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麗
摘 要:想象能力是一個人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泉源。”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廣袤空間。而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的想象力在這個空間中閃爍著創(chuàng)意的亮點。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培養(yǎng);想象
想象能力能夠促進兒童自身智力的發(fā)展,讓孩子學得生動活潑。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廣袤空間。教師如果能夠經常將學生認識問題的范圍向課本外延伸、發(fā)散,既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課本知識,更有利于促使學生的思維向廣度展開。多媒體技術在語文學科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為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讓學生在想像中鞏固知識,在想像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在這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多媒體技術運用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語文課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易于創(chuàng)設意境,啟發(fā)學生想象
古詩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一朵絢麗的奇葩,有的寓意深邃,有的富于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指導學生學習這些詩篇,可以幫助他們拓寬視野、豐富語言、陶冶情操,從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但由于古詩語言的高度凝煉性,詩的形象美就往往是渾然天成的總體概念,刻畫不細,為讀者留下很多的“藝術空白”,這就需要教師匠心獨具,啟發(fā)引導學生去做豐富的想象,進行藝術的再造,感受詩的底蘊,從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華。
多媒體利用視、聽、說向學生提供聲、像、圖、文等綜合信息,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豐富感知材料,很輕易地把學生引入古詩所描繪的意境,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想象力,提供了一個理想環(huán)境。
在教《題西林壁》一詩時,詩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边@句從字面上解釋是:廬山從正面看是雄偉奇特的大嶺,從側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無論是原看、近看、高處看、低處看,廬山的模樣都是不同的。盡管學生對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憑有限的經驗難以想像這種景象,也很難體會詩人的情懷、理解詩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體逐一出示廬山的正面圖、側面圖、遠景、近景、高空俯視圖、山腳仰視圖,學生不僅領略了廬山千變萬化的美景,更是領悟了“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義。然后我讓學生想像:如果你身在廬山中,能看到廬山千變萬化的姿態(tài)嗎?這是為什么呢?多媒體演示:詩人漸漸走近廬山;詩人邊登廬山,邊環(huán)顧左右,卻只看到山石叢林,不由慨嘆:“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苯又_展討論:怎么樣才能看清廬山真面目呢?從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
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再現意境頗為關鍵。而運用多媒體教育教學手段,展現形象立體的畫面,并配合以適當的音樂和解說,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想象力,再現意境,從而逐步去品味詩情,理解詩中深邃的內涵。
二、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
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象或聯想。例如語文課《田忌賽馬》一文,學生通過多媒體看到了兩次賽馬的全過程,通過這些活動的畫面,學生們不但了解、掌握了田忌取勝的妙法,還萌發(fā)了新的想法。有個孩子說:“我也想當一次田忌,讓我自己設計比賽?!蓖ㄟ^多媒體教學課件,學生自己設計了比賽,充當了教學的主人,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由此可見,多媒體對拓展孩子的思維確實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這堂課,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把聲音、圖像、文字有機地結合起來,圖文并茂,聲情兼?zhèn)?,對于學生來說不管是語言的發(fā)展,還是想象力的訓練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三、語文課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沒有想像力的作文是沒有生氣的。學生的作文源泉在于生活,但由于他們平時對周圍的生活注意不夠,特別是我們鄉(xiāng)下的孩子見得少,寫作文時,很多學生都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有的干脆胡編亂造,不真實的作文就談不上生動了。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如在寫作之前播放一些取自生活,經過編輯加工的錄像片,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通過豐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畫面,優(yōu)美的音樂語言有效地烘托氣氛,反映生活,再現生活。學生邊看邊聽邊想,拓寬了他們的作文思路,引發(fā)了他們的聯想。例如在觀看《童年趣事》錄像時,讓學生思考這樣幾個問題;“你童年的事還記得多少?”、“你的童年快樂嗎?”“你覺得那些事現在想起來很有趣?”等等。由于錄像中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觸發(fā)學生內心的感受,從而展開聯想,進行寫作。特別是在教學寫景的作文時,很多學生頭疼,犯難,覺得不知從哪兒寫起,只能在頭腦中努力再現景物的特點。這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把生動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并用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導語,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美景,學生在真切地感受之后會展開豐富的想象,表達上能暢所欲言,更有獨創(chuàng)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