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英
摘要:隨著日語教學的深入改革,語境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越來越引人關注。在日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靈活可變性、引人入勝性、新穎應時性,使書本上的知識可視可聽化、簡潔明了化、趣味多樣化,深度發(fā)掘和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構建高效的語境化日語教學。
關鍵詞:感性認識;自學自主性;潛在能力
中圖分類號:H36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10-0187-02
跨入21世紀,多媒體技術逐步走進了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是計算機技術在教學領域的一項重要應用。近十年來,多媒體課件在各類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語境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國人類學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來的,他區(qū)分出兩類語境,一是情景語境,一是文化語境[1]。隨著日語教學的深入改革,語境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越來越引人關注,日語課堂教學也日益呈現(xiàn)出網絡化、多媒體技術輔助化的趨勢。
一、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
“多媒體”一詞來自于英文的“Multimedia”,由Multiple(多樣的;復合的)和Media(媒體)這兩個詞合成[2]。目前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上的應用是以電腦技術為核心,通過運用聲、文、圖信息的展現(xiàn),搭建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溝通的平臺,從而讓課堂教學實景化、可視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日語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綜合素質,然而目前的課堂學習條件都缺乏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只能通過枯燥的書本知識接受有限的單詞和語法,學習語法卻不理解如何實際應用。多媒體技術在日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教育難題,使學生所學的日語不再是書本日語,提高了學生運用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涉及到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相關知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攝像、聲像結合功能,可以從網上下載相關的音像影像材料進行處理,讓學生通過觀看真實的影像,加強學生對信息的感性認識,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迅速提高學生的日語聽、說、讀、寫、譯能力。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日語課堂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計算機,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技術,同時還要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實現(xiàn)具體的專業(yè)課堂教學。日新月異、不斷更新中的網絡資源為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提供了與時俱進的日語教學素材,有效地解決了原有紙質教材的落后性、陳舊性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能力及其強大的交互式特點,編制的教學輔助課件,能夠充分地創(chuàng)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學提供了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激發(fā)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tǒng)教育的單調模式。
二、語境化日語教學的要求
語境真實性:在日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選用多媒體軟件、錄像、電影、幻燈和圖片等多種媒介,也可利用多媒體手段提供接近真實的模擬語境,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境和背景資料,并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親身體驗,創(chuàng)造交流語境,把學生帶入具有現(xiàn)場感的語境交際中,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
語境協(xié)調性:在日語課堂教學語境構建的過程中,應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而不是過多地使用繁雜的課件,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師生雙方在課堂教學中都應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創(chuàng)造性為前提,以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為基本條件,建立以知識為載體,主動參與共同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模式。選擇最符合現(xiàn)實教學環(huán)境的教學方法,通過利用多媒體真實多樣的展示功能和豐富的形式,讓學生獲得最直觀的知識信息,使學生在自主交流的語境中找到自信,提高日語的活用能力。
語境多元性: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優(yōu)勢不斷更新日語課堂教學觀念和教學策略,制作出符合每科教學特點的教學輔助音像影像資料,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激發(fā)學生體驗熱情和提高自學自主性的輔助材料,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掌握并理解語言知識信息,激發(fā)他們學習日語的能動性和熱情,最大可能地發(fā)揮出他們的潛在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語境化日語教學
首先,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播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盵3]在日語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因為多媒體技術集聲、形、色、光于一體,使呆板乏味的、抽象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可感知、可視、可聽、有形的直觀動感內容。能夠很輕松地、立體地、全方位、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高效快速地接受信息知識,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轉化為永久性記憶。此外,多媒體教學的互動交流性也是傳統(tǒng)教學技術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性練習可以輕松地實現(xiàn),互不影響,而且能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通過相應的課件素材,外國的情景圖像、聲音展現(xiàn)在眼前,身臨其境體會課堂所需要學習的知識,使學生感到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例如:在講解日本的地形時,采用多媒體的手段,展示日本的地圖以及各地的代表性地域特點,并配以輕松的音樂和適當?shù)慕庹f,讓學生隨著動畫的變化來猜測各地區(qū)的名字,一一連成日本的地形全圖。在互動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日本的地形知識,還牢記了各地的地名。重要的是,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將機械死板記憶轉化為理解活用記憶,從而加深記憶深度,提高記憶效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將學習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其次,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不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完全否定,而是作為一種工具,高效地調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的反應能力,創(chuàng)造出聲圖并茂、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尤其對于二三線城市的日語學習者來說,與日本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極少,缺少真實的日語語言環(huán)境,難以實現(xiàn)對日本語言文化的親身體驗。多媒體技術在日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氛圍,這種實效性的效果是其他教學方式手段難以實現(xiàn)的。因此,在日語課堂教學中,適當?shù)厥褂靡粝?、動畫、DVD影片等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日語教學過程更加直觀、生動、有趣和高效。例如:在講“面試”的基本知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聲像、攝像技術結合的功能,剪輯出日本人的面試短片,讓學生邊觀看邊模仿。實踐證明,直觀的音像資源等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很快地接受知識,有利于學生模仿、掌握相關知識,迅速提高學生的自主靈活運用能力。
再次,利用多媒體技術可運用因特網上豐富的資料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而教學的內容是無窮盡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學的首要任務。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模式是“粉筆加黑板,課本加筆記”,教授方式缺乏趣味性、多樣性,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不認真聽講,課堂效率低的弊病。多媒體教學用U盤等電子存儲設備儲存信息資料,借助系統(tǒng)網絡進行教學,把散于各課的基礎知識系統(tǒng)地展示給學生,極大地擴充了信息的傳遞量,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渴求。
總之,在日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靈活可變性、引人入勝性、新穎應時性,使書本上的知識可視可聽化、簡潔明了化、趣味多樣化,深度發(fā)掘和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構建高效的語境化日語教學。
參考文獻:
[1]邱凌,彭再新.試論語境的特征[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99.
[2]楊偉燕,方帆.優(yōu)化英語多媒體教學語境創(chuàng)設的研究[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08,(4):56.
[3]鐘水泉.談談激勵學生有效學習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2,(3):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