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霞
〔關鍵詞〕 智障學生;語文教學;生
活化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20—0054—01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話不無道理,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培智學校的語文教學更應該實施生活化的教學,讓語文教學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nèi)在需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一、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編適合中重度智力落后的學生使用的教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1.訪一訪,觀察生活。雖然課文內(nèi)容是學生常見的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對于智力落后的學生來說依然是知之甚少。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指導學生留心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觀察和理解能力。
2.演一演,再現(xiàn)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去記錄生活信息的,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的過程。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學習。有的課文內(nèi)容是再現(xiàn)生活中的緊急情況,教學時,教師應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使學生較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3.學一學,體驗生活。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把課文中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xiàn)象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生活中孕育語文教學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因此,教師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秾W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jié),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所以,達到真正的理解還不是最終的目的,能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才是教師追求的目標,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教師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1.聯(lián)系學校生活,學習語文。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個舞臺上發(fā)生的一切故事都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例如,某個學生拾到一元錢主動交給教師,教師應利用班隊會時間給這名學生以表揚,以此對學生進行思想文化道德教育。
2.聯(lián)系社會生活,學習語文。社會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片天地。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學習語文實踐的機會。例如,學校組織的一些參觀、游園活動等,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或者寫一寫對于活動的所思、所想,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3.聯(lián)系家庭生活,學習語文。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這里,兒童獲得了很多知識。因此,教師應抓住每個學生的家庭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則服裝廣告。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家長更是倍加贊許。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能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缺智能的弊端,而且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使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由此可見,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fā)芽、開花和結果,只有讓教學適應每個學生的具體特征,每個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揚長避短,才會向可發(fā)展的方向進行持續(xù)發(fā)展。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