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羽
周一傍晚正準備下班,微信傳來不幸消息:海上著名畫家、被譽為“新海派”繪畫領(lǐng)軍人物的張桂銘先生因心肌梗死,于9月22日凌晨去世,享年75歲。在中國歷史上,書畫家通常得享高壽,張桂銘75歲就匆匆離別,令人扼腕長嘆。朋友哀傷:上海畫壇又弱一個。
張桂銘之所以為人痛惜,不僅在于他走得突然,更在于所謂的“新海派”繪畫,旗幟艷麗,鼓角悠揚,但陣營尚不夠強悍,一代代畫家正在集結(jié)之中,此時一員領(lǐng)軍大將自馬背滾落,對“新海派”而言,從觀念到實踐,再到代表性,都是難以估量的損失。
新海派領(lǐng)軍人物,約定俗成的有三巨頭:張桂銘、陳家泠、楊正新,在滬瀆可以謙讓,但在北方文化重鎮(zhèn),唯阿桂最為藝壇看重,最為買賬。上海人被北方人視為巧勁有余,力度不足,氣派更弱,張桂銘改變了這個成見。中國畫強調(diào)線條——盡管吳冠中“筆墨等于零”的宏論曾經(jīng)震動一時——桂銘在繼承中國傳統(tǒng)繪畫之線條筆法上,做得相當出色,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在他揮灑而成的畫面上,靈動的就是線條,打動人的也是線條,神奇諧趣而令人豁然開朗,同時最不可模仿的也是線條,他的線條逸筆草草,卻是大膽的肯定與否定,大膽的塑造和減筆,有著深厚的寫實功底作基礎(chǔ),更有著對西方繪畫的高深認識起著推動作用。他的線條除卻慣用的中鋒,較多地運用側(cè)鋒、偏鋒乃至散鋒。他曾經(jīng)說過:“中國書法里有最好最豐富的線條?!贝_實,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窺見傳統(tǒng)中所謂的屋漏痕、折釵股、“吳帶當風(fēng)”、“高山墜石”及“曹衣出水”。他善畫花卉,曾經(jīng)從齊白石刪繁就簡的線條功夫中獲得啟發(fā),進一步否定自己,重造自己。他受影響最深的另一位畫家是八大山人,那種放達,使他的境界開闊了許多。北方畫壇認為他高于其他上海畫家的地方就是胸襟開闊,北方人對意境看得相當重,張桂銘自有意境,影響力遍及長江以北。
張桂銘喜歡用濃烈的原色,并構(gòu)成強烈的關(guān)系,這是需要一點膽識和經(jīng)驗的。在他的作品中,大紅大綠、姚黃魏紫的色彩,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和感召力。他筆下的色彩,一經(jīng)宣紙的調(diào)和,顯得十分和諧、鮮活、亮麗、靈動,給人以過目不忘的視覺沖擊。他經(jīng)常畫的葫蘆,鮮亮的檸檬黃一側(cè)就有深藍色的果實,與黃色、紅色搭配,這藍色于深著中格外亮麗。他也常畫荷花,池中的蓮蓬與荷花,紅、黃、藍、白、綠,五彩雜陳,與現(xiàn)代都市人的審美情趣是非常吻合。也因此,張桂銘的畫在衍生產(chǎn)品上的開發(fā)也最為成功,他蒔弄的花花草草、藤藤蔓蔓是可以繼續(xù)生長在絲巾、衣裙、茶杯、手表、包袋中的。畫家親近自然、熱愛生活,借花詠懷、以美悅?cè)说闹既ど畹萌诵摹?/p>
張桂銘在不少作品中,似乎任意放縱線條在紙上游走,由濃至淡,由濕至枯,似斷還連,遒中含韌,神完意足,有時候運筆興致所至,剛剛潑灑開去,突然在崖前煞住,于酣暢淋漓中突然驚醒,予人特別的警示。
張桂銘到了晚年,似乎不大注重畫面中單體形象的完整性,但筆下的整體造型仍然那么賞心悅目,他最善于以極其簡練的數(shù)個或數(shù)十個單體構(gòu)成一個嚴謹完美的畫面,這一點讓人不得不服。有時他會于縱橫交叉的樹干隔出一塊塊各種形狀怪異的空白,然后以快速落筆將濃墨點綴于空白之中,一瞬間出現(xiàn)了花、葉、果、鳥,很讓人玩味,這種構(gòu)圖在歷代中國畫經(jīng)典中很少見。
張桂銘1939年生于浙江紹興,1964年畢業(yè)于浙江美術(shù)學(xué)院中國畫系,同年入上海中國畫院。前不久見到中國美院院長許江,他說起浙美的浙派水墨畫,也是相當自豪的,他舉了幾位大家,沒提到張桂銘,但現(xiàn)在要是得知張桂銘不辭而別,也會悵然一陣的。
《吳頤人漢簡千字文》出版
漢代簡牘是研究我國漢代歷史最珍貴的資料,同時也是研究兩漢書體演變和書法藝術(shù)的第一手資料。上海著名書法家、篆刻家吳頤人長期從事書法篆刻創(chuàng)作與教育,桃李滿天,著作等身,其著作《篆刻五十講》、《篆刻跟我學(xué)》、《吳頤人漢簡書法新編》、《印章名作欣賞》、《漢字尋根》、《魯迅著作印譜》等影響甚廣,至今再版不絕。日前,《吳頤人漢簡千字文》由上海書店出版社推出。吳頤人的漢簡書法從兩漢竹木簡帛中吸取滋養(yǎng),又注入自己的理解與藝術(shù)觀念,形成了獨特的風(fēng)格,為中國當代書法發(fā)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