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圣
摘要:修建道路時,軟土路基的處理問題十分關鍵。淤泥固化土具有強度高、穩(wěn)定性好、環(huán)保節(jié)能等特點,滿足作為地基材料的相關要求。本文闡述了軟土路基處理的重要性,軟土地基和淤泥固化技術,以及在軟土基礎中的應用等。使用固化后的淤泥土處理軟土地基,對于減少山石開采,緩解環(huán)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道路;淤泥;固化;軟土地基
1 軟土路基處理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道路建設的大規(guī)模開展,軟土地基成了施工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之一。軟土地基的性質因地而異,因層而異,具有很強的不可預見性的特點。軟土地基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關于軟土地基處理方法有高壓注漿法、強夯法、加筋路基法、水泥土攪拌樁法等多種處理方法。很多地區(qū),采用山場山石土來填筑淺層軟土路基,由于其價格低廉,得到了大規(guī)模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開采山石造成環(huán)境污染,破壞山體,長遠來看是不可行的。因此,淤泥固化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使用固化后的淤泥代替山石進行軟土路基處理的發(fā)展,并在深圳、連云港等沿海城市軟土路基處理中得到了應用。
2 軟土地基和淤泥固化技術
2.1軟土地基的特點
軟土是指濱海、湖沼、谷地、河灘沉積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的細粒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透水性差、土層層狀分布復雜、各層之間物理力學性質相差較大等特點。
軟土地基是指強度低,壓縮量較高的軟弱土層,多數(shù)含有一定的有機物質,其上的填方及構造物穩(wěn)定性差且發(fā)生沉降的地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細微顆粒含量多的松軟土、孔隙大的有機質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層構成。
2.2淤泥的特點
淤泥是指在靜水或緩慢的流水環(huán)境中沉積,經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作用形成的飽和細粒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當天然孔隙比小于1.5 而大于1.0 時,稱淤泥質土。淤泥大多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滲透性低、強度低、靈敏度高等特點,并表現(xiàn)出明顯的觸變性和流變性。淤泥的承載力較低,屬于典型的軟土,不宜作為天然地基,因為它會產生不均勻沉降,使建筑物等產生裂縫、傾斜等病害,影響正常使用。
2.3淤泥固化原理
淤泥固化技術,即在淤泥中添加由水泥、礦粉、粉煤灰、石灰、石膏等材料按一定配比制成的固化劑,進行攪拌混合,制成淤泥固化土。摻入的固化劑與淤泥之間發(fā)生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產生的膠凝性水化物使松散的土顆粒膠結為一體,并不斷凝結硬化,從而使淤泥分散的單元結構漸變?yōu)榫哂幸欢ㄕw強度的結構。經該技術處理后的淤泥固化土孔隙比減小,含水率降低,壓縮性減小,其強度和穩(wěn)定性較之淤泥有極大幅度的提高,同時固化土的透水系數(shù)很小,可避免有害物質溶出造成污染。
3 淤泥固化在軟土基礎中的應用
使用固化處理后的淤泥作為填充料代替山石進行軟土地基處理,其要求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整體穩(wěn)定性。
3.1淤泥固化機理
當淤泥中加入固化劑后,在激發(fā)劑水化形成的堿性環(huán)境中,固化劑中首先與水發(fā)生水化、水解反應,生成水化硅酸鈣、水化鋁酸鈣等膠凝體,隨著膠凝體的進一步硬化及相互齒合、膠結,就會結成具有一定強度的整體。同時,固化劑在水化、水解反應過程中,還會產生鈣礬石、石英、硬柱石等多種物質,這些物質都能很好的填充土體空隙,因其體積的膨脹,就與其他水化產物一起填充、搭接形成蜂窩狀空間結構,同時其泌水通道最終被細化或者不規(guī)則阻斷。
以上反應機理使得淤泥在固化后,經過一定的物理壓實,能形成一個由水化膠凝物為主的骨架,含水率大大降低、又略有空隙的整體膠合結構,具有良好的整體強度,較強的水穩(wěn)性及防滲透性。
3.2淤泥固化前后物理力學性質對比
淤泥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淤泥固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淤泥經固化后,土體性能和各項參數(shù)均發(fā)生明顯變化:含水率大幅降低,孔隙比減小,飽和度也相應降低;液性指數(shù)和壓縮系數(shù)顯著降低,使淤泥土由流塑變?yōu)榭伤芑驁杂矤顟B(tài),壓縮性大大減??;黏聚力增強、內摩擦角增大,從而使其抗剪強度得以提高。固化材料的加入,使土體顆粒間排列形式發(fā)生變化,淤泥結構得以重組,固化后的土體具有強度高、壓縮性低的特性,滿足作為路基材料的功能要求。
3.3淤泥固化技術與傳統(tǒng)的山石填筑技術的對比
使用傳統(tǒng)的山石填筑技術,一方面受限于原料開采,另一方面造成了山體破壞,環(huán)境污染,其成本會越來越高。采用淤泥固化技術來代替山石填筑技術,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固化后的淤泥在物理力學性能指標上,含水量大幅降低,孔隙比縮小,飽和度相應降低,液性和壓縮性指標大大降低,粘結力及內摩擦力大幅增強。固化后的淤泥土具有強度高,壓縮性低的特征,完全可以滿足作為地基填料的要求。
4 結語
淤泥固化技術是一種近年來在沿海地區(qū)興起的新型建材技術,實現(xiàn)了變廢為寶,將處理后的淤泥土應用于軟土路基處理,對于改變原有的開采山石,破壞山體,造成環(huán)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總體效益。
參考文獻:
[1]肖兵,羅海兵,周莉.淤泥固化技術在處理城市道路軟土路基中的應用[J].市政技術.2012年05期.
[2]李二虎.淤泥固化技術在軟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2年35期.
呂圣
摘要:修建道路時,軟土路基的處理問題十分關鍵。淤泥固化土具有強度高、穩(wěn)定性好、環(huán)保節(jié)能等特點,滿足作為地基材料的相關要求。本文闡述了軟土路基處理的重要性,軟土地基和淤泥固化技術,以及在軟土基礎中的應用等。使用固化后的淤泥土處理軟土地基,對于減少山石開采,緩解環(huán)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道路;淤泥;固化;軟土地基
1 軟土路基處理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道路建設的大規(guī)模開展,軟土地基成了施工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之一。軟土地基的性質因地而異,因層而異,具有很強的不可預見性的特點。軟土地基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關于軟土地基處理方法有高壓注漿法、強夯法、加筋路基法、水泥土攪拌樁法等多種處理方法。很多地區(qū),采用山場山石土來填筑淺層軟土路基,由于其價格低廉,得到了大規(guī)模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開采山石造成環(huán)境污染,破壞山體,長遠來看是不可行的。因此,淤泥固化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使用固化后的淤泥代替山石進行軟土路基處理的發(fā)展,并在深圳、連云港等沿海城市軟土路基處理中得到了應用。
2 軟土地基和淤泥固化技術
2.1軟土地基的特點
軟土是指濱海、湖沼、谷地、河灘沉積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的細粒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透水性差、土層層狀分布復雜、各層之間物理力學性質相差較大等特點。
軟土地基是指強度低,壓縮量較高的軟弱土層,多數(shù)含有一定的有機物質,其上的填方及構造物穩(wěn)定性差且發(fā)生沉降的地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細微顆粒含量多的松軟土、孔隙大的有機質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層構成。
2.2淤泥的特點
淤泥是指在靜水或緩慢的流水環(huán)境中沉積,經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作用形成的飽和細粒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當天然孔隙比小于1.5 而大于1.0 時,稱淤泥質土。淤泥大多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滲透性低、強度低、靈敏度高等特點,并表現(xiàn)出明顯的觸變性和流變性。淤泥的承載力較低,屬于典型的軟土,不宜作為天然地基,因為它會產生不均勻沉降,使建筑物等產生裂縫、傾斜等病害,影響正常使用。
2.3淤泥固化原理
淤泥固化技術,即在淤泥中添加由水泥、礦粉、粉煤灰、石灰、石膏等材料按一定配比制成的固化劑,進行攪拌混合,制成淤泥固化土。摻入的固化劑與淤泥之間發(fā)生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產生的膠凝性水化物使松散的土顆粒膠結為一體,并不斷凝結硬化,從而使淤泥分散的單元結構漸變?yōu)榫哂幸欢ㄕw強度的結構。經該技術處理后的淤泥固化土孔隙比減小,含水率降低,壓縮性減小,其強度和穩(wěn)定性較之淤泥有極大幅度的提高,同時固化土的透水系數(shù)很小,可避免有害物質溶出造成污染。
3 淤泥固化在軟土基礎中的應用
使用固化處理后的淤泥作為填充料代替山石進行軟土地基處理,其要求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整體穩(wěn)定性。
3.1淤泥固化機理
當淤泥中加入固化劑后,在激發(fā)劑水化形成的堿性環(huán)境中,固化劑中首先與水發(fā)生水化、水解反應,生成水化硅酸鈣、水化鋁酸鈣等膠凝體,隨著膠凝體的進一步硬化及相互齒合、膠結,就會結成具有一定強度的整體。同時,固化劑在水化、水解反應過程中,還會產生鈣礬石、石英、硬柱石等多種物質,這些物質都能很好的填充土體空隙,因其體積的膨脹,就與其他水化產物一起填充、搭接形成蜂窩狀空間結構,同時其泌水通道最終被細化或者不規(guī)則阻斷。
以上反應機理使得淤泥在固化后,經過一定的物理壓實,能形成一個由水化膠凝物為主的骨架,含水率大大降低、又略有空隙的整體膠合結構,具有良好的整體強度,較強的水穩(wěn)性及防滲透性。
3.2淤泥固化前后物理力學性質對比
淤泥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淤泥固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淤泥經固化后,土體性能和各項參數(shù)均發(fā)生明顯變化:含水率大幅降低,孔隙比減小,飽和度也相應降低;液性指數(shù)和壓縮系數(shù)顯著降低,使淤泥土由流塑變?yōu)榭伤芑驁杂矤顟B(tài),壓縮性大大減?。火ぞ哿υ鰪?、內摩擦角增大,從而使其抗剪強度得以提高。固化材料的加入,使土體顆粒間排列形式發(fā)生變化,淤泥結構得以重組,固化后的土體具有強度高、壓縮性低的特性,滿足作為路基材料的功能要求。
3.3淤泥固化技術與傳統(tǒng)的山石填筑技術的對比
使用傳統(tǒng)的山石填筑技術,一方面受限于原料開采,另一方面造成了山體破壞,環(huán)境污染,其成本會越來越高。采用淤泥固化技術來代替山石填筑技術,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固化后的淤泥在物理力學性能指標上,含水量大幅降低,孔隙比縮小,飽和度相應降低,液性和壓縮性指標大大降低,粘結力及內摩擦力大幅增強。固化后的淤泥土具有強度高,壓縮性低的特征,完全可以滿足作為地基填料的要求。
4 結語
淤泥固化技術是一種近年來在沿海地區(qū)興起的新型建材技術,實現(xiàn)了變廢為寶,將處理后的淤泥土應用于軟土路基處理,對于改變原有的開采山石,破壞山體,造成環(huán)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總體效益。
參考文獻:
[1]肖兵,羅海兵,周莉.淤泥固化技術在處理城市道路軟土路基中的應用[J].市政技術.2012年05期.
[2]李二虎.淤泥固化技術在軟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2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