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根
幾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在某醫(yī)院體檢時發(fā)現(xiàn)有輕度貧血,血常規(guī)指標中有兩項與正常值相比低了一點。當時好友就曾咨詢過體檢的??漆t(yī)師是否要緊,醫(yī)生看了報告后表示不是什么大問題,讓其不要過于緊張。不料1年后,該好友就被查出患有胃癌,且已發(fā)生廣泛轉移,后治療無效,非常遺憾地離世了。還記得,在被查出胃癌后,好友曾回憶起他1年前其實就已經常會感到反酸,但由于當時體檢醫(yī)生表示無事,自己也并不清楚貧血對發(fā)現(xiàn)腫瘤的意義,就沒有進一步探究。而如果當時就能引起警覺,查明貧血的具體原因,及早治療,可能現(xiàn)在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臨床上因輕視貧血換來慘痛的教訓不勝枚舉。因此,要特別提醒大家,貧血絕對不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么無關緊要,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貧血非小事,找出病因才是維護健康的關鍵所在。
兩原因導致貧血不被重視
從目前臨床上的就診情況來看,貧血的患者其實并不少。有資料顯示,在所有住院患者中,有20%~40%的患者有貧血的情況,而真正得到治療的人卻并不多,這主要是由于人們對其往往并不重視。而造成不重視的原因包括以下兩點:
(1)認為貧血是癥狀,不是病就不用治了。
貧血的確是常見“癥狀”,而非單獨的“疾病”,但這種癥狀本身卻可以涉及1000多種疾病,這背后既可能是小病,但也可能是大病,甚至包括癌癥。因此,查明貧血到底因何引起,還是非常重要的,也絕不能因其不是疾病而忽視正規(guī)的治療。
(2)認為輕度貧血或者沒有不適的貧血不用治。
不同程度的貧血對機體造成的傷害是不一樣的,貧血對每個人產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輕者可表現(xiàn)為無力、頭昏、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下降;重者則可表現(xiàn)為心悸,甚至是心功能衰退。有不少患者并沒有感到任何不適癥狀,但這并不代表貧血程度輕,因為有不少慢性病引起的貧血由于進展緩慢,在這個過程中機體會自身代償,使得身體慢慢適應這個過程,如同“溫水煮青蛙”般,就不會感到明顯的不適,但隨著貧血不斷地發(fā)展,可能對身體內部造成的危害已經非常嚴重。比如那些感受到心悸、心慌、胸悶的患者,其實就明顯提示其心臟已經因為貧血而受損。所以,輕度貧血或者沒有不適的貧血也應該及時評估,以達到正確診斷、盡早治療的目的。
貧血也分“真”與“假”
在對貧血進行治療前,最重要的其實是要先判斷其真?zhèn)?。貧血在臨床上一般有絕對與相對之分。所謂絕對的貧血,即“真貧血”,就是指循環(huán)血里紅細胞容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而相對的貧血,即“偽貧血”,常見于心衰、血漿容量增多或是脾臟腫大的患者,這些患者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都可能出現(xiàn)血紅蛋白濃度降低的情況,但他們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貧血,因為他們整個循環(huán)血里的紅細胞容量并沒有減少。反之,還有些患者通過外周血做血常規(guī)檢查,檢測出其紅細胞數(shù)參數(shù)是正常的,但這并非表示他就沒有貧血存在,最典型的當屬早期急性失血,比如消化道出血、宮外孕破裂早期,都可以表現(xiàn)為血紅蛋白正常,而實際上已經有貧血癥狀了,且一旦發(fā)生,就屬于比較嚴重的貧血情況。
貧血查因別輕視血涂片
之前已經提到,貧血的治療必須先明確其病因,而臨床上,有些參數(shù)對診斷貧血的具體原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血常規(guī)檢查、血涂片是最常見的檢查方法,通過檢查所示數(shù)據(jù)加上醫(yī)生的臨床經驗,一般才能明確造成貧血的“罪魁禍首”。
現(xiàn)在往往很多患者只重視血常規(guī)檢查,而不重視血涂片,誤以為血常規(guī)就可以反映一切血液情況、是否存在疾病,而事實并非如此,血涂片可以看到很多血常規(guī)沒有提示的信息。因此,兩者必須相互結合,不可偏廢,由此得到的血液情況的結論才更為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