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濤 張 純
2013年5月英國廣播公司(BBC)發(fā)布的2012-2013年度對世界有積極影響國家排名民意調(diào)查報告(Country Rating Poll)顯示,加拿大在16個國家中排名第二。①BBCWorld Service,“Views of China and India Slide While UK’s Ratings Climb:Global Poll”,http://www.worldpublicopinion.org/pipa/2013%20Country%20Rating%20Poll.pdf.(上網(wǎng)時間:2013年12月10日)根據(jù)歷年排名情況看,加拿大自2007年以來一直穩(wěn)居前三,認為其“有積極影響”的受訪者比例穩(wěn)定在50%以上,認為其“有消極影響”的受訪者比例維持在約13%,保持全球最低水平。未來品牌咨詢公司(FutureBrand)近5年發(fā)布的全球國家品牌指數(shù)(Country Brand Index,CBI)顯示,加拿大國家品牌的全球影響力排名保持在第一、二位。②FutureBrand,“2008 Country Brand Index”,https://www.wbginvestmentclimate.org/toolkits/investment-generation-toolkit/upload/FutureBrand_CBI_2008.pdf;“2009 Country Brand Index”,http://culturalrealms.typepad.com/files/cbi2009_summary.pdf;“2010 Country Brand Index”,http://www.futurebrand.com/images/uploads/studies/cbi/FutureBrand_2010_CountryBrand Index.pdf; “Country Brand Index 2011-12”,http://www.futurebrand.com/images/uploads/studies/cbi/2011-2012_FutureBrand_CBI_ENG.pdf;“Country Brand Index 2012-13”,http://www.futurebrand.com/images/uploads/studies/cbi/CBI_2012-Final.pdf.(上網(wǎng)時間:2013 年 12 月 10日)安霍爾特·捷孚凱·洛普國家品牌指數(shù)(Anholt-GfK Roper Nation Brand Index,NBI)同樣顯示,近5年來加拿大國家品牌的全球排位靠前且穩(wěn)中有升,從2009的第七位、2010年和2011年的第六位升至2012年和2013年的第五位。③Anholt-GfK Roper Nation Brands Index,“America Remains the Most Admired Country Globally”,http://www.gfk.com/imperia/md/content/presse/pressemeldungen2010/nbi_2010results_press_release_embargoed_10.12.pdf;“Two-Thirds of Nations Experience Reputation Decline in 2012 Nation Brands Index”,http://www.gfk.com/Documents/Press-Releases/2012/20121023_NBI_2012_final.pdf;“US Voted Top Country for Attracting Talentand Investmentbutwith a Reducing Lead”,http://www.gfk.com/documents/press-releases/2013/20131114_nation-brand-index-2013.pdf.(上網(wǎng)時間:2013 年 12月12日)這些國際權(quán)威機構(gòu)的數(shù)據(jù)表明,加拿大在國際社會長期保持良好的國家形象。本文擬解讀加拿大構(gòu)建良好國際形象的思想基礎(chǔ)、戰(zhàn)略動因、具體措施以及借鑒意義,以期彌補中國學(xué)界對加拿大國際形象研究的不足。
一
加拿大是一個種族多樣、文化各異的移民社會。法國人于15世紀末最早開始對加拿大探險,16世紀中期宣布加拿大為法國所有,從此加拿大多部落、多方言的土著社會變成法蘭西人與土著人共存的社會。17世紀英國日益強盛,開始與法國爭奪北美控制權(quán),法蘭西人和不列顛人成為加拿大社會主要組成部分。19世紀末,受加拿大政府的主動引導(dǎo),來自歐洲大陸的移民涌入加拿大。到了20世紀,大量東南歐和亞洲移民進入加拿大,加拿大人口結(jié)構(gòu)更加多樣化。基于這種移民社會的顯著特征,一種能使法、英兩股原殖民勢力和平相處并融合新移民的社會思潮——多元文化主義在加拿大衍生。①Citizen and Immigration Canada,“Discover Canada: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Citizenship”,pp.14-25,http://www.cic.gc.ca/english/pdf/pub/discover.pdf.(上網(wǎng)時間:2014 年 4 月 14日)20世紀60年代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進入新高潮,極大沖擊了世界殖民體系,激化了主要西方國家的國內(nèi)種族與文化矛盾,如歷史上為躲避沙俄殖民統(tǒng)治和一戰(zhàn)、二戰(zhàn)戰(zhàn)亂而移民加拿大的烏克蘭裔加拿大人,開始呼吁用“多元文化主義”取代“二元文化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由此大行其道,開始成為一種主流政治思潮。②Office of Commissioner of Official Languages,“ Annual Report· Special Edition 35th Anniversary 1969-2004 · Volume I”,p.17,http://www.ocol-clo.gc.ca/docs/e/2004_05_e.pdf.(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月15日)
在加拿大,多元文化主義發(fā)展至今,已然演變?yōu)樯钊肴诵?、根深蒂固的國家?zhàn)略文化,這與加拿大政府多年來不遺余力地以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固化的努力密不可分。1969年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頒布《官方語言法》,規(guī)定法語和英語同為加拿大官方語言;1971年加拿大成為全球第一個宣布實行多元文化政策的國家;1982年多元文化主義政策法律化,寫入《加拿大權(quán)利與自由憲章》,與多元文化主義相矛盾的法律規(guī)定被視為無效;1988年加拿大頒布《加拿大多元主義文化法》,加成為國際社會第一個用立法形式確立多元文化主義為國家發(fā)展原則的國家。③Government of Canada,“Policy and Legislation Concerning Multiculturalism”,http://www.cic.gc.ca/english/department/lawspolicy/multi-policy.a(chǎn)sp.(上網(wǎng)時間:2014 年4月14日)
在多年的政治實踐中,加多元文化主義被誤解為保護少數(shù)人的權(quán)利。然而,加多元文化主義的本質(zhì)內(nèi)核是給予不同文化平等的保障與機會。如果一些政策保護了少數(shù)人的權(quán)益但明顯侵犯或損害了多數(shù)人的權(quán)益,就不符合多元文化主義。④Michael Murphy,Multiculturalism- A Critical Introduction,Routledge,2012,pp.148-149.因此,加多元文化主義雖然突出個性,但在實踐中給予各種文化相互了解、交流的機會,創(chuàng)造了一種良性競爭、平等和諧的社會氛圍。
加拿大以多元文化主義為旗幟構(gòu)建良好國際形象,主要源于三大戰(zhàn)略動因。首先,打造價值觀高地進而贏得形象品牌效應(yīng)。過去20年來,直白的廣告已經(jīng)讓位于可以給予人們情感認同的品牌塑造。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有強大影響力的國家品牌能夠發(fā)揮強勁的政治影響力,也能夠幫助國家發(fā)揮超越自身實力的影響。反之,那些沒有品牌的國家將失去政治吸引力。因此,形象和名譽成為了國家戰(zhàn)略的核心部分,也成為加拿大的“戰(zhàn)略資產(chǎn)”(strategic equity)。⑤Peter Van Ham,“The Rise of the Brand State-The Postmodern Politics of Image and Reputation”,F(xiàn)oreign Affairs,Vol.80,No.5,2001,pp.2-6.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認為,顧客與品牌之間存在共鳴,共鳴的程度反映了兩者心理紐帶的強度或深度,也反映了顧客忠誠造成的行為水平。⑥[美]菲利普·科特勒、凱文·萊恩·凱勒著,王永貴、于洪彥等譯:《營銷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4頁。2011年加拿大因國內(nèi)各方利益集團的壓力退出了《京都議定書》,2013年3月又退出了《聯(lián)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與之前其引領(lǐng)國際環(huán)境保護合作的行為大相徑庭。但綜觀國家品牌指數(shù)排名,加拿大卻穩(wěn)固保持在上游,沒有受到負面行為的影響。這源于多元文化主義作為其國家品牌擁有的獨特吸引力,與國際受眾產(chǎn)生了強烈共鳴,從而為加拿大構(gòu)建國際形象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的追隨者。
其次,做強形象力量以彌補中等強國硬實力的不足?,F(xiàn)實中加“中等強國”概念的提出,其客觀原因在于硬實力不足。加一方面地廣人稀,人口總量少于中國多數(shù)省份,國家有形力量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財政問題連年削減軍費,軍事力量進一步削弱;此外它還與世界霸主美國相鄰。因此,建設(shè)有聲譽、可信度高和友好的國際形象對加拿大發(fā)揮政治影響力、吸引投資與移民至關(guān)重要。⑦Evan H.Potter,“Canada and the New Public Diplomacy”,International Journal,Vol.58,No.1,2002,pp.43-64.加外交部長約翰·貝爾德(John Baird)曾指出,促成加這樣一個中等強國“超實力發(fā)揮”(Punch above our Weight)的,在于它在國際事務(wù)中與其他國家真誠地交流,對自由、民主、人權(quán)和法律的推崇。①Foreign Affairs,Trade and Development Canada,“Address by Minister Baird at12th Annual Herzliya Conference”,http://www.international.gc.ca/media/aff/speeches-discours/2012/01/30a.a(chǎn)spx?lang=eng.(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月15日)推行多元文化主義理念的加拿大,以無意于謀求世界性或地區(qū)性霸權(quán)的自由民主國際形象,重視并平等對待各國權(quán)益為杠桿,得到了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的認同,并在國際事務(wù)中發(fā)揮了大國與小國都難以發(fā)揮的獨特作用。印度前副外長薩爾曼·海德爾(Salman Haidar)就曾表示:“加拿大是國際社會的調(diào)解人,它是一座可靠的橋梁,能夠連接起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雹赥hestar.com,“Canada’s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Rising:Survey”,http://www.thestar.com/news/world/2013/05/23/canadas_international_reputation_rising_survey.htm l.(上網(wǎng)時間:2013年 12月12日)
第三,借助對外良好形象促進國民團結(jié)與國家認同。國家形象在國際上傳播的國內(nèi)意義可能遠遠超過其國際意義。③劉國強:“國家形象傳播:作為國家認同雙重機制的考察”,《求索》,2010年,第9期,第97-99頁。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魁北克人對自身的獨特語言、文化、歷史備加珍惜,并一直積極尋求獨立;加拿大的原住民對僅被賦予自治(selfgovernment)權(quán)利并不滿足,因而追求民族自決(self-determination),如梅蒂人(Métis)、因紐特人(Inuit)。④Margaret Hoogeveen,Understanding Nationalism,McGraw-Hill Ryerson,2008,pp.193-196.為了解決國家認同危機,加法律規(guī)定加是一個在官方雙語框架下的多元文化主義國家。如今盡管魁北克省獨立公投呼聲仍舊不斷,但是運用多元文化主義向國際社會展現(xiàn)出的寬大民族包容度以及和平友好氛圍的積極國際形象,為加拿大在國際社會吸引了大批認同其價值理念的移民,這批移民進入加拿大社會后成為反對分裂的主要力量。良好國際形象同時又增強了國內(nèi)其他民眾對加拿大的國家認同,減少對分裂勢力的支持,從而最終促使分裂陣營瓦解。根據(jù)“安格斯列特公眾意見”(Angus Reid Public Opinion)2009年的一份調(diào)查顯示,盡管有28%的魁北克人認為魁北克應(yīng)該從加拿大分離出來獲得獨立,但僅15%的人認為魁北克省能夠最終獨立,20%的人認為很有可能、或有微弱可能,其余民眾都傾向于保護魁北克的獨特性和獲得更多自治權(quán),但認為魁北克應(yīng)該是加拿大的一部分。⑤Angus Reid Public Opinion,“2009 Quebec Public Opinion Poll:Separation from Canada Unlikely for a Majority ofQuebecers”,pp.1-2,https://www.a(chǎn)ngusreidforum.com/MediaServer/3/documents/2009-06-09-QS.pdf.(上網(wǎng)時間:2014年3月19日)
二
加拿大以多元文化主義思想為指導(dǎo),通過對外打造“世界好公民”形象和對內(nèi)建設(shè)“良治國家”兩個路徑,全面構(gòu)建正面的國際形象。一是積極運用多邊機制參與全球治理。中等強國的定位決定了加拿大在多邊對話中處于重要地位,特別是在與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的合作方面。⑥Mark Neufeld,“Hegemony and Foreign Policy Analysis:The Case of Canada as Middle Power”,Studies in Political Economy,Vol.48,1995,pp.7-29.在全球治理中聯(lián)合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加拿大是聯(lián)合國創(chuàng)始國之一。加多年來一直倡議運用聯(lián)合國的多邊合作機制解決國際糾紛,并為結(jié)束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而首倡創(chuàng)建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由此以負責任、有用、獨立的形象獲得了聯(lián)合國及國內(nèi)外民眾的高度贊賞。⑦Louis A.Delvoie,“Canada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Operations:the Search for Policy Rationales”,Canadian Military Journal,Vol.1,No.2,2000,pp.13-24.加拿大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在2010年世界經(jīng)濟論壇發(fā)表講話,提倡開明主權(quán)(Enlightened Sovereignty),希望各國努力尋求統(tǒng)一目標,呼吁各國做出政策轉(zhuǎn)變,如減少貿(mào)易保護主義壁壘,共同承擔全球責任,同時還提出G20和G8的未來設(shè)想,認為G20和G8應(yīng)在世界經(jīng)濟和民主、安全領(lǐng)域各司其職,真正起到協(xié)調(diào)作用。⑧Prime Minister of Canada,“Statement by the Prime Minister of Canada at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Switzerland”,http://www.pm.gc.ca/eng/news/2010/01/28/statement-prime-ministercanada-world-economic-forum-davos-switzerland.(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月19日)
二是進行慷慨的國際援助。二戰(zhàn)后加拿大便開始提供海外發(fā)展援助,以減貧為宗旨。據(jù)加拿大國際開發(fā)署(Canad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統(tǒng)計,2009-2013年間加拿大平均每年為受援國提供約36億加元的官方發(fā)展援助。⑨該數(shù)據(jù)由加拿大政府年度國際援助數(shù)據(jù)報告統(tǒng)計得出。數(shù)據(jù)來源:Foreign Affairs,Trade and Development Canada,“ Statistical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2011-2012– Table A”,http://www.a(chǎn)cdi-cida.gc.ca/acdi-cida/acdi-cida.nsf/eng/NAT-319142528-PLZ;“Statistical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2012-2013 – Table A”,http://www.international.gc.ca/developmentdeveloppement/dev-results-resultats/reports-rapports/sria-rsai-2012-13-tabA.a(chǎn)spx.(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月15日)此外,加拿大還對國際組織進行資助,如2007-2013年間,加拿大外交、貿(mào)易和發(fā)展部(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Trade and Development)對兒童樂益會(Right to Play)捐資近2000萬美元。①Foreign Affairs, Trade and Development Canada, “Canada Working with Right to Play to Improve the Health and Education of Childre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http://www.international.gc.ca/media/dev/news-communiques/2014/04/4a.a(chǎn)spx?lang=eng.(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月6日)2014年4月,加拿大國際發(fā)展部部長帕拉迪斯(Christian Paradis)宣布,將在原來已決定提供2000萬美元資助的基礎(chǔ)上,再增加5000萬美元援助南蘇丹人民抵抗暴力和饑荒。②Foreign Affairs,Trade and Development Canada,“Minister Paradis Announces Increased Humanitarian Assistance,and Food Security and Livelihood Support to South Sudan”,http://www.international.gc.ca/media/dev/news-communiques/2014/04/1a.a(chǎn)spx?lang=eng.(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月6日)
三是重視發(fā)展國際文化關(guān)系。早在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就認識到發(fā)展國際文化關(guān)系對塑造國際形象的重要性。1995年加拿大將發(fā)展國際文化關(guān)系作為其外交政策宗旨的第三支柱。③Foreign Affairs,Trade and Development Canada,“ Evaluation of the Public Diplomacy Program of Foreign Affairs Canada”,http://www.international.gc.ca/about-a_propos/oig-big/2005/evaluation/diplomacy_program-programme_diplomatie.a(chǎn)spx?lang=eng.(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月14日)2005年加拿大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聯(lián)合發(fā)動簽署聯(lián)合國《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xiàn)形式多樣性公約》,確認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一項基本特性和共同遺產(chǎn),應(yīng)加以珍愛和維護。④教科文組織大會第三十三屆會議,《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xiàn)形式多樣性公約》,http://www.sipo.gov.cn/ztzl/ywzt/yczyhctzsbh/zlk/gjgy/201312/P020131231346151284468.pdf.(上網(wǎng)時間:2014 年 4月15日)另外,加拿大頻繁進行海外文化資助與交流。早在1985年加拿大在中國西部貧困地區(qū)建立了加拿大資助地方活動基金(Canada Fund for Local Initiatives),至今已支持了一千多個項目,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保護少數(shù)民族教育、文化、語言。⑤Government of Canada,“Canada Fund for Local Initiatives ”,http://www.canadainternational.gc.ca/china-chine/highlights-faits/highlight-faits_110614.a(chǎn)spx?lang=eng.(上網(wǎng)時間:2014年3月13日)2007年起加拿大與歐盟教育、視聽及文化執(zhí)行署(Education,Audiovisual and Culture Executive Agency of European Commission)合作開展跨大西洋交流合作項目(Transatlantic Exchange Partnership,Transatlantic Degree Partnership),為雙方的高校學(xué)生、教師與行政人員開展學(xué)術(shù)交流提供平臺。⑥Education,Audiovisual and Culture Executive Agency,“The EU-Canada Programme”,http://eacea.ec.europa.eu/bilateral_cooperation/eu_canada/index_en.php.(上網(wǎng)時間:2014年3月19 日)2014年,加拿大政府推出綜合國際教育戰(zhàn)略,旨在吸引優(yōu)秀人才來加交流并推動加拿大學(xué)生海外留學(xué),促進文化溝通。該計劃每年投入近2000萬加元,預(yù)計在2022年將能吸引超過45萬學(xué)生和學(xué)者。⑦Foreign Affairs,Trade,and Development Canada,“Harper Government Launches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http://www.international.gc.ca/media/comm/news-communiques/2014/01/15a.a(chǎn)spx?lang=eng.(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月11日)
在加國內(nèi),加拿大以三大手段提升“良治國家”(state with good governance)形象。其一是推行寬松的移民政策。加地廣人稀,需要依靠移民人口補充人力資源和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1976年加移民法案明確提出批準四類移民,包括難民、家庭團聚、親屬移民及獨立移民,并增大了各州的自主權(quán),⑧Government of Canada,“Forging Our Legacy:Canadian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1900-1977”,http://www.cic.gc.ca/english/resources/publications/legacy/chap-6.a(chǎn)sp?_ga=1.86781528.1181255947.1397124193#chap6-8.(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月15日)為日后寬容有序的移民政策奠定了基礎(chǔ)。為了更好地幫助新移民融入加拿大社會,鼓勵并協(xié)助其成為永久公民,加拿大政府推出了“移民安居及適應(yīng)計劃”(Immigrant Settlement and Adaption Program)、“東道主計劃”(Host Program)、“強化語言培訓(xùn)”(Enhanced Language Training)等。2010年加政府出臺“聯(lián)邦新移民實習(xí)計劃”(Federal Internship for Newcomers Program),為新移民在公立、私立組織中提供實習(xí)機會,以使其更好地融入加拿大勞動市場。⑨Government of Canada,“AnnualReporton the Operation of the 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Act 2012-2013”,http://www.cic.gc.ca/english/resources/publications/multi-report2013/5.a(chǎn)sp?_ga=1.57885162.1181255947.1397124193.(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 月15日)其二是保護多樣化的教育文化資源。1988年加拿大政府通過了多元文化法,以法律形式鼓勵人們?yōu)樽约旱恼Z言、宗教、文化感到自豪并保持自己的習(xí)俗和傳統(tǒng)。每年夏天加拿大會有眾多不同的節(jié)慶展示各民族的音樂、食品、服裝和舞蹈,如素里多元文化融合節(jié)(The Surrey Fusion Festival)、蒙克頓多元文化節(jié)(Mosa?q Festival)、滑鐵盧多元文化節(jié)(The Kitchener-Waterloo Multicultural Festival)等。1993年加拿大政府成立主管多元文化事務(wù)的遺產(chǎn)部(Canadian Heritage),每年都有專設(shè)款項支持多元文化項目和組織,包括多種語言保護計劃、遺產(chǎn)保護和研究、文化團體資助等。鑒于加拿大的多語言環(huán)境,2012年加拿大政府還推出新的語言培訓(xùn)機制——新移民語言咨詢機構(gòu)(Newcomer Language Advisory Body)①Government of Canada,“AnnualReporton the Operation of the 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Act 2012-2013”,http://www.cic.gc.ca/english/resources/publications/multi-report2013/5.a(chǎn)sp?_ga=1.57885162.1181255947.1397124193.(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 月15日),使新移民的語言訓(xùn)練能夠同時滿足地方與地區(qū)的要求,與之前推出的“原住民語言計劃”(Aboriginal Languages Initiative)、“增強官方語言計劃”(Enhancement of Official Languages Program)等形成補充。②Canadian Heritage,“Official Languages Programs”,http://www.pch.gc.ca/eng/1358190702018/1358190840720.(上網(wǎng)時間:2014年3月19日)2014年加拿大政府擬定的經(jīng)濟行動計劃提出,從2015年開始將每年為加拿大文化藝術(shù)理事會的重點項目提供1.05億加元的財政支持,以幫助居民在社區(qū)就能接觸到更多元、更高水準的文化藝術(shù)。③Canada’s Economic Action Plan,“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http://actionplan.gc.ca/en/initiative/canada-council-arts.(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月10日)加拿大各省教育部門有明確責任,包括促進和實現(xiàn)支持少數(shù)民族語言教育,使加拿大發(fā)展為世界上第二語言教育最廣泛的國家;同時保障原住民的平等受教育機會等。④Council ofMinisters of Education Canada,“Education in Canada”,http://cmec.ca/299/Education-in-Canada-An-Overview/index.html#10.(上網(wǎng)時間:2014 年4月10日)其三是營造良好的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加文化產(chǎn)業(yè)是國家認同和經(jīng)濟發(fā)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政府秉承言論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選擇自由(Freedom of choice)、平等市場進入權(quán)(Access)、文化多樣(Cultural diversity)、共同協(xié)作(Partnerships)等宗旨,立足于鼓勵各文化產(chǎn)業(yè)保持創(chuàng)新性和生產(chǎn)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文化產(chǎn)業(yè)政策和監(jiān)管環(huán)境。過去政府采用補貼形式支持文化產(chǎn)業(yè),實現(xiàn)國家的文化目標,如議會每年會提供約10億美元來支持雙語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制作播出?,F(xiàn)今政府傾向于采用間接方式,如對文化產(chǎn)業(yè)納稅人進行稅收抵免、減免等,加上出臺針對電視、電影、音樂和圖書出版產(chǎn)業(yè)的監(jiān)管法案如《加拿大遺產(chǎn)法案》、《廣播法案》、《投資加拿大法案》等,同時完善監(jiān)管法案,如對1997年制訂的版權(quán)法案(Copyright Act)不斷進行修正,在2013年將保護范圍擴大到錄音行業(yè),規(guī)定如果錄音在公共場合作為商業(yè)用途播出,作者、制片人和演員都將收到版稅,以支持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⑤Foreign Affairs,Trade,and Development Canada,“New Strategies for Culture and Trade Canadian Culture in a Global World”,http://www.international.gc.ca/trade-agreements-accords-commerciaux/topics-domaines/ip-pi/canculture.a(chǎn)spx?lang=en.(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月10日)加拿大信息與文化產(chǎn)業(yè)在2009年至2013年間每年創(chuàng)造不少于32萬個就業(yè)崗位,⑥Statistics Canada,“Employment,Payroll Employment,by Industry(Information and Cultural Industries)”,http://www.statcan.gc.ca/tables-tableaux/sum-som/l01/cst01/labr71i-eng.htm.(上網(wǎng)時間:2014年4月15日)不僅引導(dǎo)更多人間接參與文化保護工作,而且使人們在互動中加深了理解。
三
任何國家的行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加拿大也不例外。加在參與氣候變化世界議題討論中態(tài)度與推行政策前后不一,在實施國際援助和推廣文化時都著重考慮到商業(yè)利益,國內(nèi)針對少數(shù)族裔的社會犯罪行為增加等,都會對加國際形象產(chǎn)生負面效應(yīng)。然而觀察國際調(diào)查結(jié)果,加拿大國際形象排位卻一直穩(wěn)居前列,沒有因其負面表現(xiàn)而大幅震蕩,個中緣由是其多元文化主義的思想旗幟和“內(nèi)外兼修”的成像路徑使國內(nèi)外公眾業(yè)已形成了對加拿大的正面認知。
近年來中國政府精心打造國際形象,一方面推出了形象的頂層設(shè)計,即建設(shè)包括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和社會主義大國四種大國形象;⑦“習(xí)近平:建設(sh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31/c_118788013.htm(上網(wǎng)時間:2014年5月13日)。另一方面開展一系列國家形象建設(shè)活動,包括國家形象片、歡樂春節(jié)活動、大型國際文體賽事等。中國在形象建設(shè)方面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國際好感度近3年多來略為下降,在日本、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等國的下降率平均高于百分之十,只在拉美地區(qū)好感度上升最快。①Pew Research Center,“America’s Global Image RemainsMore Positive than China’s”,pp.24-28,http://www.pewglobal.org/files/2013/07/Pew-Research-Global-Attitudes-Project-Balance-of-Power-Report-FINAL-July-18-2013.pdf.(上網(wǎng)時間:2014 年 4月14日)這些數(shù)據(jù)和信息可能并不全面、不嚴謹,但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國際形象建設(shè)存在不少問題。正如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喬舒亞·庫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所言,國家形象問題是中國當前最棘手的戰(zhàn)略難題,它在某種意義上將決定中國改革發(fā)展的前途和命運。②[美]喬舒亞·庫珀·雷默等著,沈小雷等譯:《中國形象——外國學(xué)者眼中的中國》,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8-9頁。
盡管中國形象的戰(zhàn)略方向是建設(shè)大國形象,但是加拿大構(gòu)建“中等強國”形象的成功經(jīng)驗,在目前狀態(tài)下同樣值得借鑒。首先,中國需要形成成熟的戰(zhàn)略文化。戰(zhàn)略文化的意義在于能為他國判斷一國政策行為傾向提供依據(jù),減少他國因誤判一國行為趨勢而做出錯誤決策的可能性。③Alastair Iain Johnston,“Thinking about Strategic Culture”,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9,No.4,1995,pp.32-64.多元文化主義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成為加拿大的戰(zhàn)略文化,該戰(zhàn)略文化內(nèi)含的民主、平等理念也會使國際社會傾向于對加拿大行為趨勢做出正面推測,進而為加拿大推行對外政策營造良好國際氛圍。對中國來說,現(xiàn)今仍有一些國家對中國迅速崛起后的發(fā)展方向表現(xiàn)出恐慌和不信任,加上某些偶發(fā)事件也使國際公眾容易快速降低對中國的好感度,這與中國沒有成功推出深入影響國際社會并被廣泛認同的諸如“多元文化主義”這類戰(zhàn)略文化有關(guān)。未來,中國需要加快研究如何打造融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與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需要,對內(nèi)能夠有效整合不同社會思想、對外能夠被正面接納和快速傳播的戰(zhàn)略文化,例如將“和合文化”上升為中國的戰(zhàn)略文化。
其次,中國需要構(gòu)建自己的擬態(tài)環(huán)境。加拿大高舉多元文化主義旗幟是在國內(nèi)人口結(jié)構(gòu)多樣化和國際反殖民浪潮高漲的背景下進行的。雖然時代已經(jīng)改變,但是現(xiàn)今的中國面臨與加拿大相似的問題,也正處于國內(nèi)外問題多發(fā)的社會轉(zhuǎn)型期,國際公眾以復(fù)雜多變的客觀事實為基礎(chǔ)所構(gòu)建的中國形象比較缺乏持久性、穩(wěn)定性。因此,中國可以借鑒加拿大的做法,利用宣傳手段在公眾和所發(fā)生的事件之間設(shè)置某些屏障,從而塑造人們心中的擬態(tài)環(huán)境,使其成為受眾感情、行為的決定性因素,④[美]沃爾特·李普曼著,閻克文、江紅譯:《公眾輿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5頁。為中國塑造良好國際形象建設(shè)保護屏障,降低負面行為對中國國際形象的沖擊。多年實踐表明,多元文化主義將國家認同分散化、碎片化只是表面現(xiàn)象,其實際是支持各種文化在互動中不斷擴大重合點,相互交流影響。如果為推崇統(tǒng)一國家認同而扼殺不同文化,反而有可能激起強烈沖突甚至暴力事件。加拿大經(jīng)過50年的精心打造,其多元融合、共生的文化價值觀和國家信仰不僅成為該國的價值高地和形象品牌,而且已成為一種難得的擬態(tài)環(huán)境,這對現(xiàn)今中國塑造國際形象有方法論層面的借鑒意義。
其三,中國需要“內(nèi)外兼修”的成像路徑。加拿大多年來以多元文化主義思想為指導(dǎo),通過對外打造“世界好公民”和對內(nèi)建設(shè)“良治國家”兩個路徑,全面構(gòu)建正面的國際形象。這種“內(nèi)外兼修”的成像路徑所取得的經(jīng)驗也非常值得中國借鑒。一國的國內(nèi)形象與國際形象往往大相徑庭,認識到國內(nèi)形象與國際形象之間的差異,有助于該國政府在對內(nèi)、對外宣傳中保持清醒頭腦,采取有的放矢的策略。⑤孫有中:“國家形象的內(nèi)涵及其功能”,《國際論壇》,2002年,第3期,第14-21頁。為此,中國一方面需要精心設(shè)計自己的對外形象,諸如“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定位,另一方面要思考與之匹配的國內(nèi)形象構(gòu)建,諸如“和諧社會”等。國內(nèi)形象和國際形象相生相成,良好的國際形象會影響國內(nèi)受眾的認知,進而促成正面的國內(nèi)形象;而正面的國內(nèi)形象被國際社會所認可,便又轉(zhuǎn)換為良好的國際形象。因此,中國當前優(yōu)先要做的是圍繞構(gòu)建一個國民普遍認同的、融入民生福祉元素的對內(nèi)形象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舉措。日前提出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就是其中的重要舉措,它的有效推進必將有助于改善國民生存環(huán)境和生活質(zhì)量,提升國民對自己國家的高度認同。有了內(nèi)部的形象基礎(chǔ),良好的國際形象才有源頭活水,否則便是緣木求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