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酒囊飯袋(六章)

      2014-10-23 20:37:00蔣曉華
      伊犁河 2014年5期
      關鍵詞:田螺洋芋咸菜

      蔣曉華

      辣子炒雞

      在經(jīng)典名劇《白毛女》中,有一個感人的情節(jié)。楊白勞家貧如洗,也沒忘了過年時給心愛的女兒買上一根紅頭繩,親手給愛女扎在頭上?!叭思议|女有花戴,你爹我錢少不能買,扯上二尺紅頭繩,給我喜兒扎起來?!币郧澳昙o小,看到這一段體會不深,現(xiàn)在想起,心靈實在是一種震撼!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父母親自“買”的,親手給我們“扎”起來的這樣一根“紅頭繩”。

      小時候,在農業(yè)連隊,母親每年春天都要孵一群小雞。7月里,青辣子下來了,小雞也長大了,我和姐姐就可以享口福了。母親是湖南人,擅長辣子炒子公雞。小母雞不能炒,倒不是口感不好,而是要留著“她們”下蛋呢。我從小就知道,雞蛋是最好的東西,是最有營養(yǎng)的東西。小時候害怕流血,把血看得比什么都重,小孩子打架,一聽說把鼻血都打出來了,就覺得后果嚴重得不得了。連隊人都說,一滴血相當于一個雞蛋,可見雞蛋的分量之重。人家孩子流血了,闖了禍的孩子的家長是要拿著雞蛋登門道歉的。印象中那時在家里很少吃到煮雞蛋,有時母親用韭菜炒個雞蛋就覺得是美味佳肴了,至于吃辣子炒雞,相當于過年。牛奶我小時候根本就沒有喝過,聽倒是聽說過,聽說蔣介石的太太宋美齡用牛奶洗澡,直恨得心里癢癢的!奶奶熊,真是太奢侈、太腐化(那時不知道有“腐敗”這個詞)、太墮落了,和我們勞動人民生活水平懸殊太大了。

      母親做辣子炒雞,我?guī)椭鵁穑冒刃?,耐燒,搖鼓風機,聞著鍋里飄來的香味。母親一邊炒菜一邊念叨:“紅鍋油嚓,炒了菜好吃(念‘掐)”,“火要空心,人要實心”……我那時只當是母親給我傳授炒菜經(jīng)、燒火經(jīng)呢,直到現(xiàn)在進入了中年,像牛反芻一樣把才去世的母親的話仔細回味咀嚼一遍,竟悟出了許多人生哲理。

      辣子炒雞端上桌了,難得一見的母親帶著我和姐姐回老家探親時扛回來的大米也蒸好添到碗里了,母親又做了個菠菜湯,全家四口人于是開吃。母親是連隊醫(yī)生,以身作則,在生了我之后就結扎了,像我們這樣只有兩個孩子的家庭那時在連隊是太少見了。我們家吃飯很講規(guī)矩,得全家人都坐好了父親說聲“吃吧”才可以動筷子,夾菜只能從靠近自己的一邊開始夾,絕不允許滿盤子夾來夾去。吃自己喜歡的菜要節(jié)制,什么菜都要吃,所有的飯菜都要吃得干干凈凈,然后在飯碗和菜盤里倒點開水,涮干凈喝進肚里。母親說這樣一點也不浪費,碗也好洗。餐桌上每個人跟前也都是干干凈凈的,如果掉了一粒米,就得趕緊撿起來吃掉,不然父親就會把右手的食指曲起來敲我們的額頭,說“雷公老子要打你呢!”到現(xiàn)在我在吃飯時都保持著父母給我養(yǎng)成的習慣。

      每次吃辣子炒雞,父母都是把筷子直接指向辣子,雞肉基本上不怎么動,尤其是雞腿,都是我和姐姐包了。好幾次我把雞肉夾給父母,他們又夾回到我碗里,說小孩子正在長身體,要多吃點肉,才能長得高,長得壯。小公雞骨頭嫩,母親要我們把骨頭都嚼了吃了,不要浪費。現(xiàn)在回憶起來,那時父母親最多就啃了幾個雞頭和雞爪子,還連連說好吃,雞身上最好吃的就是這些東西。如今父母親都已過世,我也早已是“孩子他爸”,想到當年在連隊家中吃辣子炒雞的情景,我的淚水就忍不住往下流淌??蓱z天下父母心,所有的父母親無論貧富貴賤,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模一樣的呵!

      喜兒頭上扎著慈父楊白勞用生命換來的一根紅頭繩,在我心中,也有一根親愛的父母親手系起的“紅頭繩”,一萬年,不斷線。

      炒田螺

      我在重慶和上海都分別進修過兩年,結識了同學一大幫。近些年人到中年,同學間交往愈發(fā)頻繁,大概都覺得那個叫做情的玩意得好好養(yǎng)養(yǎng)了。同學彼此知根知底,誰睡覺打呼嚕磨牙都一清二楚,自然有回憶不完的共同話題。他們尤其沒忘記我在飲食方面的一大愛好,特喜歡吃炒田螺,常常是他們還沒有“嗍”出幾個,我的跟前已收獲了一大堆戰(zhàn)利品了。他們說與我比賽吃炒田螺,純粹是班門弄斧,龍宮比寶,關公面前耍大刀。

      和吃油潑辣子一樣,吃炒田螺我也是有“童子功”的。記得和田螺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八歲那年的夏天,母親帶我回湖南老家探親。那時正處于“文革”時期,湖南和新疆一樣,物質極度匱乏,母親曾給我描繪過無數(shù)次的老家屋后滿山的橘樹根本就沒有見著,號稱魚米之鄉(xiāng)的地方米倒是有,但都是糙米,口感并不好,母親多次念叨的“鱘魚頭,鯉魚尾,草魚肚皮,鯽魚嘴”基本上就沒有“穿腸過”,只有外公屋前的水塘里游弋著為數(shù)不多的小泥鰍和一些不知名的小魚,大舅下水去把它們撈出來給我們打打“牙祭”。再有和肉沾邊的就是水塘邊石頭縫里生長的田螺了。

      那一次在老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摸田螺。我和大舅家的兩位表哥一起下到塘里去,他倆都有極好的水性,可以在水塘里來回“馳騁”,我是旱鴨子,只能有選擇地站在不會危及小命的地方。石縫里的田螺倒不少,但大多都太小,大概是表哥們嘴太饞,摸得太勤的緣故,田螺生長的速度跟不上。我們把大一些的撿進桶里,小的扔回去讓它們慢慢長,這樣能夠可持續(xù)地享用它們。我們把摸到的田螺提回家來,母親和大舅母一起動手,先把它們洗干凈,然后用針把田螺肉挑出來,再放進清水里洗,用小青椒爆炒,味道好極了,就是量太少,不夠塞牙縫的,聊補無肉之炊而已。大舅家實在太窮,又要贍養(yǎng)外公,太不容易了,山上的草還沒長高就割來燒了,沒柴燒,外公他們整個黃泥沖的人都不喝開水。我永遠也忘不了,大舅曾紅著臉向母親借十塊錢,說是到公社去趕集買點煤燒。那次探親回來,母親每年都給大舅寄錢,一直到外公、大舅相繼過世。

      后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父親和老家也恢復了聯(lián)系。我在內地進修期間,好幾個寒暑假都是在湖南衡陽老家度過的,成了聯(lián)系父母親和老家的一座橋梁。那時老家的生活狀況大為改善,雞鴨魚肉都不再是稀奇之物,田螺也有了新的吃法。無論到了父母親哪位親戚家,一見到我這位好吃田螺的新疆外甥、侄兒來了,立馬就去集市或是菜市場拎半水桶回來,不貴,也就兩三角錢一斤,先用老虎鉗子把田螺的頂端鉗去,再倒上清水泡,隔一段時間就換水,最后再洗干凈,到這會兒炒田螺就可以正式進行了。炒時當然要放朝天椒、生姜、大蒜和花椒、胡椒、八角之類的多種調料,還要添上水多煮一會,味道才能全部進去。炒好后盛在一個大盆子里端上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嗍”,那種熱氣騰騰的場面,真是體現(xiàn)了飲食文化的最高境界。吃炒田螺要的就是情趣,要的就是大酒大肉膩味之后的一種新鮮感,要的就是雖然嘴唇辣得受不了卻又欲罷不能。剛開始你對付藏在殼里的螺肉的時候得用牙簽,技藝到了我這個級別,嘴唇一“嗍”就進肚了。湖南人把炒田螺干脆就叫做“嗍螺”,真是太形象了,對漢語的貢獻與發(fā)明了“雄起”和“安逸”的四川同胞一樣偉大。endprint

      我有湖南人的血統(tǒng),有這樣豐富的吃炒田螺的經(jīng)歷,自然在重慶和上海是“打遍”同學無敵手。即使范圍再擴大,對手肯定也不多?;氐叫陆?,曾郁悶了許多時候,嗜好得不到滿足,技能得不到施展。如今可好了,在烏魯木齊,在伊寧,在夜市,在菜市場,在超市,在一些湘菜館,到處都有炒田螺的身影,麻辣的,三鮮的,應有盡有,我是隔三差五就能一飽口福??傇谙?,什么時候也發(fā)一回“少年狂”,去天山街菜市場拎一桶田螺回家來,咱親自下廚,把當年那一幫同學哥們都請來大嘬一通,該有多爽?

      馬鈴薯

      真好!朋友送我兩箱馬鈴薯。

      這不是普通的馬鈴薯。有品牌的,“格登牌”;前面有修飾語,“精品”。產(chǎn)自昭蘇,那個伊犁乃至新疆最適合馬鈴薯生長的地方。

      我沒有見過馬鈴薯還可以包裝得如此精美。綠色的紙箱,在無聲地告訴消費者里面裝著的玩意是純天然綠色食品。箱子不大,每箱產(chǎn)品凈重10公斤,里面擺放的一個個干干凈凈、大小勻稱的馬鈴薯用紙精心地包裹著,享受著只有套袋刻字“紅富士”蘋果才能享受的待遇和殊榮。太可愛了,太珍貴了,從不起眼的馬鈴薯經(jīng)過如此收拾打扮,如此包裝,居然小鯉魚跳龍門,身價倍增。

      撫摸著如此精致的馬鈴薯,我都不好意思呼喚它“土豆”、“洋芋”之類的小名、昵稱了。

      在所有的蔬菜中,我最先認識、吃得最多、感情最深的,就是大白菜、白蘿卜,當然,還有馬鈴薯。馬鈴薯是它的學名、官名,我還是叫它“土豆”,叫它“洋芋”,來得親切,來得自然,感覺實在。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連隊,實在沒有多少更好吃的東西。主食多半是玉米面蒸出來的發(fā)糕,蔬菜呢,自然是大白菜、白蘿卜、洋芋為主打品種了,尤其是到了冬天,家家戶戶的菜窖里,除了這三樣寶貝,無它。也時常把蘋果放在菜窖里貯存著,我們家的水平好像不是很高,那蘋果取出來吃的時候臉皮皺得像核桃一樣,水分跑了不少,將就著吃,聊勝于無。大白菜從菜窖里拿出來總是得損失幾片葉子;白蘿卜皮實,原汁原味;洋芋老愛發(fā)芽,營養(yǎng)跑到芽上去了,身子就發(fā)軟,不大好吃了。如何阻止洋芋在冬天的菜窖里不發(fā)芽或少發(fā)芽或趕在它發(fā)芽前就裝進肚里去,是當時連隊職工迫切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我那時胃口好,大白菜、白蘿卜都不嫌棄,尤其鐘愛洋芋。媽媽炒的洋芋絲、洋芋片,蒸的洋芋蛋,煮的洋芋疙瘩湯我都愛吃。至今在我的親歷親為中,把洋芋蛋蒸熟,去皮,蘸著鹽巴吃,是美味佳肴之一。當然酸辣土豆絲還是要更勝一籌,早已被譽為“國菜”了。土豆絲既不好炒也不好切,是展示刀功的一道菜,我操練了幾十年都沒過關,兒子取笑我炒出來的土豆絲用筷子夾起來常常是直的。洋芋含淀粉太多,切成絲后要在清水里多泡一會才能下鍋,這泡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嗨,反正學問多著呢!能炒好酸辣土豆絲,離技校烹飪專業(yè)畢業(yè)生的水平也就差不離了。

      其實最好吃的還是烤洋芋。連隊那時家家戶戶都燒柴火,爐膛都很大,下面積的灰也多,洋芋埋在灰里就可以烤熟。不過柴禾灰比起炭灰還是要遜色一些,埋在炭灰里的洋芋熟得更快。我們特別喜歡拿著洋芋去連隊食堂的爐膛下的炭灰里去烤,那里炭灰多,帶著火星,一會兒就熟了??臼斓难笥蟾筛蓛魞?,根本就不用剝皮,而且最香的就是面上烤得焦黃的部分,想想都讓人咽口水?,F(xiàn)在冬天流行的是烤紅薯,糖分高,口感是要好一些,但在我心中,總是比不上童年時的烤洋芋。

      在物質豐盛的今天,大白菜、白蘿卜、馬鈴薯由于產(chǎn)量高而貶值,竟成了“墊底”的蔬菜。其實,它們的口感一點也不差,營養(yǎng)價值甚至比那些高身價的蔬菜更為豐富。僅以馬鈴薯為例,它被營養(yǎng)學家稱為“十全十美”的最佳食物,含有豐富的淀粉質、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1、鉀、胡蘿卜素,含有鐵、鈣、磷、抗壞血素和粗纖維等成分,熱量高卻不含脂肪,能滿足人體全部營養(yǎng)的95%,營養(yǎng)成分齊全又易為人體消化吸收。馬鈴薯除了鮮食,可開發(fā)利用的產(chǎn)品也很多,其淀粉及其衍生物以獨有的特性被廣泛應用在紡織、造紙、化工、建材、醫(yī)療等領域,精深加工的經(jīng)濟效益相當可觀。馬鈴薯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大奉獻。

      人類終于進一步認識到了馬鈴薯的價值,聯(lián)合國宣布,2008年為國際土豆年,提出口號,“未來要靠土豆拯救人類!”貧瘠的甘肅因為有了洋芋使兩千多萬人民得以生存,新疆伊犁偏僻的昭蘇地區(qū)曾因水果匱乏而有把洋芋當水果吃的歷史。馬鈴薯與人類生死相依,甘苦與共,肝膽相照,在困難年代喂養(yǎng)了我們,同樣,在追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今天,也必定是我們的物質乃至精神最重要的食糧。飲水思源,親愛的馬鈴薯,親愛的洋芋,親愛的土豆,永遠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

      真好!朋友送我兩箱馬鈴薯。

      野菜的滋味

      舌頭還是那個舌頭,可是小時候的野菜和今天的野菜,卻讓我品出了兩種不同的滋味。

      上小學時,正值“文革”期間,學校經(jīng)常請老貧農來做憶苦思甜報告。我們先是排著整齊的隊伍唱著“天上布滿星/月亮亮晶晶/生產(chǎn)隊里開大會/受苦人把冤伸”走進會場,然后是聆聽“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為主題的對萬惡的舊社會的控訴,會后是吃學校食堂用大鍋煮出的憶苦飯,說是解放前窮人吃的都是這玩意,叫做“野菜”。那“野菜”實在難吃,不見有一絲兒油星星在上面,鹽好像也沒放,有一股說不出來的味道,著實難以下咽。那“野菜”的品種至今我也沒有搞清楚叫什么,大師傅是打哪尋覓來的。

      野菜家族里我知道名字最早的是蔊菜,又名辛辣菜,有些地方稱為山芥菜、野雪里蕻。春天和初夏青黃不接的時候,母親經(jīng)常帶著幼小的我去野地里或是農田的田埂上去找尋這種野菜。要嫩的,太老了吃不成,回家來洗干凈,或是下湯面條或是燒菜湯,聊補無菜之炊,口感總覺得比不野的菜差得遠。

      還有一種喚作“地皮”的野菜,也叫“地木耳”,比蔊菜的口感要好些,可以用來炒雞蛋。開春的時候,剛剛下過雨,我們小學同學都到附近的山坡上去,把它采摘回家,以增加點身體內的維生素。等到太陽出來,這種貼地長的菌類植物就迅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endprint

      小時候野菜是等外品,沒有給我的舌頭留下好印象。曾幾何時,這曾經(jīng)卑賤的東西竟也會發(fā)生驚天大逆轉,搖身一變身價倍增,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F(xiàn)在,無論在何時何地,一說有野菜野味侍候,那食客們的表情一定是容光煥發(fā),嘴唇抿來抿去,唾液分泌加速,舌頭躍躍欲試。分析這其中的原因,多半是物以稀為貴,不野的菜吃膩了,想換換口味。再說野菜沒有污染,是真正的綠色食品,符合不用再擔心餓肚子的人們對吃的衛(wèi)生、吃的健康的需求。再說野菜也今非昔比,不像從前缺油少鹽,在各種佐料的滋潤下,哪里還會吃出當年那“丑小鴨”的味道?《紅樓夢》里寫劉姥姥進大觀園,嘗了一道叫茄鲞的菜肴,硬是不相信是茄子做的,后來聽了王熙鳳“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的工序介紹,方搖頭吐舌。如今野菜的做法,和我吃憶苦飯的那會兒,簡直有天壤之別。

      在品嘗過的野菜中,我最喜歡的是那拉提草原的野芹菜,昭蘇草原的藁本,庫爾德寧的椒蒿,唐布拉的酸桿和喀拉峻的野蒜苗。我始終有一種挺固執(zhí)的認識,野菜一定要在喚作山莊的地方吃,在原產(chǎn)地吃才有味道,才能吃出原汁原味,這和“原水煮原魚”是一個道理。頭頂塞外江南的藍天白云,斜倚“新天府”的秀山麗水,和大自然零距離,被造物主溫柔撫摸,你的心境怎會不好?舌頭的感覺怎能不妙?妙不可言。

      在伊犁,在野菜的故鄉(xiāng),每位朋友都會成為美食家。

      咸 菜

      在東北學習的妻子暑假回來前打電話問我:“老公,帶點什么禮物給你?”我略作思索答復她:“帶幾包朝鮮族風味的咸菜就可以了?!逼拮芋@訝道:“這不大合適吧?”我說:“送禮就要投其所好,萬里帶咸菜,禮輕情義重,這就是含金量最高的禮物!”妻子沉吟半晌,說:“好吧,知道你喜歡吃咸菜,就帶幾包朝鮮族的酸辣大根。”

      我這里有為妻子著想的意思。妻子在長春東北師范大學讀研,窮學生一個,回來一趟頗不容易。為了省錢,提前一個多月訂了一張打二折的從北京飛烏魯木齊又轉機飛伊寧的機票。長春到北京的機票不打折,妻子就選擇坐火車。倒來倒去的,帶東西多有不便,我怎么忍心讓她受累呢?再說,現(xiàn)在全國市場互通有無,即使是在我們西北邊陲的小城伊寧,又什么沒有呢?幾包咸菜,分量不重,又不占地方,省去了妻子空手回來的負疚感,給我也多少打了“牙祭”,算是家庭內部實現(xiàn)雙贏的一個范例。

      喜歡吃咸菜,是我從小養(yǎng)成的一個飲食習慣,或者說是嗜好。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家住在六十五團場最偏遠的一個農業(yè)連隊,日子過得相當清苦。饃饃見得不多,主食主要是苞谷面蒸的發(fā)糕和苞谷糊糊,還有苞谷糝子。后來發(fā)明了“粗糧細吃”,用苞谷可以做成“鋼絲面”蒸著吃,口感的確也好一些,只是比白面饃饃還是要差得遠,而且要配上好菜才容易下咽,好飯得配好菜,可那時到哪里去找好菜呢?物質匱乏是全面的,主食質量差,副食也相應短缺。那時沒有塑料大棚,沒有保鮮庫,沒有冰箱,大田里出產(chǎn)什么就吃什么,季節(jié)性很強,哪像現(xiàn)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蔬菜。冬天倒是有菜窖,但貯藏品種也有限得緊,無非是白菜、洋芋和蘿卜。我們家那時可以一天三頓吃洋芋,早上煮洋芋疙瘩,中午炒洋芋絲,晚上炒洋芋片。把整個洋芋洗干凈放在籠里蒸也是一種吃法,蒸熟了拿出來把皮一剝,蘸著鹽巴吃,也稱得上是一頓“美味佳肴”。小時候我算是把這些玩意吃膩了,至今還沒有怎么吃膩的是咸菜。

      由于新鮮蔬菜不夠吃,或者說是接續(xù)不上,連隊家家戶戶都腌咸菜。每家都有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驕傲地挺著大肚子的用來腌咸菜的陶制壇子,一律是醬紫色,整整齊齊排成一列。腌的大宗菜是蘿卜和白菜。把蘿卜洗干凈了,切成片,中間再切幾條縫,長長的在門前屋檐下墻壁上用釘子拉著的鐵絲上懸掛成一排,慢慢曬干或晾干,然后裝進壇子里放上鹽巴去腌,這叫腌蘿卜干。母親是湖南人,腌蘿卜干時喜歡加進去剁椒,辣得過癮,味道好極了。那時我們家時常就是喝苞谷糊糊就腌蘿卜干,日子過得也覺得比處在水深火熱饑寒交迫之中的臺灣同胞要好得多。蘿卜也可以洗干凈了直接腌,和腌蘿卜干就是兩種味道了。腌白菜也是要有技術的,隔壁鄰居、來自四川江油的李阿姨的酸白菜就比我母親腌得好吃。白菜、蘿卜、洋芋“老三樣”中,只有洋芋和腌制不沾邊。洋芋怎么就不能腌吃呢?一直到現(xiàn)在我都沒鬧明白,一直想嘗試一下。

      我喜歡吃的還有腌辣子,腌芹菜,腌豆角,是長豆角,短豆角連隊人一般不腌,口感不是很好。腌黃瓜味道也不錯,但不能腌得時間太長,酸得讓牙齒受不了。腌洋姜的味道很獨特,我印象一直很深,現(xiàn)在超市里也有賣的,但感覺卻不咋的。有那么一年,我家腌了很多苤藍,好吃極了,好像全連的孩子都來討吃了,后來就沒有了,現(xiàn)在連這一種菜也少見了,很是懷念。腌大蒜在我心目中永遠是咸菜之王,酸辣的,糖醋的,都好吃,就是吃了嘴巴臭,不好意思和別人說活,那時又沒有泡泡糖和“綠箭”、“黃箭”之類的口香糖來除臭,只好讓那味兒飄著。一定要全家人都吃,嘴一張開都是一個味兒,誰也不說誰。我們小時候幾乎把全連人家腌的咸菜都嘗遍了,反正是不大值錢的東西,都很大方。連隊鄉(xiāng)親的那一份純樸,至今烙印在我心間。

      連隊食堂也腌咸菜,那就大氣多了,用的是一排排大缸。小家戶的壇子是在壇蓋旁邊的槽里倒一圈水,蓋子上面壓塊石頭,來解決密封問題。連隊的大咸菜缸上面則是蓋上一個大鍋蓋,壓上好幾個大石頭。食堂腌咸菜沒有小家戶精細,但吃起來卻有一種別樣的味道。我們那時嘴饞,饑不擇食,只要是能往嘴巴里塞、填飽肚子的東西,咱都笑納。這些年常去一些邊防連隊,見指戰(zhàn)員們不斷展示自己腌咸菜的高超手藝,一些來客紛紛贊嘆不已,我心中卻產(chǎn)生了一種異樣的滋味。什么時候邊防戰(zhàn)士不再去鉆研咸菜的腌制技術了,我們最可愛的人才可以說是真正做到了“保障有力”。

      和小時候不同,和今天的許多邊防戰(zhàn)士們也不同,如今我喜歡吃咸菜倒是油膩的東西吃得太多,需要刮一刮了。其實,現(xiàn)在困擾我們許多同志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問題都不是問題,只要離大酒大肉遠些,離咸菜近點就行了。讓吃咸菜的人少吃點咸菜,讓不吃咸菜的人吃點咸菜,這世界上、社會上的很多事情都會得到妥善解決。endprint

      美味不老

      又是一個中秋。

      中秋總是和月餅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月餅是中秋的道具,月餅是中秋的媒介,月餅是中秋的載體,月餅是中秋的形式,月餅是中秋的內容。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丶?,團圓,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是人類幸福的極致。圓圓的月亮代表我們的心,圓圓的月餅代表我們的情。

      我懷念小時候的月餅。那時,團場有一個副業(yè)隊,能做很多副食品,當然也能做月餅。不過在平時,工人們大多是在烤餅干,只有臨近中秋節(jié),才做月餅,也許是這種食品只有在特定的時間品嘗,才能品出特殊的滋味。我曾目睹過制作月餅的全過程,剛開始也就是和包包子的工藝流程差不多,把餡裹進面里,所不同的是,包包子估摸的一個個大小相仿就行了,而月餅嚴格得多。裹好餡的面團要放在整齊劃一的模具里,大小形狀分量得是一模一樣,然后又有各種模具在月餅“臉上”按上漂亮的花紋,漂亮的圖案,最后在鐵皮上擺放得整整齊齊放進特制的爐里去烤。那時買的月餅都是散裝的,式樣也單一,餡多半是豆沙的,但吃起來很香。離開團場后,我再也沒有吃過那樣好吃的月餅,很想!

      我懷念和父母親一起吃月餅的時光。參加工作后,我離開了父母,自己以后也成了家,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愈來愈少,但一年中的春節(jié)和中秋,是一定要在一起過的,是一種人性使然,是一種血脈涌動,是一種親情寄托。或是我和妻兒帶著用精美的禮盒包裹著的月餅前往父母家,或是接父母親來我家過節(jié)。父母親那幾天笑得總是那樣開心,我每次免不了挨批評,“買那么好的月餅干啥?盒子又不能吃,花冤枉錢!”不管我們準備的月餅再多,再“豪華”,父母總要自己備點,絕不只沾兒子的“光”,保持著強烈的自尊心和自食其力的精神。父母買的月餅自然都是散裝的,最便宜的那種,可是我們卻吃得津津有味。父母是對的,盒子的確不能吃,再“豪華”的包裝盒最終結局也只能是垃圾箱,我什么時候才能像父母這樣返璞歸真呢?我們三代人就著月餅,道著親情,多美好啊!有幾次母親把掉在桌上的月餅渣用衰老的手指撿起來放進嘴里,這一情景被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高中的兒子嘲笑般地回憶過好多回,我在想,他終究會感受到奶奶這一舉動沉甸甸的分量。

      我還忘不了一次特殊的中秋。1977年9月,我從偏遠的連隊初中考到團場中學來上高中,住校,沒幾天就到了這年的中秋節(jié)。我正想著晚上該怎么過呢,下午下課時教政治課的張克迅老師叫住了我,讓我去他家過中秋。張老師是父親的朋友,都在“文革”中遭受迫害,他比父親先一步落實政策,先安排在團中學教書,他可是一位老八路哇。那晚和張老師全家在一起,我們品嘗團場自制的月餅,我心里無比香甜,咀嚼出了月餅親情之外的另一種味道。

      小時候早已離我遠去,父母親也于八年前相繼過世,張克迅老師多年前從伊犁州黨史研究室主任崗位上離休,后來在四川成都頤養(yǎng)天年,如今也已去了天國。我也早已步入了中年。中秋的腳步又近了,看到超市里和街面上又開始擺滿琳瑯滿目的月餅,我像是又看到了親人們月亮一樣、月餅一樣圓圓的笑臉,聞到了那久久不散的醇香。月餅不老,美味不老,親情不老,友情不老,真味真情,地久天長。endprint

      猜你喜歡
      田螺洋芋咸菜
      梅州咸菜“腌”出大產(chǎn)業(yè)
      梅州咸菜 “腌”出大產(chǎn)業(yè)
      田螺姑娘的夏天
      中學語文(2022年14期)2022-06-10 10:42:18
      咸菜慈姑湯
      大將軍搬磚
      洋芋攪團:砸出來的美食
      學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30
      摸田螺
      田螺
      快樂語文(2017年33期)2017-12-06 09:19:46
      炕洋芋
      特別健康(2017年9期)2017-11-06 00:32:43
      吃田螺
      小布老虎(2017年4期)2017-08-10 08:22:40
      普格县| 沙坪坝区| 武穴市| 博乐市| 宁化县| 巴东县| 贺州市| 湖北省| 福建省| 进贤县| 海丰县| 海城市| 铁岭市| 鹤山市| 元江| 萝北县| 南充市| 夏河县| 朔州市| 凤城市| 桐城市| 永定县| 山阳县| 紫云| 顺义区| 苏尼特左旗| 乐安县| 当阳市| 赤壁市| 台前县| 嵊州市| 宿迁市| 河南省| 五莲县| 平阳县| 偏关县| 博野县| 马公市| 绵竹市| 阿拉善左旗|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