慮不但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在一些地方的反腐與日常監(jiān)管中,也時有表現(xiàn)。比如,對網(wǎng)友或媒體曝出的官員丑聞及腐敗疑點,一些地方視為“負面消息”,以維護地方形象等理由作“滅火”的功夫,能捂則捂,能拖則拖,很多腐敗疑點事件都因官方玩“拖字訣”而斷頭爛尾,不了了之。高速反腐影響官員形象,一些官員基于某種角度的擔憂不足為慮,但應警惕,有些地方和部門以“形象”之名給反腐設置障礙,包庇腐敗。
這一輪反腐以來,又出現(xiàn)很多高舉輕放與“斷頭爛尾”的問題,這樣的情況越多,越是損害官方形象。所以,我們目前的反腐力度不是過大了,而是還不夠大,還要將更多的害群之馬清理出去,這樣才能形成震懾,使那些想伸手的官員也不敢伸手,如此清理一批,震懾一批,官員隊伍的形象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好。
《清風》雜志郭潤祥、彭啟發(fā)記者證遺失作廢聲明
《清風》雜志記者郭潤祥(記者證統(tǒng)一編號K43150101000003)、記者彭啟發(fā)(記者證統(tǒng)一編號K43150101000006)的新聞記者證均遺失,即日起其記者證注銷并作廢。
特此聲明。
《清風》雜志
2014年8月25日
高壓反腐究竟讓誰蒙羞
文_馬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