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瑛 高煒斌
摘 要:行動導向教學法是由德國引進的先進的教學方法。在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yè)課程改革中,通過進行行動導向的課程體系開發(fā)和教學設計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適應社會能力、職業(yè)特長等職業(yè)綜合能力,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高職
行動導向教學是建立在行為主義理論基礎上的學習模式,其核心是注重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從上個世紀80年起,成為德國職業(yè)教育和培訓領域教學改革的主流,是其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內(nèi)容。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自2007年開始嘗試職業(yè)教學改革,對所有老師進行了相關培訓和測試,我們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yè)自2009年開始全面實施課程改革,已經(jīng)實施了三屆,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逐漸完善和提高。
行動導向教學的具體方法有多種,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模擬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實驗教學法、張貼版教學法、思維導圖法、任務驅動法等,這些教學組織形式都是以完整的工作過程為導向,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在我們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用到比較多的組織形式是: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思維導圖法、張貼版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在不同階段的課程,不同性質的課程,應合理選擇恰當?shù)姆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p>
一、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往往和項目教學法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大的項目中會包含多個任務,在教改專業(yè)的教學中,能力的訓練就是通過“項目”和“任務”這兩個載體來實現(xiàn)的。學生在完成一些真實的、綜合的、典型的、有趣的項目和任務的過程中,真正訓練出解決本專業(yè)實際問題所需的綜合能力。這種方法既適合于像《高分子化學》這樣的專業(yè)基礎課,也適合《塑料成型工藝》這樣的專業(yè)課,同樣適合于《文獻檢索》這樣的專業(yè)拓展課。
在《高分子化學》課程中,我們設置了“有機玻璃(PMMA)棒的制備”這個項目,看到這個項目名稱,學生可能無從下手,所以我們又設置若干任務:繪制思維導圖、PMMA合成儀器及設備的選擇,PMMA合成方案的制訂,PMMA合成方案的討論、確定,PMMA的制備(方案的實施),PMMA合成結果的總結、討論,項目總結及評價。有了這樣的任務驅動,學生就明確了要做什么,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中心,在問題動機的驅動下,積極應用學習資源,自主探究,互動協(xié)作。可以從實際出發(fā),循序漸進,通過一個個任務的完成,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作為教師來講,設計這些任務的時候,要充分注意到學生的認知特點、接受能力,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任務要有一定容量和梯度,甚至可以針對不同水平學生提出個性化的目標任務,以有利于學生根據(jù)自身能力,由淺入深,也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另外,在教學進度把握、課堂管理、成績評價方面對教師也是極大的挑戰(zhàn)。
二、思維導圖法
“思維導圖”法是英國學者托尼·巴贊基于大腦的發(fā)散性思維模式創(chuàng)制的一種有效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非常形象,幫學生快速把握知識點間的關聯(lián),在分析和解決難題時也讓人思路非常清晰。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增強思維能力,并且能啟發(fā)我們的聯(lián)想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們把它嘗試使用于課改教學中,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方法幾乎適用于任何課程的學習,也適用于演講、匯報、討論、復習等。
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學生就經(jīng)歷了咨詢階段、計劃階段,明確了要完成這個項目,需要用到哪些知識,要通過哪些步驟去完成。當然,思維導圖的繪制不是一次成功的,需要通過個人繪制、小組討論、補充修改等環(huán)節(jié),才能得到較為科學、合理、內(nèi)容全面的思維導圖。對有些理論性比較強、知識點比較多的課程,我們也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去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在大腦里形成比較清晰的知識網(wǎng)絡,各知識點之間的連接也就一目了然。
三、海報張貼法
海報張貼法是我們根據(jù)張貼版教學法結合課程實際情況開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適用于《新制品開發(fā)》《畢業(yè)設計》等涉及理論知識較為全面、完整,又需要結合實踐的課程。在我們專業(yè)的《新制品開發(fā)》課程中,嘗試了海報張貼法。每個學生一個新制品開發(fā)課題,要求如下:“通過查閱資料,完成給定產(chǎn)品的相關開發(fā)思路,確定產(chǎn)品的原料、配方、成型方法、成型工藝及模具,性能要求及分析測試標準等內(nèi)容,最終形成一份完整的新制品開發(fā)報告;要求重點突出、概念正確、層次清晰,應有自己的觀點;應體現(xiàn)綜合性、評述性及先進性;參考文獻不少于30篇,論文字數(shù)15000以上?!蓖ㄟ^5周的課程,學生不僅要完成一份15000字以上的綜合報告,還需給出一份不小于1#圖紙大小的海報,最后貼到展覽墻上,由學生相互評價,學習。更有激勵性的是邀請了同專業(yè)低年級的學生來參觀學習,對所感興趣的產(chǎn)品、喜歡的海報進行投票,最終綜合各種評審結果,評出一定比例的優(yōu)秀作品,這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研究、學習興趣,大家都想展示出自己的風采,就連平時學習不主動積極的學生也積極投入到海報的制作過程中,但沒有充分的前期準備,怎能做出一張內(nèi)容全面、布局合理、設計美觀的海報呢?而且每個學生領到的任務是不同的,所以極大地提高了大家學習的主動性。
在《新制品開發(fā)》課程中,學生根據(jù)所選制品制作的海報,內(nèi)容全面,條例清楚,圖文并茂,設計優(yōu)美。通過一張海報,可以讓學生對某個產(chǎn)品的原料、設備、工藝、檢測、應用等方面有個全面的了解,需要多門課程知識的全面結合,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體系有了更好的系統(tǒng)性。
對于一些知識點零散的課程,我們也建議學生分段制作學習簡報,不同小組負責不同的內(nèi)容,做好學習簡報貼到教室墻上,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習簡報進行瀏覽和討論、評價,可能每次只有幾分鐘時間,但一個學期下來,無形中對所學知識進行了多次反復的學習、鞏固,也是個不小的收獲。
四、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為基本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并不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說明一定的理論或概念進行的舉例分析,而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要經(jīng)過事先周密的策劃和準備,要使用特定的案例指導學生提前閱讀,要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或爭論,形成互動和交流。要結合一定的理論,通過各種信息、知識觀點的碰撞來達到啟迪思維的目的。而學生一定要提前進行預習,沒有事先預習將會無法進行討論,項目會實施不下去。所以作為學生,一定要有一定的知識準備,還要有心理和情感準備,要能預測問題,準備發(fā)言,還要有承受評價甚至批評的心理準備,在討論時要全身心投入,克服自卑,積極參與。所以通過這樣的學習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捕捉信息、分享經(jīng)驗、社交技能、彼此尊重、相互傾聽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高分子物理》的課程中,高分子鏈柔順性的判斷和比較一直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內(nèi)容,如果只是先講理論再舉例說明,學生可能就只會判斷所舉的幾個例子,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如果教師事先準備典型案例,其案例盡可能把影響高分子鏈柔順性的因素都包括在內(nèi)。如,比較下列聚合物高分子鏈柔順性的大?。ň?、2-二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偏二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醛,聚乙烯,聚對苯,聚乙炔,聚氯丁二烯,順式1、4-聚丁二烯)。這些案例的選用,需要教師經(jīng)過精心的分析、準備才能決定選用。再把影響高分子柔順性的因素提前都告訴大家,然后分組討論,有的討論主鏈柔順性,有的討論側鏈柔順性,有的進行柔順性的比較,有的歸納總結,這樣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就會思考,比較,最后理解,這樣學到的知識是內(nèi)化了的知識,而不是局限在表面上的理解,提高他們討論、表達的能力,提高了學習的主動和自信。
通過行動導向法的教學實踐,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yè)自2009級以來,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班級學風濃厚,學習氣氛比較活躍,自主學習能力較強,有較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畢業(yè)時都能找到較好的工作崗位。通過后續(xù)企業(yè)調查,這些學生適應崗位能力較強,人際關系融洽,一般工作2年后都能勝任重要崗位,有較大的發(fā)展空間。但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教師的教學、組織、設計能力要求較高,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樂觀、協(xié)作性要求較高,對教學場所也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建立科學、合理、公正、公平的課程評價體系更為重要。要想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王自瑛.項目化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教師,2010(08).
作者簡介:王自瑛,1974年出生,女,本科,就職于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加工及改性。
高煒斌,男,1968年6月出生,博士,職稱:副教授,就職于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加工及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