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xiàn)象。都是“滿堂灌”,這種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學生的詞匯、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培養(yǎng)閱讀能力,詞句訓練是基礎
要注意詞句的理解和運用,做好學用結合。要多引導學生去說,即口頭運用。其次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結合課文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和用法。一讀就懂的詞語不需要講解,重點的詞語和句子要引導學生理解,在理解詞句的時候要抓住重點。
二、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教給閱讀方法
1.預習法
我的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當做一節(jié)常規(guī)課帶入課堂,教給學生預習方法:①讀熟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邊劃,讀后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③要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當學生完成以上三個步驟以后,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2.精讀法
精讀法就是對文章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對語言雋永,情節(jié)生動的文章,教師可以這些文章為依據(jù)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diào)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筆記法
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后,經(jīng)常寫日記或讀后感。用日記或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nèi)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在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這樣學生的讀、寫、聽、說緊密結合,閱讀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老師必須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要從各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必須要形成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chuàng)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fā)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四、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提高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閱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
(一)選好書,激趣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結合他們的認知能力,選擇一些學生喜愛、內(nèi)容健康、教育意義較強,特別是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積極向上影響的適合學生口味的書籍。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以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圖書漂流”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
(二)講故事,激趣
對于不愛讀書的孩子來說,聽故事是沒有任何負擔的。所以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吸引到書本中來,如:講童話故事、神話故事、中外名人故事,嘗試在關鍵處戛然而止,然后向孩子推薦合適的圖書。這時孩子急于了解故事的下文,很容易產(chǎn)生讀書的興趣。當孩子讀完以后,還可以請孩子講講故事的內(nèi)容并加以鼓勵,進一步強化孩子的這種興趣。
(三)多鼓勵,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如果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閱讀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誘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是訓練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第一要義。人總是喜歡聽好話的,小學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勵小學生閱讀,及時肯定小學生在閱讀中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快樂地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五、培養(yǎng)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小學生樂意閱讀、有效閱讀、享受閱讀。在指導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習慣。
1.訓練讀書用眼的習慣。減少眼動次數(shù),逐步擴大閱讀視野,縮短注視字詞時間,減少回視,這樣既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又能提高讀速,形成默讀習慣。
2.訓練閱讀時用腦的習慣。文章大體分三種體裁: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而這三種文章各有不同的閱讀步驟,如:記敘文的閱讀步驟為:文章題目—文章體裁—主要人物—時間—地點—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記敘文的閱讀材料時,邊讀、邊思、邊記這些要點,達到理解記憶。
3.訓練定時閱讀和限時閱讀的習慣。定時閱讀指每天某一時間內(nèi)閱讀,限時閱讀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讀書時間。為了保證閱讀時間,我們應開設閱讀課。讓全班同學在一起進行閱讀,閱讀時有老師及時的點撥、引導,提高閱讀的效率。
4.訓練“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指導閱讀上要求學生圈、點、畫、找、記。圈出不懂的地方,點出關鍵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yōu)美的片段進行熟讀、背誦,養(yǎng)成“摘記”的習慣。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故事的情節(jié),豐富自己的詞匯,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能力,提高閱讀的綜合效益。
閱讀是小學生豐富生活經(jīng)驗,積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過程。開卷有益,只要讀,就一定會有收獲。教師只要放棄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對閱讀的認識,正確指導小學生進行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遼寧省鐵嶺縣種畜場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