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
小學生進入高年級后,會逐漸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文言文和古詩詞知識。如何讓學生的文言文基礎更為牢固,這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探究的問題。為此,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如下探索。
一、深化學生對文言字詞的理解
文言文中有很多字詞都有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的意思,弄懂這些詞句在文中的具體含義是讓學生透徹理解文言語句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學生對于文言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及意境才能夠有所感知。為此,幫助學生深化對文言字詞的理解,是教學中最為基本也是十分關鍵的。
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十分精致且別有韻味的小詩: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倍潭?0字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十分生動活潑的畫面。要想讓學生能夠真的看到并且看懂這幅美麗圖畫,則需要透徹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在這首詩中“不解”是什么意思,“一道開”在詩中又是指什么?如果學生僅僅按照現(xiàn)代漢語從字面上理解這些詞句,就會越來越迷惑。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這些重點字詞進行準確的理解,尤其要通曉那些和現(xiàn)代漢語差別較大的詞匯,進而對詩作有更多的感知。
二、強化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無論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還是學生今后會接觸到的各類古文,這些文言文中往往都蘊涵著一定的情感及意境,這也是文言文中最值得挖掘、最有價值的部分。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準確地理解文言語句的含義,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所要傳達的情感,感受字里行間透出的那種韻味。這個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了解,而且也是提升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良好途徑。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非常經(jīng)典的思鄉(xiāng)詩作,“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成為千百年來人們表達對親人思念之情的絕唱。在教學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詩歌中描述的是怎樣的意境以及怎樣的心緒,要讓學生用心去體會作者遠在他鄉(xiāng)的孤獨心情,體會佳節(jié)到來時作者心中涌起的那份濃濃的鄉(xiāng)愁。詩歌是表情達意的最好途徑,在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賞析時,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他們感受到詩歌中的情感因素。這不僅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發(fā)展與鍛煉學生古詩文鑒賞能力的良好途徑。
三、深化學生對文言文背景的認知
文言文或古詩詞創(chuàng)作年代通常都非常久遠,經(jīng)典的文章或者詩句大多都是當時社會的寫照。因此,想要深化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及認知,多了解文言文相關背景知識是很有必要的。文言文的背景知識非常豐富且十分龐雜,初學時只需要學生對文言文有感性的認識,明白古詩文中的情感要素是非常豐富且非常深厚的就可以了。隨著學生接觸到的詩詞越來越多,可以讓學生對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幾大基本類型有初步的了解,這不僅對學生今后學習古詩文有很好的幫助,也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及語文能力。
邊塞詩在古詩詞中占有較大比重。王之渙的《涼州詞》就是一首非常典型的邊塞詩,詩人以一個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遠眺黃河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qū)壯闊、荒涼的景色。全詩悲壯蒼涼,流露出一股慷慨之氣,悲而不失其壯,作者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感情,卻絲毫沒有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博大胸懷。在學習這首詩時,除了要讓學生對詩歌的字面含義有準確的認識,還要讓學生體會到詩作者的那種情懷,進而理解邊塞詩的含義。通過學習,能夠有效地深化與拓展學生的文言文基礎知識。
總之,要想鞏固小學生文言文基礎知識,應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古詩詞有準確的理解,并對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及意蘊有深刻的體會。此外,還應當不斷豐富與拓展學生對文言文背景知識的認知。如是,強化學生的文言文基礎知識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責 編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