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大轉(zhuǎn)型的時代,城市這個工業(yè)化的代名詞,每天都以飛一般的速度變化、發(fā)展.余秋雨用自己的足跡追尋城市中獨有的記憶,用自己的文筆去書寫城中文人的親身感悟,用自己的體會去思索文化存在的意義。他的語言樸實卻鏗鏘有力,悲壯卻微言大義,句句都飽含著一代有文化良知的中國人對于歷史的關(guān)切和對于文明的期盼,隨著他的文字,去尋找內(nèi)心那方失落的文明。
關(guān)鍵詞:城市;歷史脆弱;記憶;文明
每個人的記憶里,都會有那么一座城,或繁華現(xiàn)代,或?qū)庫o古樸,然而,一個城市的記憶又是靠什么來承載的?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已經(jīng)很多次,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在歷史的長河中行走,不禁思索,到底是什么在承載著中華的文明?到底歷史留給我們的是財富還是災難?到底我們個人對于歷史終究會有什么樣改變?這樣的問題或許太過空泛與高談,但一切闊論在實踐跟前都會退去光芒,作者像一位大徹大悟而一心向佛的苦行僧一樣,用自己身軀在失落的故國匍匐前行,艱難卻又決絕,痛苦卻又執(zhí)著。
“真正結(jié)束中國‘文革災難的,是唐山大地震。中國,突然窺得了人類生存的底線?!彼自捳f,國難興邦,人類總是在大災之后才得以反思與進步,這個歷史常態(tài)似乎左右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歷史上通過農(nóng)民戰(zhàn)爭而成立的新王朝,只在初期,吸取前一王朝滅亡的經(jīng)驗,之后便重蹈覆轍,一步步親手推翻自己王朝的命運,一次次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不重復卻是極度相似,這就讓中國的封建社會,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人為的災難并沒有讓人類學會思考。然而,值得慶幸的是,自然的災害終于使人們開始思考整個民族的生存底線、民族的政治走向。唐山大地震的種種破壞,切斷了中國人無休止的政治動亂,甩掉了壓在中國人身上的政治包袱;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們的政府開始將人文關(guān)懷、人民的生命權(quán)益提到歷史的高度。歷史往往驚人的相似。國難興邦,真正興邦的是我們能夠從歷史的相似中思考和把握國家發(fā)展的真正脈絡,痛定思痛,從而避免循環(huán)的災難無休止的阻礙歷史的螺旋式上升。
“世間很多看起來很正常的現(xiàn)象常常掩蓋著一個可怕的黑洞。莫高窟的驚人蘊藏,使王圓箓這個守護者與守護對象之間產(chǎn)生了文化等級上的巨大落差,這個落差,就是黑洞?!边@樣的文字像一把刀瞬間扎向大腿,血往上滋的感覺。一個愚昧的道士去管理一個民族的瑰寶,他用自己淺薄的目光去審視物欲的世界,用廉價的交易去獲取金錢的誘惑。但是,我們能要求他做些什么呢?我們憤怒的扯著他的衣襟告訴他,他出賣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食糧,他只會睜大雙眼、面色恐慌、蜷縮身軀的痛苦呻吟。是的,何況是他,連我們整個民族又能做些什么呢?我們除了嘆息無能為力,或許,將這樣豐厚的歷史饋贈,寄放在像斯坦因那樣的文化學者那里才是一種可行的選擇,中國那批茍且偷生、食不果腹的勞動人民當時還不具備享用這樣偉大的精神遺產(chǎn)的條件,正如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虛弱的母親照料一樣,敦煌莫高窟的遺產(chǎn)選擇了一個強壯的國家去照看與管理,但是當這個母親一旦有能力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時,她一定會堅決的第一時間將孩子攬入自己的懷中,而她的孩子也會歡快的、奔跑的撲向母親的懷抱。
“在人類歷史上,一切高度文明的城堡被攻克后,下場總是特別悲慘。因為勝利者知道,城堡里邊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遠遠高于自己的文明秩序。攻下來之后,無法控制,無法融入,無法改造,除了毀滅,別無他途。”這樣的歷史事實似乎是舉不勝舉,當野蠻的游牧部落用自己的強兵壯馬,攻破已經(jīng)衰落破敗的農(nóng)耕文明時,哪怕是破落的文明,落后的游牧民族還是不能掌控與運用它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chǔ)和完善的上層建筑,他們在破壞這種文明的同時,一部分游牧民族開始認識到自己的落后,他們開始學習先進文化,但是到底是學習還是被同化?他們的貴族越來越多的人講漢話、易漢服,習漢制,終究成了他們所推翻政權(quán)的替身,他們終究不明白,到底他們的武力征服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文明的脆弱性就在這里,一步之差就會全盤更改易。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這一步之差境地的則是一群小人。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歸功于中國的獨特國情?!弊髡呓栌锰K東坡被檢舉流放的例子,回顧了中國歷史上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悲慘命運,他們秉筆直書卻被讒言誣陷,他們正氣凜然卻被正義拋棄,歷史就是這樣漠然,它有時不講曲直,不講感情,縱使你有千言萬語的委屈,他也不留你訴說的機會。但是,正因為經(jīng)歷了常人所沒有的痛苦和為人所不知的磨難之后,這樣人物的名字才會在歷史的筆記本中顯得格外的明亮與奪目。歷史不會虧待每一個努力付出的人,縱使它讓你體無完膚、百受折磨,但它不會壓倒你的意志、磨滅你的信仰,它會幫助你走向成熟。
這一切,使蘇東坡經(jīng)歷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shù)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真正的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俺墒焓且环N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述求告的大氣?!弊髡咴趯懱K東坡的成熟,也是在寫自己經(jīng)歷了種種艱難險阻之后,對于文明的發(fā)展的徹悟。每種文明的存在和消失都有他自己的生存軌跡,繁華或許可以像煙花那樣耀眼,但寧靜也是一縷溫暖陽光,讓煩躁的內(nèi)心獲得和諧。
我們每個人都和蘇東坡一樣,接受生活中的種種磨練,走向成熟,走向溫暖。
參考文獻:
[1]余秋雨,《文化苦旅》,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
作者簡介:范利媛(1993—),女,河南新鄉(xiāng)人,河南大學廣播電視編導本科生,研究方向:理論傳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