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運算是“數(shù)與代數(shù)”的重要內(nèi)容,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shù)學知識,它歷來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運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一直以來小學運算教學常常通過機械重復、大量題目的訓練,學生不喜歡上有關計算教學的課。農(nóng)村學生貪玩好動,計算的正確率更加低下,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農(nóng)村小學中年級學生的運算能力是本文所要探討的。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 中年級 運算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運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計算過程枯燥嚴謹繁瑣,稍稍不注意就會出現(xiàn)錯誤,導致學生對于計算沒有興趣,然而興趣卻是學好一門功課最好的助手,由此惡性循壞,對于層層相扣的數(shù)學學習百害而無一利。
在農(nóng)村小學中,父母對于孩子的學前教育并不重視,大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對于玩的興趣遠大于學習的興趣。同時,中年級的小學生已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更加會采取多種逃避方法,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針對農(nóng)村小學學生的特殊性,我想到了以下幾種提高其運算能力的方法。
一、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古語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說的就是興趣的重要性。數(shù)學教學中興趣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課本中的主體圖有的十分有趣,能夠很容易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有些主體圖卻離學生的生活很遠,讓學生不理解、沒興趣,自然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到的很少。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整合主體圖,對好的主體圖加以留用,對不符合本班學生的主體圖加以改良。如在講授“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二)”這一單元的第2小章節(jié)“減法”時,我便將主題圖換成了“燕山大學—南大寺—北戴河”這一路線,這樣主題圖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陌生感頓時消失了一半,拉近了新課與學生間的距離,課堂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
并且,單純的計算練習枯燥無味,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所以,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練習組織形式。根據(jù)農(nóng)村學生的實際情況,經(jīng)常采用競賽運算、情境運算、游戲運算等方式來訓練學生的運算能力。三、四年級學生好動、好勝心強,采用以上方式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的學習為“我要學”。
二、加強運算訓練
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和筆算訓練,要堅持經(jīng)常練習,逐步達到熟練,因為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又是高年級學習的基礎,所以這一階段的銜接工作一定要做好??谒隳芰姷膶W生,筆算的正確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學生,往往筆算速度慢且錯誤率高??谒隳芰訌娏?,筆算的速度就會提高,整體運算的水平就會提升。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課上我們利用開始的兩分鐘對學生進行口算練習,在課下每天留10道口算題或四道豎式計算,不要求學生的完成時間,只要放學前交上即可,由此不僅為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了大量的練習,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律意識和堅強的意志。
三、注重算法多樣化與優(yōu)化
在算法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多樣性的方法,并不是讓學生全部掌握而是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選擇,引導學生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法。同時,我們還要對學生選擇的方法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優(yōu)化,使其更適合自己。這就需要教師正確認識算法多樣化和算法優(yōu)化的關系,并在教學時保證課堂練習的時間和質(zhì)量。
這里所說的算法優(yōu)化不是單純地跟著課本走,我們說的算法優(yōu)化有兩條標準,一是盡可能地選擇通法、通則,具有一般性,而不是適用于特殊數(shù)據(jù)的特殊算法。二是盡可能選擇便于大多數(shù)學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第二條標準再具體些,又可細化為兩個方面:即算理上容易解釋,容易理解;算法上簡捷,容易操作,容易掌握。有必要指出,這里的“優(yōu)化”,不同于數(shù)學上的“最優(yōu)化”,它是相對而言的,但又難以或者說不必精確刻畫的,其結果還常常不是唯一的。算法的多樣化應是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生硬地套出多種算法。在引導學生“群體算法多樣化”后可以問一句:“你覺得哪種方法比較好?為什么?”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優(yōu)化的方法了。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在思考能力、思維水平、知識結構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別,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對于運算來說也是如此。當然這并非壞事,勤于思考是我們素質(zhì)教育所提倡的,我們應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設計”出更適合自己的運算方式、方法以便于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運算能力。在教學時,我們應該給予學生思考的機會同時對有好的想法的學生要給予肯定性評價,對其想到的好的運算方法要讓其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并肯定、鼓勵他這種創(chuàng)新的能力,提倡其他學生向他學習。對學生想到的不成熟的運算方法,要在肯定其努力思考的前提下,引導他發(fā)現(xiàn)錯誤、改正錯誤。這不僅能使學生運算能力得到提高,更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好方法。因此,我們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加強引導。由于我校是城鄉(xiāng)結合部的農(nóng)村小學,學生間差異較大,一部分學生算法多樣,一部分學生算法單一或幾乎無算法,面對這種情況,我指導好學生多說自己的算法并在課下結成算法小組,在小組內(nèi)利用課下時間多多交流,在交流兩天之后,我會選擇這一小組中計算進步幅度最大的學生來說他的算法,在各組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選出適用于全部的一兩種主要算法,這樣學生不僅體驗了算法的多樣化,也在自己的體驗過程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最佳算法。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運算教學中,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運算的方式方法,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算習慣。要培養(yǎng)學生有一個正確的運算態(tài)度,要認真對待每一次的運算。有的學生在遇到簡單的運算題時總是粗心大意,總覺得自己有把握但是做出來總是因為一點點小“馬虎”而出錯;遇到難題時,一看自己不熟悉就抓耳撓腮地不敢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我們教師一定要注重糾正學生這兩種錯誤的習慣。在教學的每時每刻都要注重提醒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運算習慣,嚴格按照運算的步驟一步一步地、仔仔細細地進行運算。在比較簡單的運算題中,如果是經(jīng)過估算得到的答案一定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確保無誤。另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在計算時保持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書寫要認真、仔細、工整。一方面是保證運算有效進行,防止看錯數(shù)字符號等。另一方面是為了在檢查時能夠更高效地完成檢查工作。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yǎng)是學生提高運算能力的基礎,我們一定要注重引導,確保學生保持良好的運算習慣。
總之,學生運算能力的提高是數(shù)學教師應該注重的。當然無論我們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有足夠的準備,有較為完善的教學計劃。準備好一學期內(nèi)不同階段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方法,以保證學生能夠逐步得到提高。當然,運算能力的方法不應讓學生死死地按照教師的方法來。我們應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運算方法,讓他們在自己喜歡的運算技巧下鍛煉自己的運算能力。這樣一方面是保證學生對運算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另一方面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開展運算也更能高效地提高運算能力。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