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qū)逸城學校
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張杰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qū)逸城學校
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語文不只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語文學科的教學不能光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讀寫能力,它還擔負有培養(yǎng)人才的任務。語文學科的教學,應該既有語文知識的傳授,又有生動活潑的人文教育。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把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等方面的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既教學生學會,又教學生會學、會做人。
課堂教學;優(yōu)化語文素養(yǎng)
“按照最佳的方式”組織教材,科學地安排教學程序,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在提高教學效率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實踐證明,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教學內容(知識點、訓練點),同樣水平的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不同,教學效果往往大不一樣。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是教的主導性。如何恰當?shù)剡\用教的主導功能,選擇更好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學的主體作用,使教學過程科學、和諧、有效,始終是我們研究探索的課題。
現(xiàn)在,語文教學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過重,大量的訓練題擠到了課外。幾年來,我們明顯地感到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越來越低,聽、說、讀、寫能力也越來越差。不少學生到了初中,閱讀能力還是很弱。語文教學進入到了非常尷尬的境地。如何在這種艱難中開拓,如何優(yōu)化語文教學,在山重水復中創(chuàng)造出柳暗花明呢?是擺在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在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大膽實踐、深刻反思,認真學習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成功課例,認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努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是我們走出困惑提高效益的必要前提。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即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新課?!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動機產生的主觀原因。它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是對所從事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態(tài)度的重要條件。學習興趣與思維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小學時期,兒童最初對學習的過程及外部活動更感興趣,以后逐漸對學習內容以及需要獨立思考的學習作業(yè)更感興趣。學生一旦有興趣去學,那么就非常容易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非常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如《小猴子下山》一文,這樣設計導語來創(chuàng)設情景:“在鮮花漫山、瓜果遍地的花果山上,有一只調皮好玩的小猴子。有一天,它覺得山上不好玩了,想到山下去玩一下,于是就偷偷下山了。小朋友們想知道它到山下都遇到些什么嗎?”運用學生熟知的《西游記》花果山導課,使學生既熟悉又好奇,興趣一下子便集中過來了。
2.導入新課要“巧”。導入的目的的在于迅速安定學生的情緒,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并通過各種方式來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的角度、方式對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關系很大。教師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以及隨機應變的才能是實現(xiàn)巧妙導入、激發(fā)興趣的關鍵所在。如《春曉》一課。我夾著書本走進教室上課時,看到一位小同學仍趴在課桌上睡覺。我并沒有急于叫醒他,而是微笑著來到這們同學的身旁,隨口吟出:“春眠不覺曉,鈴聲早響了。傳來打呼聲,你還沒睡好?”語音剛落,同學們便一陣哄笑。這樣的開場既包含了老師善意的批評又營造了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得學生情緒高漲,興趣倍增。
(二)優(yōu)化問題設計,有效引導
1.問題設計的目標要明確。問題設計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你設計的這個問題,要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應當做到心中有數(shù)。一般來說,問題設計的目標應與單元教學目標結合起來,或者說相一致。根據(jù)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題材特點來設計問題的。如《窮人》教學中,“西蒙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以課文中的相關內容為依據(jù)來回答?!痹O計這一問題意在使學生能夠正確、完整地把握課文主人公的形象。所設計的這些問題,都是緊扣課文這一文體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的。
2.問題設計的層次要清晰。問題設計還必須有一個清晰的層次感。這種層次感不僅能體現(xiàn)文章本身的脈絡線索和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而且還應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guī)律。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層層深入提出問題是基于兩點考慮:一是讓學生熟悉課外內容,明白作者這樣寫用意;二是符合人們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斷深化的認識規(guī)律。所以,問題的設計應力求體現(xiàn)出問題與問題之間的內在的聯(lián)系:或由淺入深,或由近及遠,或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感性到理性……
3.問題設計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問題設計的針對性體現(xiàn)在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設計出真正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才有價值。學生的差異是很大的:不同群體之間有年級差異、班級差異、小組差異,還有城鄉(xiāng)差異;不同個體之間又有性別、年齡、興趣、愛好等多重差異。盡管我們不可能針對每個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但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將學生分類別、分層次,然后設計出符合各層次學生能力范圍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做到全班同學共同發(fā)展,而依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問題,也正好遵循了傳統(tǒng)的因材施教的教學觀點。
(三)靈活地把握課堂,啟發(fā)學生思考
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還體現(xiàn)在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中。對于一些值得擴展或深究的問題,遇到學生意見不一致的情況,與其教師直接講解,不如發(fā)動學生進行小型辯論。當堂分組,3-5分鐘的準備后辯論。在辯論過程中雙方參賽同學及其他作“評委”的同學都會隨著辯論的深入而越來越深入地了解這個問題,正確的認識也就慢慢形成了。辯論中教師應該注意隨時調整辯論的方向和深度,以免出現(xiàn)跑題現(xiàn)象。這樣,問題解決了。同時,同學們也鍛煉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