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瀟蕾
摘 要: 信息技術是輔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它能使小學語文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并以鮮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和生動的形象充分展現(xiàn)語言文字的內在美,調動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積極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靈活地應用信息技術,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課堂 有效應用
隨著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整合,可以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體會,談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一、以點帶面,激發(fā)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毙睦韺W研究表明,視、聽同時使用,其記憶保持率為65%。小學生的自覺性較差,自控能力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信息技術利用多種媒介,以生動的畫面、有效的聲音,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他們對文本的認知感悟。例如在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課時,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一組圖片并配上由舒緩到嚴肅、高亢的音樂。視頻畫面一出來,學生立刻被昔日黃河流域的美麗景色所吸引,不時發(fā)出贊嘆聲。等視頻播放到如今的黃河滿是泥沙淤積時,學生會質疑:黃河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內心迫切想要了解課文。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重點理解黃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就容易多了。
由此可見,利用視頻、圖片等信息技術,能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很快入情入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變文為圖,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課的內容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的,有時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過于深奧;教師的講解似乎很抽象,學生無法體會?,F(xiàn)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提供周圍熟悉的真人真事,讓學生品味、體會、仿照,更具有感召力。由于信息技術具有極其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涵蓋范圍極廣,在課堂中引入可增加教學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一開始,我讓學生欣賞幾組與課文描寫有關的美麗小村莊的圖片,談感受。再播放后來破壞后的小村莊,談感受,從而引入本課,深入探討:“為什么小村莊會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兩幅對比鮮明的畫面,特別是后來小村莊遭破壞過程的畫面,讓學生獲得了真實的感受,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另外,課文中一些詞語的理解,可以通過圖畫或視頻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不需要老師過多的解釋。如“裸露”一詞,學生一看小村莊被破壞,山坡光禿禿的視頻,就明白了。
由于學生生活經(jīng)驗欠缺,教師的講解不到位,對于文本的解讀不完美,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感悟文本。
三、化靜為動,走入文本深處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途徑?!伴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如《我們成功了》,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申奧成功時,他們都還沒生出來,對于課文所要表達的申奧成功時人們那種喜悅、激動的情緒感受不深。此時運用信息技術,教師提供申奧成功的畫面,一幕幕場景,一個個鏡頭,所有學生都看到了,此時的他們,對于文本的感受會更深。有了真實的畫面,才有了真實的感受。此時再讓學生讀“我們成功了”,感覺跟上課伊始大不同。
小學古詩朗讀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古詩要朗讀出韻味,不是那么容易,需要配點音樂,加上背景音樂后的古詩,學生朗讀起來更加起勁。如教學《憶江南》這首詞時,通過播放歌曲《憶江南》,讓學生明白詞譜上樂曲后就能吟唱,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詞的特點。同時,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詞所描述的意境。因此,在教學中融入音樂,對營造課堂氛圍,調動學生情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主題有積極的作用。
四、搭橋鋪路,攻破教學難點
一堂好課,關鍵看是否實現(xiàn)教學目標,重難點是否攻破。信息技術的引入,有助于攻破教學重難點。如教學《荷花》一課時,引導學生理解“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是一個難點,怎樣突破這個難點?先讓學生觀看不同開放姿態(tài)的荷花,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想象其他姿態(tài),難點就隨之迎刃而解。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對于解決課文中的重難點,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變難為易,提供寫作素材
作文對于學生來說,一直都是大難題,他們對于生活的了解很少,頭腦中的素材少。在教學中,我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寫作素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寫作欲望,才能寫出作文。如《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單元習作中,我利用了多媒體,尋找了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圖片和素材,讓學生更多地了解這些節(jié)日,如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舞龍,舞獅……元宵節(jié)有吃元宵,猜燈謎,舞龍……將人們慶祝的畫面、喜悅的場面展示給學生,學生頭腦中的東西多了,就會寫了。生動的畫面讓學生將本次習作寫具體和寫詳細。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明確指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應盡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見的東西應盡量的放在視官的跟前,一切聽得見的東西試應放在聽官的跟前,……假如有一個東西能夠同時在幾個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應當和幾個感官去接觸?!闭Z文教師要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并將其與小學語文高效課程有效整合起來,為小學語文課程注入新的活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真正進入語文學習課堂,增強語文課堂學習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