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雅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過程,在數(shù)學教學中,課內外練習是互相聯(lián)系的兩種不同的練習形式,加強課堂練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什么是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課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它的形式與內容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動口閱讀課文是練習,對問題進行思考也是練習。練習的深淺、多少不能單從形式上看,應以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否積極主動,對掌握知識、提高技能是否有益為標準。
二、課堂練習的形式
由于教材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不同,教師安排課內練習也要靈活多樣,通常可以采用下列幾種形式:
1.邊講邊練。如教柱、錐的直觀圖的畫法時,學生接受起來并不困難,但作業(yè)時又經常不合規(guī)矩,甚至會畫錯。因此,在教師畫好圖形后,應該緊接著讓學生進行畫圖練習。又如講反三角函數(shù)時,教師應該扣住反三角函數(shù)的主值的概念,采用提問方法,講中有練,練中有講,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求tan(arcsinx)的值,就可是以提問:arcsinx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是在區(qū)間-■,■內的一個角,它的正弦等于x。接著問:已知一角的正弦與這角所在的范圍,怎樣求這個角的正切?讓學生思考,然后指定學生說出解題步驟,最后教師作出示范解答。
2.先講后練。如教橢圓的標準方程■+■=1時,當學生理解a,b,c的幾何意義和三者的關系以后,就可是讓學生進行一些的有關的練習。
3.先練后講。借助于學生已經掌握的舊知識,通過先練后講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傳授知識。如在教圓錐曲線的統(tǒng)一定義時,可以先讓學生練習“求動點P(x,y)到定點F(c,0)和定直線x=■的距離的比等于一個正數(shù)ee=■的點的軌跡。”經過學生自已的實踐,不難得出圓錐曲線的統(tǒng)一定義了。
4.集中上課練習。當一節(jié)或一章教學結束后,可以集中上一節(jié)或兩節(jié)練習課。這種練習課主要是指導學生正確解題,提高學生解綜合題的能力。
三、課堂練習的類型
通過課堂練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并獲得解題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選題時,即使是使用課本上的習題,也要根據(jù)具體的目的進行選配,使學生做一道題有一道題的收獲。根據(jù)不同的需要,大致可以把練習分為下列幾個類型:
1.理解概念的練習。為了使學生理解概念,可以選擇比較簡單的題目進行口頭練習。如在講函數(shù)的定義時,為了使學生理解這個定義,可以結合幾張圖形讓學生強化函數(shù)的定義。
2.鞏固初學知識的練習。在學生初學一個數(shù)學公式、法則或定理后,用直接有關的題目進行反復的鞏固,這樣的練習涉及的知識面不宜太廣,否則難以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識。如教完兩角和、兩角差的正弦和余弦后,就可以讓學生練習“求sin75°,cos15°的值”,“計算sin37°cos23°+cos37°sin23的值”等問題。
3.運用知識的練習。在學生確切掌握了基礎知識以后,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用一組題目讓學生練習。如講圓的方程x2+y2+DX+Ey+F=0時,可以練習下列題目:求下列條件所決定的圓的方程,并且畫出圖形:經過A(1,3),B(0,2),C(1,-1)三點;經過A(-1,1),B(1,3)兩點,圓心在軸上;直線4x+3y-7=0相切于P(10,10),半徑是10;圓心是(3,-5)并且和直線x-7y+2=0相切。通過以上一組題目的練習,可以總結出確定一個圓需要三個條件,根據(jù)已知條件寫出圓的方程的關鍵是找出圓心坐標和半徑。這樣通過學生自已的實踐和教師的總結,可以不斷地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4.突破難點的練習。教材中有一些難點,可以組織一組題目,由易到難地進行練習,從而抓住關鍵,突破難點。例如:教作出函數(shù)y=2sin3x-■的的圖象,可以讓學生練習這樣一組題目:(1)復習正弦函數(shù)y=sinx的性質。(2)畫出函數(shù)y=sinx,y=2sinx,y=2sin3x,y=3x-■的圖象。(3)在學生會畫上述圖象后,師生可以找出規(guī)律,總結簡捷的五點作圖法,畫出y=2sin3x-■的圖象。
5.暴露問題的練習。學生由于對一些數(shù)學概念掌握不清楚,常常在解題中出現(xiàn)錯誤。如解對數(shù)方程lgx2=1時,學生往往只得一個根x=■,而遺漏了一個x=-■。針對這些毛病,讓學生練習如下題目:下列等式對一切實數(shù)x,y是否恒成立?在什么范圍內等式成立?lgx2=2lgx;lg(x2-y2)=lg(x+y)+lg(x-y)。
四、組織課堂練習應注意的地方
1.練習題要精選選擇課堂練習題要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編制問題時,應多為學生設想,估計學生在什么地方可能發(fā)生錯誤,必要時可以先進行一些啟發(fā)。
2.要循序漸進。練習題的編排要有一定的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要注意溝通題與題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首先要求學生基礎知識練得鞏固熟練,練習題的數(shù)量不宜過多過繁,否則容易分散精力、影響效果。
3.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每道練習題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防止形式主義傾向。
4.課堂練習要有啟發(fā)性和思考性,形式應有變化。課堂練習要有啟發(fā)性和思考性,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級性,題目的形式要多樣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5.要加強指導。當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練習時,教師并不是沒有工作可做,而應該及時掌握情況并加強指導。在課堂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巡視觀察學生解題情況,是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和思維方法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具體的途徑。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過程,在數(shù)學教學中,課內外練習是互相聯(lián)系的兩種不同的練習形式,加強課堂練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什么是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課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它的形式與內容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動口閱讀課文是練習,對問題進行思考也是練習。練習的深淺、多少不能單從形式上看,應以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否積極主動,對掌握知識、提高技能是否有益為標準。
二、課堂練習的形式
由于教材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不同,教師安排課內練習也要靈活多樣,通常可以采用下列幾種形式:
1.邊講邊練。如教柱、錐的直觀圖的畫法時,學生接受起來并不困難,但作業(yè)時又經常不合規(guī)矩,甚至會畫錯。因此,在教師畫好圖形后,應該緊接著讓學生進行畫圖練習。又如講反三角函數(shù)時,教師應該扣住反三角函數(shù)的主值的概念,采用提問方法,講中有練,練中有講,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求tan(arcsinx)的值,就可是以提問:arcsinx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是在區(qū)間-■,■內的一個角,它的正弦等于x。接著問:已知一角的正弦與這角所在的范圍,怎樣求這個角的正切?讓學生思考,然后指定學生說出解題步驟,最后教師作出示范解答。
2.先講后練。如教橢圓的標準方程■+■=1時,當學生理解a,b,c的幾何意義和三者的關系以后,就可是讓學生進行一些的有關的練習。
3.先練后講。借助于學生已經掌握的舊知識,通過先練后講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傳授知識。如在教圓錐曲線的統(tǒng)一定義時,可以先讓學生練習“求動點P(x,y)到定點F(c,0)和定直線x=■的距離的比等于一個正數(shù)ee=■的點的軌跡?!苯涍^學生自已的實踐,不難得出圓錐曲線的統(tǒng)一定義了。
4.集中上課練習。當一節(jié)或一章教學結束后,可以集中上一節(jié)或兩節(jié)練習課。這種練習課主要是指導學生正確解題,提高學生解綜合題的能力。
三、課堂練習的類型
通過課堂練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并獲得解題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選題時,即使是使用課本上的習題,也要根據(jù)具體的目的進行選配,使學生做一道題有一道題的收獲。根據(jù)不同的需要,大致可以把練習分為下列幾個類型:
1.理解概念的練習。為了使學生理解概念,可以選擇比較簡單的題目進行口頭練習。如在講函數(shù)的定義時,為了使學生理解這個定義,可以結合幾張圖形讓學生強化函數(shù)的定義。
2.鞏固初學知識的練習。在學生初學一個數(shù)學公式、法則或定理后,用直接有關的題目進行反復的鞏固,這樣的練習涉及的知識面不宜太廣,否則難以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識。如教完兩角和、兩角差的正弦和余弦后,就可以讓學生練習“求sin75°,cos15°的值”,“計算sin37°cos23°+cos37°sin23的值”等問題。
3.運用知識的練習。在學生確切掌握了基礎知識以后,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用一組題目讓學生練習。如講圓的方程x2+y2+DX+Ey+F=0時,可以練習下列題目:求下列條件所決定的圓的方程,并且畫出圖形:經過A(1,3),B(0,2),C(1,-1)三點;經過A(-1,1),B(1,3)兩點,圓心在軸上;直線4x+3y-7=0相切于P(10,10),半徑是10;圓心是(3,-5)并且和直線x-7y+2=0相切。通過以上一組題目的練習,可以總結出確定一個圓需要三個條件,根據(jù)已知條件寫出圓的方程的關鍵是找出圓心坐標和半徑。這樣通過學生自已的實踐和教師的總結,可以不斷地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4.突破難點的練習。教材中有一些難點,可以組織一組題目,由易到難地進行練習,從而抓住關鍵,突破難點。例如:教作出函數(shù)y=2sin3x-■的的圖象,可以讓學生練習這樣一組題目:(1)復習正弦函數(shù)y=sinx的性質。(2)畫出函數(shù)y=sinx,y=2sinx,y=2sin3x,y=3x-■的圖象。(3)在學生會畫上述圖象后,師生可以找出規(guī)律,總結簡捷的五點作圖法,畫出y=2sin3x-■的圖象。
5.暴露問題的練習。學生由于對一些數(shù)學概念掌握不清楚,常常在解題中出現(xiàn)錯誤。如解對數(shù)方程lgx2=1時,學生往往只得一個根x=■,而遺漏了一個x=-■。針對這些毛病,讓學生練習如下題目:下列等式對一切實數(shù)x,y是否恒成立?在什么范圍內等式成立?lgx2=2lgx;lg(x2-y2)=lg(x+y)+lg(x-y)。
四、組織課堂練習應注意的地方
1.練習題要精選選擇課堂練習題要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編制問題時,應多為學生設想,估計學生在什么地方可能發(fā)生錯誤,必要時可以先進行一些啟發(fā)。
2.要循序漸進。練習題的編排要有一定的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要注意溝通題與題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首先要求學生基礎知識練得鞏固熟練,練習題的數(shù)量不宜過多過繁,否則容易分散精力、影響效果。
3.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每道練習題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防止形式主義傾向。
4.課堂練習要有啟發(fā)性和思考性,形式應有變化。課堂練習要有啟發(fā)性和思考性,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級性,題目的形式要多樣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5.要加強指導。當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練習時,教師并不是沒有工作可做,而應該及時掌握情況并加強指導。在課堂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巡視觀察學生解題情況,是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和思維方法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具體的途徑。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過程,在數(shù)學教學中,課內外練習是互相聯(lián)系的兩種不同的練習形式,加強課堂練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什么是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課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它的形式與內容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動口閱讀課文是練習,對問題進行思考也是練習。練習的深淺、多少不能單從形式上看,應以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否積極主動,對掌握知識、提高技能是否有益為標準。
二、課堂練習的形式
由于教材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不同,教師安排課內練習也要靈活多樣,通??梢圆捎孟铝袔追N形式:
1.邊講邊練。如教柱、錐的直觀圖的畫法時,學生接受起來并不困難,但作業(yè)時又經常不合規(guī)矩,甚至會畫錯。因此,在教師畫好圖形后,應該緊接著讓學生進行畫圖練習。又如講反三角函數(shù)時,教師應該扣住反三角函數(shù)的主值的概念,采用提問方法,講中有練,練中有講,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求tan(arcsinx)的值,就可是以提問:arcsinx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是在區(qū)間-■,■內的一個角,它的正弦等于x。接著問:已知一角的正弦與這角所在的范圍,怎樣求這個角的正切?讓學生思考,然后指定學生說出解題步驟,最后教師作出示范解答。
2.先講后練。如教橢圓的標準方程■+■=1時,當學生理解a,b,c的幾何意義和三者的關系以后,就可是讓學生進行一些的有關的練習。
3.先練后講。借助于學生已經掌握的舊知識,通過先練后講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傳授知識。如在教圓錐曲線的統(tǒng)一定義時,可以先讓學生練習“求動點P(x,y)到定點F(c,0)和定直線x=■的距離的比等于一個正數(shù)ee=■的點的軌跡?!苯涍^學生自已的實踐,不難得出圓錐曲線的統(tǒng)一定義了。
4.集中上課練習。當一節(jié)或一章教學結束后,可以集中上一節(jié)或兩節(jié)練習課。這種練習課主要是指導學生正確解題,提高學生解綜合題的能力。
三、課堂練習的類型
通過課堂練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并獲得解題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選題時,即使是使用課本上的習題,也要根據(jù)具體的目的進行選配,使學生做一道題有一道題的收獲。根據(jù)不同的需要,大致可以把練習分為下列幾個類型:
1.理解概念的練習。為了使學生理解概念,可以選擇比較簡單的題目進行口頭練習。如在講函數(shù)的定義時,為了使學生理解這個定義,可以結合幾張圖形讓學生強化函數(shù)的定義。
2.鞏固初學知識的練習。在學生初學一個數(shù)學公式、法則或定理后,用直接有關的題目進行反復的鞏固,這樣的練習涉及的知識面不宜太廣,否則難以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識。如教完兩角和、兩角差的正弦和余弦后,就可以讓學生練習“求sin75°,cos15°的值”,“計算sin37°cos23°+cos37°sin23的值”等問題。
3.運用知識的練習。在學生確切掌握了基礎知識以后,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用一組題目讓學生練習。如講圓的方程x2+y2+DX+Ey+F=0時,可以練習下列題目:求下列條件所決定的圓的方程,并且畫出圖形:經過A(1,3),B(0,2),C(1,-1)三點;經過A(-1,1),B(1,3)兩點,圓心在軸上;直線4x+3y-7=0相切于P(10,10),半徑是10;圓心是(3,-5)并且和直線x-7y+2=0相切。通過以上一組題目的練習,可以總結出確定一個圓需要三個條件,根據(jù)已知條件寫出圓的方程的關鍵是找出圓心坐標和半徑。這樣通過學生自已的實踐和教師的總結,可以不斷地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4.突破難點的練習。教材中有一些難點,可以組織一組題目,由易到難地進行練習,從而抓住關鍵,突破難點。例如:教作出函數(shù)y=2sin3x-■的的圖象,可以讓學生練習這樣一組題目:(1)復習正弦函數(shù)y=sinx的性質。(2)畫出函數(shù)y=sinx,y=2sinx,y=2sin3x,y=3x-■的圖象。(3)在學生會畫上述圖象后,師生可以找出規(guī)律,總結簡捷的五點作圖法,畫出y=2sin3x-■的圖象。
5.暴露問題的練習。學生由于對一些數(shù)學概念掌握不清楚,常常在解題中出現(xiàn)錯誤。如解對數(shù)方程lgx2=1時,學生往往只得一個根x=■,而遺漏了一個x=-■。針對這些毛病,讓學生練習如下題目:下列等式對一切實數(shù)x,y是否恒成立?在什么范圍內等式成立?lgx2=2lgx;lg(x2-y2)=lg(x+y)+lg(x-y)。
四、組織課堂練習應注意的地方
1.練習題要精選選擇課堂練習題要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編制問題時,應多為學生設想,估計學生在什么地方可能發(fā)生錯誤,必要時可以先進行一些啟發(fā)。
2.要循序漸進。練習題的編排要有一定的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要注意溝通題與題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首先要求學生基礎知識練得鞏固熟練,練習題的數(shù)量不宜過多過繁,否則容易分散精力、影響效果。
3.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每道練習題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防止形式主義傾向。
4.課堂練習要有啟發(fā)性和思考性,形式應有變化。課堂練習要有啟發(fā)性和思考性,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級性,題目的形式要多樣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5.要加強指導。當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練習時,教師并不是沒有工作可做,而應該及時掌握情況并加強指導。在課堂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巡視觀察學生解題情況,是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和思維方法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具體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