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軼宏
摘要:Moodle是在社會建構主義基礎上,以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開發(fā)的課程管理平臺,該平臺具有動態(tài)管理的功能,同時為老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多彩的、交互的學習環(huán)境。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應用Moodle平臺提高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Moodle平臺;信息技術;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4-040-1
Moodle即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也是一個課程管理系統(tǒng),具有開源的代碼,有利于教師根據(jù)自己的課程特性,進行相應的設置和修改,以提高課程使用的適用度。Moodle平臺主要包括課程設置、學習管理和后臺管理等功能,可通過管理員賬戶登錄后臺,設置相應課程,配置教師登錄賬號和學生登錄賬號。教師可以設置課程活動,充實課堂教學,如在線資源閱讀、課堂作業(yè)下載、在線問卷調查、論壇留言回復、作業(yè)上傳等。此外,Moodle平臺的動態(tài)管理功能可以時時更新課程信息,及時統(tǒng)計匯總作業(yè)情況,教師可根據(jù)作業(yè)反饋,進行針對性講解,使課堂有的放矢。
一、利用Moodle平臺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教學情境的選擇應源于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圍繞教學知識點進行設計,開展主題式教學。Moodle平臺具有支持各類文件的功能,它可以是pps幻燈片的在線演示,可以是視頻的在線播放,可以是office電子文檔的下載,也可以是在線資源的拓展鏈接等。教師可以將素材上傳到資源模塊,巧妙地利用所需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以《電子小報制作》為例,可以利用Moodle平臺,上傳幾份示例作品,供學生在線查看,給學生提供一些小報排版感性的認識和思路。接著利用微課制作軟件Camtasia Studio,對小報的排版過程錄制成微視頻,并利用軟件的編輯功能,在排版的關鍵知識點操作上,標注文字著重提示,然后上傳到Moodle視頻在線資源庫,供學生制作時參考。與此同時,提前梳理電子小報排版所可能涉及的知識點,如插入圖片、文字分欄、文本框設置等,把這些知識點通過網(wǎng)頁形式,發(fā)布于Moodle平臺。這樣可以平衡學生間的基礎差異,避免基礎差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通過即時的學習,掌握知識,創(chuàng)作作品。
二、利用Moodle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顧名思義,即通過小組中各成員的分工、協(xié)作來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從而節(jié)約有限的時間,提高完成效率,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同時,小組合作學習,強調成員間的協(xié)同、互助,只有完成任務達成目標,才算成功;這既使每個學生享有平等的參與機會,也使學生間有一種為獲得成功的渴望,還可以將小組成員的心緊緊地團結在一起,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在Moodle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賬號設置,分組討論,小組協(xié)作完成成果;也可以通過WIKI建立網(wǎng)上探究學習小組,集全組同學的共同智慧來完成任務;還可以通過BBS留言、回復,構建學習社區(qū)。
例如:我在“因特網(wǎng)上信息獲取”一課的教學中,利用Moodle中的webquest模塊,預設任務,讓學生搜索“中日釣魚島事件”的相關信息,了解爭端的來源,并思考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和看待這件事情?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利用分組討論功能,各抒己見,也可利用網(wǎng)絡搜索相關資料,最后把整理好的對“中日釣魚島事件”的認識匯集到討論組中。整個堂課上學生的學習氣氛活躍,思維敏捷。
三、利用moodle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評價
在高考壓力的教育大背景下,鑒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及學校的課程設置,直接導致教學與評價脫節(jié),而Moodle平臺可以對學生、對班級長期的學習過程,進行一個完整的綜合評價。Moodle平臺的動態(tài)管理中具有將作業(yè)進行及時反饋的功能。當你上完一節(jié)課,可以根據(jù)課堂所涉及的主要知識點,設置相應試題進行測試,當學生完成測試提交完畢,教師可利用平臺的匯總功能,查看各題得分率,各選項的比例等,分析整個班級在這次測試中的情況,同時進行正對性的講解。Moodle會把每一次這樣的測試都保留在平臺上,所以也可以對一個學生長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線性的匯總或圖形化的表示,這在其他學科中可以得到直觀的表現(xiàn)。
四、利用Moodle實現(xiàn)課堂的延伸與拓展
教材,作為教師上課和學生學習依托的重要資源,它不是唯一的,這在信息技術課程上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而我們的教材還停留在七年前,尋求課外資源,拓展課堂知識,豐富課堂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教學緊跟時代步伐,才能充分體現(xiàn)“課內外融合,學科間共融”。Moodle課程平臺,如同一個社區(qū),它提供了學生的學習資源、提供學生間的網(wǎng)絡互動方式,課前可以在線預習,課中可以自主探究學習,課后可以完成作業(yè),拓展課外知識,充分發(fā)揮平臺的作用,將學生的學習有效的延伸,真正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機整合。
信息技術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是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Moodle平臺的動態(tài)管理功能,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師生間互動、實現(xiàn)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方面提供了技術支持,我們應該善于利用其優(yōu)勢,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不斷探索和思考,以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曾棕根.Moodle網(wǎng)絡課程平臺[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黎加厚.信息化課程設計教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張雪云,馬志強.國內Moodle平臺研究綜述[J].開放教育研究,2007,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