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鉅江
摘 要:本文通過對接地電阻測量原理及其誤差的數(shù)學推導和分析,加深對接地電阻測量的理性認識,結合民航導航臺地網(wǎng)的特點,討論導航臺地網(wǎng)接地電阻測量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導實際的測量工作。
關鍵詞:接地電阻 測量 民航 導航臺 地網(wǎng)
中圖分類號:TU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c)-0097-03
1 接地電阻的定義
接地電阻是電流I經(jīng)接地電極流入大地時在接地電極上產(chǎn)生的電位V和I的比值。
(1)
為了簡化推導的過程,我們經(jīng)常使用半球電極做例子,并假設:(1)均勻土壤;(2)半球電極的半球面與地面齊平。只有滿足上述條件,土壤中的電流密度才是均勻的,這便可得出半球電極的接地電阻R為[1-2]:
其中a為半球電極半徑,ρ為土壤接地電阻率。
(2)
2 接地電阻的測量
為了測量接地電阻,可在接地電極注入一定的電流I,測量在其上產(chǎn)生的電位V,再根據(jù)公式(1),計算出接地電阻R。這種測量接地電阻的方法稱為電流電壓法,這需要設置一個可提供電流回路的電流極,一個用于測量接地電極電位的電壓極。
由于電流極的存在,會使土壤中的電流場產(chǎn)生畸變并使接地極電位有所下降,同時電壓極不可能設在無窮遠(或真正零電位)處,這兩點都會使測量產(chǎn)生誤差。下面我們以半球形接地電極為例,討論在均勻土壤中用電流電壓法測量接地電阻所產(chǎn)生的誤差。
2.1 接地極、電流極和電壓極在一條直線上的情況
如圖1,E為半球形接地電極,其半徑為a;C為電流極,P為電壓極。設電流I自E極流入,C極流出。
根據(jù)電磁學理論,流入E極的電流在P點產(chǎn)生的電位為:
(3)
流出C極的電流在P點產(chǎn)生的電位為:
(4)
根據(jù)疊加原理,可得出P點電位為:
(5)
同理,可得出半球電極E上的電位為:
(6)
這樣,用電壓表測出的EP間的電壓值將為:
(7)
所測的接地電阻值為:
(8)
所測的接地電阻值R與半球電極的真值電阻式(2)中R的絕對誤差為:
(9)
相對誤差為:
(10)
設DEP=αDEC,則DPC=(1-α)DEC,代入式(10),有:
(11)
這個誤差是由于各電極的相對位置所構成的互電阻引起的,故可稱為布極誤差[3],為了使為零或接近為零,可采用以下兩種辦法:
(1)遠離法。
盡量增大DEP、DPC和DEC的值,使趨向零,也就是時各電極的相互影響減至最小。
(12)
此時電壓極設在電流極和接地極的中央,此處為零電位點,由于電流極存在的影響,使接地極的電位被拉低了,測量結果比實際值偏小,此誤差隨著電流極與接地極的距離變大而縮小。當電流極在無窮遠,對接地極影響趨于零,此時測量誤差也趨于零。若使EC的距離是半球半徑a的10倍,此時=-0.1,這在工程上是可以接受的。
可見,遠離法主要是要找零電位點。對式(11)求導得:
(13)
就是說零電位點附近誤差的變化率最小,即測量值的變化率最小??梢酝ㄟ^移動電壓極的方法找出零電位點,每次移動EC總長度5%的距離,找出測量值變化最小的范圍。這方法存在的風險就是電壓極落在低ρ值土壤的地帶,所以,零電位點的確認最好通過改變電流極對接地極的方位和距離,獲取多組數(shù)據(jù)相互驗證。
(2)補償法。
為使式(11)
也就是說,把電壓極P打在CP距離為EC的0.618的位置上,所測接地電阻值的誤差為零。
為了更直觀地反映接地極與電流極距離不同時測量誤差γ與α的關系,可繪出γ-α曲線(如圖2)。該曲線可直觀的得知以下幾點:
(1)當電壓極P在α=0.618時,γ=0,所測接地電阻值的誤差為零。由于電流極的影響使P在α=0.5處零電位點時,VEP的電壓變小,所測電阻值小于實際值,需使P往電流極方向移動至γ=0.618處,補償變小的VEP電壓。
(2)當P往接地極方向移動時,γ<0,表示所測值比實際值?。籔往電流極方向移動時γ>0,表示所測值比實際值大。
(3)當α為一定時,a與DEC的比值越小則γ越小,表示電流極與接地極的距離越是遠大于接地極的半徑,所得誤差就越小。這就是我們要盡可能使用遠離法的原因。
以上推導是半球電極在均勻土壤的情況,圓盤電極和圓環(huán)電極在均勻土壤中有相似的結論[2]。由于土壤不均勻,電位分布有所改變,誤差會就有所不同,特別使用補償法時,土壤的不均勻對其測量結果影響更大。因此,在地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優(yōu)先采用遠離法。
2.2 接地極、電流極和電壓極不在一條直線上的情況
接地極、電流極和電壓極三點在x-y平面上(如圖3),為了運算便利,把E極坐標點設定(-0.5,0),電流極C設定在(0.5,0),電壓極P坐標設為(x,y),EC的長度為1個單位,接地極半徑a設為EC的長度的1/10,即a=0.1。由于EP間的電壓與前文的推導相同,相對誤差γ和公式(10)相同,把DEP、DEC、DPC的坐標數(shù)值代入式(10),可得:
(14)
使用Matlab軟件,可方便地在x-y平面上繪出式(14)中每一個γ值對應的曲線(如圖3)。由于電流極位置確定后,接地電阻的測量值取決于電壓極所處位置的電位,可見每條等γ值的曲線就是地表面的等電位線。由圖可知:endprint
(1)如果電壓極放置在γ=0的曲線上,此時測量的相對誤差為0。
(2)可在γ=0的曲線上可找到一點P,使DEP=DEC,可計算出∠PEC≈30°,這種測量方法就是等腰三角形法。
(3)如果由于測量現(xiàn)場的實際原因電壓極不能打在γ=0的曲線上,可根據(jù)電壓極的實際位置進行修正,如可打在γ=0.9曲線的上部和下部,此地帶等γ值線較為稀疏,地表電位變化較平緩。
(4)若電壓極落在等電位線上的不同兩點上,所得測量值應該相同,這可作為檢查測量值是否有效的依據(jù)。
(5)若電壓極、電流極附近有鐵管、扁鐵等金屬體,其周邊的電位分布將發(fā)生改變,因此,為保證測量準確,電壓極、電流極要遠離金屬體。
值得注意的是,圖3是忽略接地極大小的近似圖形,實際情況下,接地極半徑遠大于電流極,在EC垂直平分線兩頭區(qū)域的等電位線會向電流極方向偏移。
3 民航導航臺地網(wǎng)特點及其測量
以上我們討論了接地電阻測量的原理和方法及其相應的測量誤差,下面我們通過介紹民航導航臺接地網(wǎng)的結構特點,討論具體的測量方法。
民航導航臺負責向飛機提供導航信息,航路導航臺一般建設在遠離機場的相對高地,終端導航臺在機場跑道附近,由于導航臺建設在相對的高地或周邊空曠的環(huán)境,所以受雷電的威脅較大,設置有防雷地網(wǎng)。同時許多導航設備是利用接地網(wǎng)與發(fā)射天線形成回路來工作的,有些是利用地網(wǎng)作為天線的反射面,所以導航臺地網(wǎng)通常采用聯(lián)合接地的形式,把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和保護接地接在一起。導航臺的地網(wǎng)一般由垂直和水平接地體組成,接地電阻一般要求不大于4 Ω。
導航臺地網(wǎng)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導航設備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防雷電的效果和設備維護工作環(huán)境的電氣安全。在導航臺建設時,地網(wǎng)安裝的隱蔽工程記錄、接地電阻測量是重要的質量記錄,需符合國家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在導航臺運行維護中,地網(wǎng)接地電阻測量作為季度、年度維護的一項重要工作。
不同的導航臺有各自的地網(wǎng)形式。
3.1 全向信標(DVOR)和無方向信標(NDB)導航臺地網(wǎng)
全向信標通常和測距儀合裝成DVOR/DME導航臺,多譜勒全向信標天線陣安裝在3~12 m高、直徑約30 m的反射網(wǎng)平臺上,反射網(wǎng)分別通過平臺的8根結構柱的主筋或結構鋼柱往下引至室外地網(wǎng),室外地網(wǎng)在反射網(wǎng)平臺投影外2 m用40×4的扁銅埋深0.8 m一周作為水平接地極,采用25×2500的銅棒或銅包鋼作為垂直接地極,間距不小于5 m,與水平接地極連接,地網(wǎng)直徑約34 m。
無方向信標(NDB)導航臺室外地網(wǎng)是以無方向信標天線中心垂直投影的地下,采用3.0的銅線,以10℃或12℃的間隔,放射狀向外鋪設,半徑為20~30 m,埋深為0.6 m,銅線末端與作為垂直地極的50×50×500的角鋼連接。
上述兩類導航臺的地網(wǎng)介乎圓盤電極和圓環(huán)電極之間,地網(wǎng)中心明確,在滿足接地網(wǎng)周圍地勢平坦、土壤電阻率均勻的條件下,可采用0.618補償法和等腰三角形法,電流極與地網(wǎng)測試引流點的距離為2倍地網(wǎng)直徑,此時測量誤差可控制在10%范圍內[4]。同時由于不少航路導航臺建設在山頭上,地勢不平,坡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電流極與地網(wǎng)中心距離應取地網(wǎng)最大直徑的4~5倍。
3.2 航向、下滑導航臺地網(wǎng)
航向導航臺室外地網(wǎng)一般采用40×4的扁銅沿設備機房外5 m一周,鋪設成約15 m×15 m的方形作為水平接地極,埋深0.8 m,采用25×2500的銅棒或銅包鋼作為垂直接地極,間距不小于5 m,與水平接地極連接,分別從對端的垂直接地極用扁銅引至室內地網(wǎng),同時分別用扁銅引至航向天線陣基礎和監(jiān)控天線基礎旁供航向天線陣和監(jiān)控天線桿接地??梢姾较蚺_地網(wǎng)是由航向天線陣、監(jiān)控天線和設備機房三點圍成的三角形。
下滑導航臺室外地網(wǎng)的形式與航向臺相似,圍繞設備機房和下滑天線鐵塔外5米約15 m×20 m的長方形一周鋪設水平接地極,分別用扁銅引至機房和監(jiān)控天線基礎旁。由于下滑導航臺旁通常有氣象自動觀測設備,通常將導航臺地網(wǎng)與氣象自動觀測設備的地網(wǎng)連接起來組合成扁長方型地網(wǎng),有利于減低地網(wǎng)的接地電阻。
航向地網(wǎng)、下滑導航臺地網(wǎng)都是在機場終端區(qū),地勢平坦開闊,特別在新建機場,測量場地沒有受到較大的限制,特別是新建機場導航臺建議采用遠離法測量。在機場運行后,長距離測量會十分不便,補償法是個很好的選擇。
由于航向臺地網(wǎng)最大直徑達100 m左右,而且地網(wǎng)中心較難確定,使用0.618補償法測量時,對電流、電壓極的確定造成困難,可使用泰格三點法[3]。
因為導航臺季度、年度維護工作中要求測量地網(wǎng)接地電阻,采用補償法可減少許多工作量,最好是建立可供長期使用的電流極和電壓極測試樁,每次測量后可與以往的測量結果作比對,判定地網(wǎng)接地效果是否產(chǎn)生較大的變化。
4 結語
本文只論述了接地電阻測量的原理及其布極誤差的原因,沒有涵蓋電力線路干擾、高頻電壓干擾、儀器誤差等因素,測量人員要在導航臺地網(wǎng)測量的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才能跟據(jù)現(xiàn)場地形、地質和接地網(wǎng)的結構特點,合理地布置測量地極和正確分析測量的結果。
參考文獻
[1] 曾永林.接地技術[M].水利電力出版社,1979.
[2] 解廣潤.電力系統(tǒng)接地技術[M].水利電力出版社,1991.
[3] 王洪澤.電力系統(tǒng)接地技術手冊[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4] MH/T5101,工頻接地電阻測量[Z].1999.endprint
(1)如果電壓極放置在γ=0的曲線上,此時測量的相對誤差為0。
(2)可在γ=0的曲線上可找到一點P,使DEP=DEC,可計算出∠PEC≈30°,這種測量方法就是等腰三角形法。
(3)如果由于測量現(xiàn)場的實際原因電壓極不能打在γ=0的曲線上,可根據(jù)電壓極的實際位置進行修正,如可打在γ=0.9曲線的上部和下部,此地帶等γ值線較為稀疏,地表電位變化較平緩。
(4)若電壓極落在等電位線上的不同兩點上,所得測量值應該相同,這可作為檢查測量值是否有效的依據(jù)。
(5)若電壓極、電流極附近有鐵管、扁鐵等金屬體,其周邊的電位分布將發(fā)生改變,因此,為保證測量準確,電壓極、電流極要遠離金屬體。
值得注意的是,圖3是忽略接地極大小的近似圖形,實際情況下,接地極半徑遠大于電流極,在EC垂直平分線兩頭區(qū)域的等電位線會向電流極方向偏移。
3 民航導航臺地網(wǎng)特點及其測量
以上我們討論了接地電阻測量的原理和方法及其相應的測量誤差,下面我們通過介紹民航導航臺接地網(wǎng)的結構特點,討論具體的測量方法。
民航導航臺負責向飛機提供導航信息,航路導航臺一般建設在遠離機場的相對高地,終端導航臺在機場跑道附近,由于導航臺建設在相對的高地或周邊空曠的環(huán)境,所以受雷電的威脅較大,設置有防雷地網(wǎng)。同時許多導航設備是利用接地網(wǎng)與發(fā)射天線形成回路來工作的,有些是利用地網(wǎng)作為天線的反射面,所以導航臺地網(wǎng)通常采用聯(lián)合接地的形式,把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和保護接地接在一起。導航臺的地網(wǎng)一般由垂直和水平接地體組成,接地電阻一般要求不大于4 Ω。
導航臺地網(wǎng)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導航設備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防雷電的效果和設備維護工作環(huán)境的電氣安全。在導航臺建設時,地網(wǎng)安裝的隱蔽工程記錄、接地電阻測量是重要的質量記錄,需符合國家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在導航臺運行維護中,地網(wǎng)接地電阻測量作為季度、年度維護的一項重要工作。
不同的導航臺有各自的地網(wǎng)形式。
3.1 全向信標(DVOR)和無方向信標(NDB)導航臺地網(wǎng)
全向信標通常和測距儀合裝成DVOR/DME導航臺,多譜勒全向信標天線陣安裝在3~12 m高、直徑約30 m的反射網(wǎng)平臺上,反射網(wǎng)分別通過平臺的8根結構柱的主筋或結構鋼柱往下引至室外地網(wǎng),室外地網(wǎng)在反射網(wǎng)平臺投影外2 m用40×4的扁銅埋深0.8 m一周作為水平接地極,采用25×2500的銅棒或銅包鋼作為垂直接地極,間距不小于5 m,與水平接地極連接,地網(wǎng)直徑約34 m。
無方向信標(NDB)導航臺室外地網(wǎng)是以無方向信標天線中心垂直投影的地下,采用3.0的銅線,以10℃或12℃的間隔,放射狀向外鋪設,半徑為20~30 m,埋深為0.6 m,銅線末端與作為垂直地極的50×50×500的角鋼連接。
上述兩類導航臺的地網(wǎng)介乎圓盤電極和圓環(huán)電極之間,地網(wǎng)中心明確,在滿足接地網(wǎng)周圍地勢平坦、土壤電阻率均勻的條件下,可采用0.618補償法和等腰三角形法,電流極與地網(wǎng)測試引流點的距離為2倍地網(wǎng)直徑,此時測量誤差可控制在10%范圍內[4]。同時由于不少航路導航臺建設在山頭上,地勢不平,坡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電流極與地網(wǎng)中心距離應取地網(wǎng)最大直徑的4~5倍。
3.2 航向、下滑導航臺地網(wǎng)
航向導航臺室外地網(wǎng)一般采用40×4的扁銅沿設備機房外5 m一周,鋪設成約15 m×15 m的方形作為水平接地極,埋深0.8 m,采用25×2500的銅棒或銅包鋼作為垂直接地極,間距不小于5 m,與水平接地極連接,分別從對端的垂直接地極用扁銅引至室內地網(wǎng),同時分別用扁銅引至航向天線陣基礎和監(jiān)控天線基礎旁供航向天線陣和監(jiān)控天線桿接地??梢姾较蚺_地網(wǎng)是由航向天線陣、監(jiān)控天線和設備機房三點圍成的三角形。
下滑導航臺室外地網(wǎng)的形式與航向臺相似,圍繞設備機房和下滑天線鐵塔外5米約15 m×20 m的長方形一周鋪設水平接地極,分別用扁銅引至機房和監(jiān)控天線基礎旁。由于下滑導航臺旁通常有氣象自動觀測設備,通常將導航臺地網(wǎng)與氣象自動觀測設備的地網(wǎng)連接起來組合成扁長方型地網(wǎng),有利于減低地網(wǎng)的接地電阻。
航向地網(wǎng)、下滑導航臺地網(wǎng)都是在機場終端區(qū),地勢平坦開闊,特別在新建機場,測量場地沒有受到較大的限制,特別是新建機場導航臺建議采用遠離法測量。在機場運行后,長距離測量會十分不便,補償法是個很好的選擇。
由于航向臺地網(wǎng)最大直徑達100 m左右,而且地網(wǎng)中心較難確定,使用0.618補償法測量時,對電流、電壓極的確定造成困難,可使用泰格三點法[3]。
因為導航臺季度、年度維護工作中要求測量地網(wǎng)接地電阻,采用補償法可減少許多工作量,最好是建立可供長期使用的電流極和電壓極測試樁,每次測量后可與以往的測量結果作比對,判定地網(wǎng)接地效果是否產(chǎn)生較大的變化。
4 結語
本文只論述了接地電阻測量的原理及其布極誤差的原因,沒有涵蓋電力線路干擾、高頻電壓干擾、儀器誤差等因素,測量人員要在導航臺地網(wǎng)測量的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才能跟據(jù)現(xiàn)場地形、地質和接地網(wǎng)的結構特點,合理地布置測量地極和正確分析測量的結果。
參考文獻
[1] 曾永林.接地技術[M].水利電力出版社,1979.
[2] 解廣潤.電力系統(tǒng)接地技術[M].水利電力出版社,1991.
[3] 王洪澤.電力系統(tǒng)接地技術手冊[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4] MH/T5101,工頻接地電阻測量[Z].1999.endprint
(1)如果電壓極放置在γ=0的曲線上,此時測量的相對誤差為0。
(2)可在γ=0的曲線上可找到一點P,使DEP=DEC,可計算出∠PEC≈30°,這種測量方法就是等腰三角形法。
(3)如果由于測量現(xiàn)場的實際原因電壓極不能打在γ=0的曲線上,可根據(jù)電壓極的實際位置進行修正,如可打在γ=0.9曲線的上部和下部,此地帶等γ值線較為稀疏,地表電位變化較平緩。
(4)若電壓極落在等電位線上的不同兩點上,所得測量值應該相同,這可作為檢查測量值是否有效的依據(jù)。
(5)若電壓極、電流極附近有鐵管、扁鐵等金屬體,其周邊的電位分布將發(fā)生改變,因此,為保證測量準確,電壓極、電流極要遠離金屬體。
值得注意的是,圖3是忽略接地極大小的近似圖形,實際情況下,接地極半徑遠大于電流極,在EC垂直平分線兩頭區(qū)域的等電位線會向電流極方向偏移。
3 民航導航臺地網(wǎng)特點及其測量
以上我們討論了接地電阻測量的原理和方法及其相應的測量誤差,下面我們通過介紹民航導航臺接地網(wǎng)的結構特點,討論具體的測量方法。
民航導航臺負責向飛機提供導航信息,航路導航臺一般建設在遠離機場的相對高地,終端導航臺在機場跑道附近,由于導航臺建設在相對的高地或周邊空曠的環(huán)境,所以受雷電的威脅較大,設置有防雷地網(wǎng)。同時許多導航設備是利用接地網(wǎng)與發(fā)射天線形成回路來工作的,有些是利用地網(wǎng)作為天線的反射面,所以導航臺地網(wǎng)通常采用聯(lián)合接地的形式,把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和保護接地接在一起。導航臺的地網(wǎng)一般由垂直和水平接地體組成,接地電阻一般要求不大于4 Ω。
導航臺地網(wǎng)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導航設備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防雷電的效果和設備維護工作環(huán)境的電氣安全。在導航臺建設時,地網(wǎng)安裝的隱蔽工程記錄、接地電阻測量是重要的質量記錄,需符合國家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在導航臺運行維護中,地網(wǎng)接地電阻測量作為季度、年度維護的一項重要工作。
不同的導航臺有各自的地網(wǎng)形式。
3.1 全向信標(DVOR)和無方向信標(NDB)導航臺地網(wǎng)
全向信標通常和測距儀合裝成DVOR/DME導航臺,多譜勒全向信標天線陣安裝在3~12 m高、直徑約30 m的反射網(wǎng)平臺上,反射網(wǎng)分別通過平臺的8根結構柱的主筋或結構鋼柱往下引至室外地網(wǎng),室外地網(wǎng)在反射網(wǎng)平臺投影外2 m用40×4的扁銅埋深0.8 m一周作為水平接地極,采用25×2500的銅棒或銅包鋼作為垂直接地極,間距不小于5 m,與水平接地極連接,地網(wǎng)直徑約34 m。
無方向信標(NDB)導航臺室外地網(wǎng)是以無方向信標天線中心垂直投影的地下,采用3.0的銅線,以10℃或12℃的間隔,放射狀向外鋪設,半徑為20~30 m,埋深為0.6 m,銅線末端與作為垂直地極的50×50×500的角鋼連接。
上述兩類導航臺的地網(wǎng)介乎圓盤電極和圓環(huán)電極之間,地網(wǎng)中心明確,在滿足接地網(wǎng)周圍地勢平坦、土壤電阻率均勻的條件下,可采用0.618補償法和等腰三角形法,電流極與地網(wǎng)測試引流點的距離為2倍地網(wǎng)直徑,此時測量誤差可控制在10%范圍內[4]。同時由于不少航路導航臺建設在山頭上,地勢不平,坡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電流極與地網(wǎng)中心距離應取地網(wǎng)最大直徑的4~5倍。
3.2 航向、下滑導航臺地網(wǎng)
航向導航臺室外地網(wǎng)一般采用40×4的扁銅沿設備機房外5 m一周,鋪設成約15 m×15 m的方形作為水平接地極,埋深0.8 m,采用25×2500的銅棒或銅包鋼作為垂直接地極,間距不小于5 m,與水平接地極連接,分別從對端的垂直接地極用扁銅引至室內地網(wǎng),同時分別用扁銅引至航向天線陣基礎和監(jiān)控天線基礎旁供航向天線陣和監(jiān)控天線桿接地。可見航向臺地網(wǎng)是由航向天線陣、監(jiān)控天線和設備機房三點圍成的三角形。
下滑導航臺室外地網(wǎng)的形式與航向臺相似,圍繞設備機房和下滑天線鐵塔外5米約15 m×20 m的長方形一周鋪設水平接地極,分別用扁銅引至機房和監(jiān)控天線基礎旁。由于下滑導航臺旁通常有氣象自動觀測設備,通常將導航臺地網(wǎng)與氣象自動觀測設備的地網(wǎng)連接起來組合成扁長方型地網(wǎng),有利于減低地網(wǎng)的接地電阻。
航向地網(wǎng)、下滑導航臺地網(wǎng)都是在機場終端區(qū),地勢平坦開闊,特別在新建機場,測量場地沒有受到較大的限制,特別是新建機場導航臺建議采用遠離法測量。在機場運行后,長距離測量會十分不便,補償法是個很好的選擇。
由于航向臺地網(wǎng)最大直徑達100 m左右,而且地網(wǎng)中心較難確定,使用0.618補償法測量時,對電流、電壓極的確定造成困難,可使用泰格三點法[3]。
因為導航臺季度、年度維護工作中要求測量地網(wǎng)接地電阻,采用補償法可減少許多工作量,最好是建立可供長期使用的電流極和電壓極測試樁,每次測量后可與以往的測量結果作比對,判定地網(wǎng)接地效果是否產(chǎn)生較大的變化。
4 結語
本文只論述了接地電阻測量的原理及其布極誤差的原因,沒有涵蓋電力線路干擾、高頻電壓干擾、儀器誤差等因素,測量人員要在導航臺地網(wǎng)測量的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才能跟據(jù)現(xiàn)場地形、地質和接地網(wǎng)的結構特點,合理地布置測量地極和正確分析測量的結果。
參考文獻
[1] 曾永林.接地技術[M].水利電力出版社,1979.
[2] 解廣潤.電力系統(tǒng)接地技術[M].水利電力出版社,1991.
[3] 王洪澤.電力系統(tǒng)接地技術手冊[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4] MH/T5101,工頻接地電阻測量[Z].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