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佰義 錢文武
摘 要:本文以某城鎮(zhèn)地籍數字測量為研究背景,論文首先概要分析了GPS-RTK測量技術要素,進而探討了平面控制測量的技術思路方法及圖根控制測量的具體實施流程,包括如何進行GPS靜態(tài)數據處理及平差精度分析等。
關鍵詞:GPS 城鎮(zhèn) 地籍測量 圖根控制測量
中圖分類號:P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a)-0045-02
1 任務概述
1.1 測繪區(qū)范圍
調查總面積約43.14 km2,其中新測區(qū)域17.32 km2,修補測區(qū)域25.82 km2。
1.2 測繪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權屬調(核)查、地籍圖測繪、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數據入庫等內容??刂茰y量工作:包括測區(qū)踏勘、已有控制測量資料收集和分析、控制測量方案設計、加密控制網布設、圖根控制測量及控制測量資料整理工作。地形圖測繪工作:對于新測區(qū)采用全解析(即全野外數字化)方法測制地形圖;對于修補測區(qū)采用全解析、裝繪相結合的方法對發(fā)生變化的地物進行測繪,確保新測區(qū)域、修補測區(qū)域地形圖現勢性相一致。
(1)新測區(qū)域:無地形圖區(qū)域,則開展全要素地形圖測繪,同時開展界址點測繪,確保其數學精度完全滿足地籍權屬調查界址點的精度要求。
(2)修補測區(qū)域:本項目補測區(qū)域內已有2003年完成的地籍測量成果資料,整個測區(qū)內有部分2003年后宗地測量成果,供修補測使用。修補測區(qū)域地形圖的數學精度應與已有地形圖的精度相一致,新老地物之間空間關系合理。
1.3 已有資料情況
(1)控制資料:測繪區(qū)內已有的高等級平面控制網點有:海寧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由浙江省第一測繪院2006年施測完成的海寧市三、四等(GPS)控制網點,這些控制點可作為本項目加密一級GPS控制網的起算點和聯測點。
(2)地形圖資料:補測區(qū)域內已有某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1∶500地籍圖(DWG電子數據),可作為修補測區(qū)域的工作底圖。
2 平面控制測量
該項目分數字化實測、數字化修補測兩種情況。以上兩種情況的地籍測量工作流程都是一致的,需完成基礎控制網測量、圖根控制測量、數字化采集碎部數據、地籍要素采集等工作?;A控制測量是以國土局提供的已有GPS三、四等控制測量成果為基礎,加密控制網布設為GPS一級網,滿足地籍測量圖根控制加密要求??刂凭W布設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從高級到低級的布網原則。本項目平面控制網布網等級設計為:GPS四等網→GPS一級網→GPS-RTK圖根控制。
3 GPS靜態(tài)數據的處理
3.1 新建項目
靜態(tài)數據處理使用的是中海達HDS2003后處理軟件,在進行數據解算之前,首先要新建一個項目,確定好項目的名稱。對項目的細節(jié)的項目單位、施工單位、負責人、測量員、計算員等細節(jié)進行設置。對控制網等級進行設置,本項目控制網的等級為一級,規(guī)范依據是《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測量規(guī)范2009版》。然后對坐標系進行設置,設置坐標系的原橢球為WGS84坐標系橢球,目標橢球為國家80坐標系橢球。地圖投影選擇高斯3度帶投影,中央子午線輸入120度,同時對新建坐標系進行命名。
3.2 靜態(tài)基線解算
GPS觀測原始數據的記錄、存貯及格式轉換,須嚴格保證數據的正確與可靠。然后采用嚴密、可靠的GPS基線處理軟件解算和檢核GPS基線向量。首先導入外業(yè)靜態(tài)觀測數據,對每個數據文件分別輸入點名和儀器高度,然后對所有基線進行處理。軟件對基線處理完后在計算區(qū)對話框里顯示基線的精度,若有不合格的則顯示出不合格基線的條數,在主界面的網圖里,算合的基線顯示為黑色,不合的基線顯示為灰色。在主界面的列表區(qū),顯示所有基線的觀測時間、長度、精度等信息,若有不合的基線則在前面顯示紅色的嘆號,Ratio值小于3,整數解誤差過大達到厘米級或更大,是基線不合的主要原因。
3.3 GPS網平差計算
在進行網平差之前,對網圖的連通性進行檢查,保證網圖完全連通后再進行網平差。如果網圖沒有連通就開始進行網平差,將出現網平差無法收斂的情況,對于網圖沒有連通,要逐步檢查,先檢查網圖是否被分割成幾部分,是否有孤立的測站點或基線,若有則必須刪除孤點或分塊進行平差。再檢查是否有關鍵基線沒有解算成功或被禁止參與網平差,若有則必須進行重新處理,甚至重測。再次,檢查網圖中是否有相同的測站而用了不同的測站名,在網圖上的反應就是統(tǒng)一測站點上在非常接近的位置有另一個測站點,這兩點由于是同一點在不同時段觀測的,故他們之間不構成任何基線,使網圖不連續(xù),解決方法是在觀測數據屬性中將錯誤的站名修改正確。
4 平差精度分析
等級控制網平差計算完成后,應進行控制網精度評定、統(tǒng)計計算,精度統(tǒng)計包括以下內容。
(1)控制網中同級相鄰點間最小、最大距離如表1,滿足一級網最小距離大于150 m,最大距離小于1200 m的要求。
(2)最大非同步觀測基線向量邊獨立閉合環(huán)或附合路線邊數如表2,滿足小于10條的要求。
5 結論
GPS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給測繪工作帶來了革命性變化,也對地籍測量工作,特別是地籍控制測量工作帶來巨大的影響。通過平差精度分析,證明了基于GPS技術的地籍測量精度達到了一級控制網的精度要求。
參考文獻
[1] 詹長根.地籍測量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武漢,2001.
[2] 金逸民.地籍測量與國外地籍測量發(fā)展現狀[J].北京測繪,2009,10:15-19.
[3] 李國偉,GPS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及前景[J].中國土地科學,2005,19(4):7-10.
[4] 徐紹銼.GPS定位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土地科學,2007,9: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