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強
《初中音樂新課程標準》對于音樂學習的必要性給出了高度的肯定,“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它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同時對于學生人格的完善以及高尚情操的形成與培養(yǎng)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有利于學校更好地貫徹、落實素質教育中的‘美育……”那么,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育工作者,又當采取何種措施使自身的教學工作既能滿足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同時還能真正實現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質更好發(fā)展這一最終的教學目的呢?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對新課標的一些淺薄認識,對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進行深入的分析與闡述。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
《初中音樂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當在尊重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之上靈活開展教學內容的講解,并通過活潑、多變的教學組織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促使他們在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下更好地完成對課堂知識的吸收與掌握?!蓖ㄟ^對新課標的研究與學習,我將這一精神積極地融入自身的教學實踐當中。例如,學習“錦繡江南”這章音樂內容之前,我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對江南的人文風情進行了大概的了解。通過多媒體,江南的獨特美景就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示在了學生眼前:碧水曲折窈窕,如飄如拂,時放時收,宛若緞帶點綴在江南的大地上;各色建筑依水而建、錯落有致,配上碧水青山以及悠長的青石板路,真真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浪漫風光;至于江南水鄉(xiāng)的美人們更是或溫婉或樸素或精致……目之所及,處處都是旖旎而秀美的江南水鄉(xiāng)風光。
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就不時發(fā)出贊嘆,眼睛里閃爍的也都是充滿興趣以及探究欲望的光芒,這樣一來既充分激發(fā)了他們對于這部分音樂知識學習的熱情以及積極性,二來更是通過多媒體讓他們對錦繡江南的人文、自然風光有了更好的認識,這就為他們進一步理解江南地區(qū)的音樂風格以及特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大提高了本章音樂內容的教學效率。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構建高效音樂課堂的關鍵所在
《初中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課堂音樂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應當明確自身的指引職責,而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感受代替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主觀認識,這不但制約了學生音樂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而且對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這就要求我們初中音樂教師在日常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逐漸拋棄以往“灌輸式”、“填鴨式”等傳統而落后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而牢牢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之上,施以正確的教育方法。
例如,在學習《愛心滿天》這首音樂曲目時,我沒有像以往那樣一上課就對學生長篇大論地灌輸“愛對于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社會需要愛”等觀念,而是要求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與小組內的其他成員一起分享自身感受到的各種感情與愛。
學生甲:父母給予我悉心的關注與呵護,我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愛。
學生乙:在學校,老師除了幫助我們豐富知識認知,還幫助我們更好地完善自身的人格及道德修養(yǎng),這也是愛的一個表現。
學生丙:我跟班上的同學相處得都很融洽,當我遇到困難時,大家也都很樂意幫助我解決問題,我認為這就很好地體現了愛的另一個方面——同學之間的友愛。
學生?。何艺J為愛的定義很廣泛,除了你們說的這些,還應包括社會上的大愛。像汶川地震、玉樹泥石流時,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有錢的捐錢,有力的奔赴災區(qū)進行支援,這就很好地體現了社會大愛啊。
……
學生討論紛紛,既很好地總結了有關“愛”的定義,同時在自主總結的過程中還進一步感受到了“愛”的無所不在,認識到了愛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感,是我們人類社會永遠會大力歌頌的主題。這樣一來,既將新課標關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實處,同時又為《愛心滿天》這個音樂曲目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氛圍,有利于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掌握該曲的主旨思想內涵,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高效課堂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因此,作為新世紀的優(yōu)秀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之上,充分保護他們的音樂興趣以及積極性,并施以正確的教育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音樂修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與進步。
(責任編輯 黃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