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希
(同濟大學 哲學系, 上海 200092)
為了應對當時的懷疑論和獨斷論對于知識問題的挑戰(zhàn)*即普遍必然性的知識是否可能的問題。休謨的懷疑論采取了徹底經(jīng)驗主義的做法,從而瓦解了形而上學。這個結果無論如何是不可接受的。康德從一開始就是以捍衛(wèi)普遍必然的知識(先天的知識)、探究科學形而上學為己任的。他要為知識的“客觀性”尋求一個證明,而不是相反。,康德的回答是,回答他們的問題前得先對主體的認識能力、認識工具、認識界限進行嚴格的考察,要徹底探究心靈的限度??档掠纱硕鴺嫿ㄆ鹆怂摹芭姓軐W”體系。然而,康德的“批判哲學”體系已經(jīng)暗示了另外兩個層面的哲學體系,即“先驗哲學”體系和“形而上學”體系。一方面,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的多處反復申明,本書的任務還不是構建起一個完備的純粹理性哲學體系,這是不同于“批判”的另外一個領域;另一方面,一個完備的純粹理性哲學體系還只是對諸純粹先驗形式的探討。而結合了相應質(zhì)料的形而上學則有著自身獨特的體系。即我們不得不要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康德最終并沒有給出一個完備的先驗哲學體系。*實際上,在先驗哲學、批判哲學以及科學形而上學的體系構建上,康德從來沒能最終確立起自己的想法來。他總是在不停地修正自己的想法,以至于他的體系之形式從來就沒有清晰過,總給人一種尚在前方的感覺。即使沒有內(nèi)在的沖突,批判哲學與先驗哲學的關系至少也是含糊的。但這又在多大程度上決定了《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批判哲學與先驗哲學之爭的基調(diào)呢?二者到底是只有功能/分工上的不同韻味,還是說批判哲學還只是在走向先驗哲學的途中,而不是其完成?這些問題對于科學形而上學的實現(xiàn)又有何意義?總之,我們將看到里面的問題其實要復雜得多。
然而普遍的情況是,人們更多地留意康德哲學的第一個部分,即“批判哲學”(其代表作為“三大批判”),而并未留意到他的另外兩個計劃。*康德的批判哲學是由“三大批判”組成的,不是由“三大科學”直接組成的,且康德的哲學還尚且是批判哲學,他并沒有完成先驗哲學體系。批判哲學作為先驗哲學的工具論,合理地被先驗哲學的目的所驅(qū)動,它作為達到先驗哲學所必不可少的準備階段,甚至本身已經(jīng)在某些地方開始了正面建設。批判哲學是對科學體系之發(fā)現(xiàn),而不是科學體系本身,批判哲學只是作為科學形而上學的導論而已,它的對應作品是“三大批判”。先驗哲學是經(jīng)驗(包括認知經(jīng)驗和實踐經(jīng)驗)根據(jù)之研究,是純粹形式性的研究,它對應的是康德的先驗認知邏輯學和先驗實踐邏輯學研究。但批判哲學的確在某些方面已經(jīng)在處理先驗哲學的一些問題了,比如范疇的先驗演繹已經(jīng)屬于先驗哲學(先驗認知邏輯學)的領域了。但我們也能說先驗辯證論部分就不是對先驗哲學的正面建構,而屬于批判哲學。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康德那里對于科學體系的發(fā)現(xiàn)和對科學體系的正面描述本身還處在一個混雜的階段。按照黑格爾的說法,這充其量是對于科學體系的發(fā)現(xiàn),還不是科學體系本身。那么,康德在這三個層面上分別作了怎樣的展開?在康德那里,批判哲學與先驗哲學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康德心中的科學形而上學到底是怎樣的?在批判哲學、先驗哲學、科學形而上學這三個有關聯(lián)又有區(qū)別的維度中,我們?nèi)绾卫斫饪档抡軐W的定位?這些就是本文試圖探討的問題。
本文將嘗試在批判哲學、先驗哲學以及科學形而上學這三個相互關聯(lián)但又相互區(qū)別的維度中探究康德哲學的定位,并努力揭示出這三者之間的關聯(lián)以及它們各自不同的地位和功用。本文將借助于黑格爾的視角展開這一分析,并對照黑格爾哲學體系,嘗試著給出一個完整的康德哲學體系架構。本文將證明:批判哲學作為掃清先驗哲學的預先準備,它通向純粹形式性的先驗哲學;先驗哲學是對于先驗認知邏輯學和先驗實踐邏輯學的研究;而純粹形式性的先驗哲學結合特定質(zhì)料就構成了科學形而上學(也即自然科學形而上學、道德形而上學)??档抡麄€的哲學架構乃是由這樣相互聯(lián)系又嚴格區(qū)分的批判哲學、先驗哲學和科學形而上學所構成的三重“復調(diào)”。
如果有人要問批判哲學在康德哲學中到底處于一個什么位置?那么答案將是:“如果我把純粹的和思辨的理性的一切知識的總和看作我們至少心中對之有一個理念的一座大廈,那么我就可以說,我們在先驗要素論中粗略估計了這座建筑的材料,并規(guī)定了這些材料足夠建一棟什么樣的大廈及它具有何種高度和強度?!盵注]《純粹理性批判》A707、B753;AXII;A11、B25。對于先驗哲學這座巴比倫塔的建立要求一個在先的材料估算,估算這些材料能不能承受這種壓力。因為傳統(tǒng)形而上學老是將各種各樣的重量施加在它的身上,而不預先考慮其建筑材料能否承受此壓力。于是批判哲學首先關注的是對于材料的分析。它混雜著各種雜質(zhì)、經(jīng)驗以及悖謬和錯誤,其目的是為先驗哲學做準備性的工作。讓我們切記,必不可以將批判哲學與先驗哲學搞混了,如果我們想要順利過渡到先驗哲學上去,不得不預先弄清楚這一點。
“當康德使用批判一詞時,這常常是和他在《純粹理性批判》里的任務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些任務是要去探究人類理性的天然傾向和它的界限,以及當我們?nèi)フJ識客體時,必須先弄清楚的可能經(jīng)驗的界限。批判是建立在對理性能力的‘規(guī)則和限制的認清之中’?!盵注]Graham Bird, A Companion to Kant,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2006,p. 480.“但我所理解的純粹理性批判,不是對某些書或體系的批判,而是對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是就一切可以獨立于任何經(jīng)驗而追求的知識來說的,因而是對一般形而上學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進行裁決,對它的根源、范圍和界限加以規(guī)定,但這一切都是出自原則?!盵注]《純粹理性批判》A707、B753;AXII;A11、B25。這其中,“不是對某些書或體系的批判”,意味著是對一切哲學體系的批判?!笆菍σ话憷硇阅芰Φ呐小保侵笇θ说南忍煺J識能力、理性能力的批判。從狹義上講,它包括對于人的感性、知性、理性三大能力的考察;從廣義上講,它是對認識領域、實踐領域、目的審美領域(知、情、意)的批判?!蔼毩⒂谌魏谓?jīng)驗而追求的知識”,是指那些人類認識之可能的先天條件和來自理性自身的先天知識?!皩σ话阈味蠈W的不可能性”,指的是要重新考察舊形而上學的不可能性?!皩λ鼈兊母础⒎秶?、界限加以規(guī)定”,這里指的是要對這些先天知識運用的條件、范圍和其運用界限加以考察。并且“是出自原則”的規(guī)定性來考察它,這里的原則就是理性本身的永恒不變的法則。“于是我們就可以把一門單純評判純粹理性、它的來源和界限的科學視為純粹理性體系的入門。這樣一個入門將不必稱作一種學理,而只應當叫作純粹理性的批判,而它的用處就思辨方面來說實際上將只是否定性的,不是用來擴展我們的理性,而只是用來澄清我們的理性,并使它避免犯錯誤,而這已經(jīng)是極大的收獲了?!盵注]《純粹理性批判》A707、B753;AXII;A11、B25。就是說批判哲學在康德這里還只是作為進入先驗哲學的入門、一個工具,還不是這門學問本身。由于這門學科的特殊性質(zhì)使它不能借助于任何外在的評判,而只能從事最艱難的工作——自我批判。它將自己帶到自己的法庭上去,且由理性本身依照不變的法則去審判自己。在這個理性的法庭上,形而上學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要求做出申述,并由這個法庭去審判什么是合理的要求,什么是越界的要求。通過這樣的自我審判,理性最后才能拿出自己成立的證據(jù),并且將自己的事業(yè)推進到科學領域去,而不是來回踏步。批判哲學是通向科學形而上學的必經(jīng)之路,如果沒有這一步,我們就不可能實現(xiàn)形而上學的科學之夢。但是“這項批判是一本關于方法的書,而不是一個科學體系本身;但盡管如此,它既在這門科學的界限上、也在其整個內(nèi)在結構方面描畫了它的整體輪廓。因為純粹思辨理性本身具有的特點是,它能夠且應當根據(jù)它為自己選擇思辨對象的各種不同方式來衡量自己的能力,甚至完備地列舉出它為自己提出任務的各種方式、并這樣來描畫形而上學體系的整體輪廓。”[注]《純粹理性批判》BXXIII、A12。因此只有通過對于舊形而上學的批判才能得出什么是可能的形而上學,什么不是;什么是形而上學的界限范圍,以及它在什么情況和條件下能夠成立、在什么情況下不能。因此,批判哲學便只能作為為先驗哲學掃清道路的工具。
“我把一切與其說是關注于對象,不如說是一般地關注于我們有關對象的、就其應當為先天可能的而言認識方式的知識,稱之為先驗的。這樣一些概念的一個體系就將叫作先驗—哲學?!盵注]《純粹理性批判》BXXIII、A12。首先,先驗哲學是指,不僅在其本源性和有效性上,而且在其內(nèi)容與范圍上都獨立于經(jīng)驗的具有絕對普遍必然性的知識。其次,關于這些純粹先驗概念之整體的哲學就可被稱為先驗哲學體系。最后,關于先驗哲學最大的特征是完全的自發(fā)性。不是用經(jīng)驗的、外在的東西來說明我,而是我去說明經(jīng)驗:“先驗論哲學是更高一個維度上的科學。自然科學要求從主體性中抽象出來,討論純粹的客觀性,這樣便掩蓋了所有客觀性與主體性的必然聯(lián)系而產(chǎn)生片面性;先驗論哲學則通過觀念的轉變而擺脫了這種片面性,它要求在更高維度上討論客觀性,即討論客觀性是如何在主體性中構造出來的。當然這種主體性是指先驗論的主體性而不是指人的心理的主體性。因而先驗論哲學的任務是從先驗論的主體性出發(fā)去說明客觀性,換言之,是用三維空間去解釋二維空間?!盵注]謝地坤主編:《西方哲學史》,第7卷,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05年,第362頁。
康德的先驗哲學有別于以前哲學的認識論,它尋求的是思維與存在、認識與對象之間的邏輯同構前提。它要證明無論是我們的日常知識還是科學知識,其前提都同樣蘊含著一些共同的邏輯公設,具有一種形式上的一致性。所以這些知識理應具有一種普遍必然性,而這種普遍必然性是我們自己放進去的東西。
“我們必須牢記康德使用先驗這詞之很特殊的意義。雖然消極方面,先驗是獨立于經(jīng)驗的,而積極方面,它是生出于我們?nèi)祟惖睦硇缘??!盵注][英]康浦·斯密:《純粹理性批判解義》,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98頁。斯密在這里給出了先驗的兩個側面定義:“消極運用和積極運用”。從消極方面來看,就先驗知識的產(chǎn)生和源泉上來講它是完全獨立于經(jīng)驗的;但就積極方面來看,由于先驗知識是完全出自人類理性自身的知識,它又帶有立法性質(zhì)。立法是對自然立法,也是對人本身立法。這種立法不是隨意的、偶然的,而是出自原理(理性)本身的,是具有嚴格普遍性與必然性的法則。這樣我們就能將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賦予先驗知識。這種知識并不直接與經(jīng)驗打交道。比如,它們在實踐理性領域內(nèi)體現(xiàn)為一系列“公設”、“絕對命令”、“應當如此”的原理和律令。這種知識本身設定了一切事物的理論知識方面的原則,因它是純粹理性所擁有的原則本身?!啊闰炐浴侵覆皇菑慕?jīng)驗事實中去按照從個別到一般的知性思維歸納、整理、推論出形而上學的基本原則、原理,是一種為人類的認知行為、道德行為和社會活動提供終極性原理和根據(jù)的純粹理性公設的哲學知識研究?!盵注]張能為:《康德與現(xiàn)代哲學》,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1年, 第143頁。
這樣我們已經(jīng)厘清了先驗哲學的特征及其功用:首先,先驗哲學應包含純粹先天形式的邏輯學說,另一方面它也應包含實踐理性的形式學說。它是不含任何經(jīng)驗性、質(zhì)料性的、純粹先天的一門學說。其證明方式應采取完全演繹的方式從自身中推導出來。
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區(qū)別出了兩個維度:批判哲學——發(fā)現(xiàn)和檢查理性能力的一個入門(預習);先驗哲學——關于全部純粹理性本身的規(guī)定。批判哲學只是做了一個開頭的工作,而先驗哲學又只關乎形式的部分,要想將形式與經(jīng)驗結合起來則成了科學形而上學的問題。
康德心目中的科學必須是一種出自純粹理性本身的知識,它完全由先天的理念出發(fā),自身生發(fā)、自身演繹地推導出來。概念之間必須是清楚明白、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它只能由自身說明自己而不能假借經(jīng)驗的說明。它是一個自身完備的體系,具有嚴格性、必然性、普遍性的特征。[注]《純粹理性批判》A14、A841、B869、A833、B861;BXXIX。在康德看來數(shù)學和物理學毫無疑問是科學的,但形而上學是否能成為科學還是個問題。
問題的關鍵是要區(qū)分兩種形而上學:舊的形而上學作為超驗形而上學(關于靈魂、上帝、宇宙)是永不可能成為科學的;而新的形而上學卻是可能的。[注]也即“內(nèi)在的形而上學”和“超驗的形而上學”??档屡姓軐W的任務是恢復形而上學認識論部分,而徹底粉碎企圖想要在認識論領域內(nèi)獲得承認的舊形而上學。“內(nèi)在的形而上學”處理的是認識論的部分:先天感性形式、知性的純粹先天概念以及純粹知性原理。它通過對于這些問題的探究而獲得其自身的合法性。而“超驗的形而上學”將純粹知性概念運用于心靈、上帝、宇宙問題上,將這些問題與認識論的問題相混淆,最終陷入了二律背反。通過批判哲學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檢查,一方面,將唯理論把知性概念運用于本體界的做法判定為越界;另一方面,又通過對被懷疑論所摧毀的人類理性的先天知識形式的恢復,而建立起一門新的、與以往形而上學不同的新形而上學。新形而上學將作為科學形而上學而得到建立?!皩嶋H上,康德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批判恰恰是為了把形而上學作為一門真正的科學來建立,而絕不是要放棄形而上學。在康德心目中,形而上學是不可放棄、不可否定的,因為它出自人的理性本身?!盵注]黃裕生:《真理與自由》,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2年,第68頁。即是說康德在這里還是想解決自由與必然的問題。他的方法是通過將世界化為兩個部分:一個現(xiàn)象的世界,屬于內(nèi)在的形而上學(理論理性)管轄;一個是本體論的世界,屬于超越的形而上學(實踐理性)管轄。這樣我們就可以說,我們一方面服從自然的必然性,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成功守住了內(nèi)在的世界(超越的世界):“這樣,德性的學說保持了自己的位置,自然學說也保有自己的位置?!盵注]《純粹理性批判》A14、A841、B869、A833、B861;BXXIX。形而上學分成思辨運用的形而上學和實踐運用的形而上學。所以它要么是自然的形而上學,要么是道德的形而上學。而新形而上學的先天形式部分當由先驗哲學(即認知的和實踐的邏輯學)去解說,而關于后天的質(zhì)料部分將在經(jīng)驗中找到。
“全部理性知識,或者是質(zhì)料的,與某一對象有關;或者是形式的,它自身僅涉及理性自身,一般地涉及思維的普遍規(guī)律,而不涉及對象的差別。形式哲學稱為邏輯學;質(zhì)料哲學按所研究的對象及其所服從的規(guī)律,又分為兩種。因為規(guī)律只有兩種,或者是自然規(guī)律,或者是自由規(guī)律。關于自然規(guī)律的學問稱為物理學,關于自由規(guī)律的學問稱為倫理學。前者是自然學說,后者是道德學說。”[注][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苗力田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頁。即便是說當事情關乎世界的時候,這些純粹知性概念就必然得與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與此相反,不論自然哲學,還是道德哲學,都有自己經(jīng)驗的部分。因為自然哲學須給作為經(jīng)驗對象的自然界規(guī)定自己的規(guī)律;道德哲學則須給在自然影響下的人類意志規(guī)定自己的規(guī)律……單純是形式的純粹哲學,稱為邏輯學;當它限制在知性的一定對象上的時候,就稱為形而上學?!盵注][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 苗力田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頁。因此,科學形而上學正因為要與世界打交道,所以它必得包含質(zhì)料的東西于其內(nèi),所以康德后來還寫了《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原理》和《道德形而上學原理》。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把這兩部作品視為康德對何為“作為科學形而上學”的回答。
因此,科學形而上學因其必然涉及材料與經(jīng)驗,必然要與世界發(fā)生關聯(lián),故其必然是包含形式與質(zhì)料于一身的哲學。自然形而上學需要人的先天認識能力作為最高根據(jù)。道德形而上學需要《實踐理性批判》作為最高根據(jù),而當它(意志)為自然所影響時,前者就是它實然發(fā)生的法則;而后者是它應當發(fā)生的法則。[注]《純粹理性批判》A841、B869。
為了更清楚地理解康德的體系安排,這一節(jié)我們將借助黑格爾的視角來達到我們的目的。“倘若意圖自批判哲學內(nèi)部出發(fā)去理解批判哲學,則我們便將越過康德而進展到康德的后繼者的思辨哲學中去。”[注][德]里夏得·克朗納:《論康德與黑格爾》, 關子尹譯,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年,第34頁。沿著康德開辟的先驗道路,黑格爾在深化康德的主張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主張??梢哉f黑格爾正是從要解放康德哲學、徹底深化先驗哲學的主張出發(fā)來構建自己的哲學的。以黑格爾來對康德哲學做一個反觀是很合適的。實際上黑格爾在體系的“完備性”、“科學性”、“必然性”上都與康德分享了同樣的原則,而黑格爾本人的體系哲學可看作是對先驗哲學體系的發(fā)展和完成。[注]持此觀點的有里夏得·克朗納、Robert Pippin、Beatrice Longuenesse、Tom rockmore(參見:[德]里夏得·克朗納:《論康德與黑格爾》,關子尹譯,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年;Robert B.Pippin,Kant’s Theory of Form, New He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2; Beatrice Longuenesse ,“Point of View of Man or Knowledge of God:Kant and Hegel on Concept,Judgment,and Reason,” in: Sally Sedgwick ed., The Reception of 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美]湯姆·羅克莫爾,《康德與觀念論》,徐向東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
黑格爾最初寫出《精神現(xiàn)象學》的時候準備把這門學科當作他的科學體系的入口,可是在后來的《哲學百科全書》中他改變了這一安排。“黑格爾拒絕立刻進入先驗哲學,《精神現(xiàn)象學》提供了進入先驗哲學最終的必然性……但在這個科學立場還沒有達到之前,被當作先驗本體論的《邏輯學》還不能開始。這里也沒有任何一來就進入先驗哲學的方法,只有《精神現(xiàn)象學》才能勝任此工作。”[注]Merold Westphal, “egel’s Phenomenology as Transcendental Philosophy,” in: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1985,82(11), pp. 606-607.因為《精神現(xiàn)象學》并不是出自概念自身的推進,而是“開始把各種歷史的、當代的、人格的問題關注于其著述的思潮中”[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西方哲學史研究室編:《國外黑格爾哲學新論》,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第185頁。。其實《精神現(xiàn)象學》是將人類理智所經(jīng)歷的各種歷史時期與屬于個人理智發(fā)展所經(jīng)歷的階段混同到一起來描述的,它先深入到經(jīng)驗中,然后再從經(jīng)驗中發(fā)現(xiàn)那些純粹概念。然而黑格爾認為科學體系應該是對于純粹思維和純粹概念的探究,所以以其作為科學體系之開端來說它是不合格的:“就形式來說,哲學的對象會遭遇到同樣的麻煩,因為它在開端之時是一種直接的對象,但依據(jù)它的本性又有一種特性:它應當把自己表現(xiàn)為經(jīng)過中介的東西,應當通過概念被認識到是必然的。”[注][德]黑格爾:《哲學科學全書綱要》, 薛華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頁。因此,如果把《精神現(xiàn)象學》的地位與康德哲學體系的安排來做一個比較的話,那么它就相當于康德的批判哲學。《精神現(xiàn)象學》同批判哲學一樣也是從經(jīng)驗出發(fā),一步步去抵達先驗的、純粹理性的東西:“《精神現(xiàn)象學》是一種去證明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嚴格的形而上學只能奠基在經(jīng)驗之上的努力。”[注]Frederick C.Beiser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ege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 20. Frederick C.Beiser認為如同《純粹理性批判》想要為純粹知性概念必然能夠適用于經(jīng)驗而提供先驗演繹一樣,《精神現(xiàn)象學》的目的也是為了給絕對精神找出同樣的證明。這就是為什么他稱《精神現(xiàn)象學》為自我意識之經(jīng)驗的科學,他們的目的和手法都是一樣的。
反過來看《邏輯學》則是對理念的正面闡述:“邏輯學是關于純粹理念的科學,也就是說,是關于思維的抽象要素內(nèi)的理念的科學?!盵注][德]黑格爾:《哲學科學全書綱要》,薛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5頁。就是說,《精神現(xiàn)象學》還處在通達概念的路上,而《邏輯學》已經(jīng)在正面處理概念的問題了。所以我們認為《邏輯學》相當于康德的先驗哲學,兩者都只跟純粹概念、純粹知性形式打交道?!斑壿媽W是以純粹思想或純粹思維形式為研究對象。就思想的通常意義來說,我們所表象的東西,總不僅僅是純粹的思想,因為我們總以為一種思想它的內(nèi)容必定是經(jīng)驗的東西。而邏輯學中所理解的思想則不然,除了屬于思維本身,和通過思維所產(chǎn)生的東西以外,它不能有別的內(nèi)容。所以,邏輯學中所說的思想是指純粹思想而言?!盵注][德]黑格爾:《小邏輯》,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5年, 第83、83-84頁。我們可以看到黑格爾這里的安排與康德先驗邏輯的任務是一致的?!哆壿媽W》正是概念自己建構起自身、自己推演自身的努力,是出于邏輯自身的演繹。在《邏輯學》里只談概念、理念,也就是說,《邏輯學》相當于黑格爾的先驗哲學部分。
關于應用哲學的部分,黑格爾也與康德分享著同樣的看法;“認為邏輯學是純粹思維規(guī)定的體系,那么別的部門的哲學科學,如像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似乎就是應用的邏輯學……其余部門的哲學興趣,都只在于認識在自然和精神形態(tài)中的邏輯形式,而自然或精神的形態(tài)只是純粹思維形式的特殊的表現(xiàn)。”[注][德]黑格爾:《小邏輯》,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5年, 第83、83-84頁。因此,在黑格爾這里,他的應用哲學即是他的科學形而上學。他的科學形而上學即是將形式和原料結合在一起的《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而在康德那里,摻雜著經(jīng)驗的形而上學是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和道德的形而上學。[注]《純粹理性批判》A841、B869。
經(jīng)過與黑格爾哲學體系的比較之后我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康德那里,有關于通達、發(fā)現(xiàn)純粹知性形式的部分,這是批判哲學;有關于先天形式之探究的部分,這是先驗哲學;也有其關于質(zhì)料與形式的結合部分,這是他的科學形而上學。對照黑格爾的體系即:有通達先驗哲學的《精神現(xiàn)象學》;有關于其先天形式之探究部分的《邏輯學》;也有關于形式與質(zhì)料之結合的科學形而上學的《自然哲學》、《精神哲學》。
綜上所述,對于這篇論文的總問題的回答是:批判哲學所承擔的是這樣一項任務,否定舊形而上學的任何超驗的妄念,建立起科學的形而上學的堅實圍墻,使其不被非科學的東西所困擾。在由批判哲學掃清道路之后,先驗哲學可以心無旁騖地致力于對人的純粹思辨能力的探究。它將主要發(fā)掘出人的先天認知形式,即對理性的純粹形式性的研究。正是此形式一方面為自然頒布法律,另一方面為道德頒布法律。而只要我們發(fā)掘出了人的純粹先天認識形式,那我們就可以將它使用在經(jīng)驗世界上。而這個從抽象到具體、從概念到實在、從一到多的對于理性的具體運用的考察就是科學形而上學的任務??茖W形而上學將合理合法地運用我們的先天認識形式去解釋這個世界,它是對主體先驗能力之運用的具體探究。它將純粹先天的東西運用到質(zhì)料上去,將形式與質(zhì)料結合起來,從而形成關于世界的科學知識。其對應作品是關于物理學研究的《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和關于倫理學研究的《道德形而上學原理》。而這三個維度的完成就將是科學體系之大全。
康德哲學是由批判哲學、先驗哲學與科學形而上學共同組成的,它們不僅有著各自不同的功效和地位,還相互聯(lián)系、互為界說。但這三個維度卻被深埋在龐大的論述中,以至于看不清楚。通過上面的工作我們厘清了這些問題,發(fā)現(xiàn)康德哲學其實有著更多解釋性,它的輻射面極廣且蘊意深遠。本文所展示出的康德哲學體系的三重建構已體現(xiàn)出了它的復雜性。他的哲學實際上是這三重建構的一個“復調(diào)”,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它還未完成。在這個意義上它是開放性的,還有更多解釋的空間,但這也增加了理解康德哲學的難度。
下面我們將試著給出康德的哲學體系的安排。也許康德自己并沒有直接給出來,但我們?nèi)匀荒芨鶕?jù)他現(xiàn)有的很多說法完全地給出他心目中的體系安排。
康德黑格爾批判哲學批判哲學精神現(xiàn)象學先驗哲學先驗認知邏輯學先驗實踐邏輯學邏輯學科學形而上學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自然哲學道德形而上學原理精神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