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莉
摘 要:目前中職學校的電工類專業(yè)課教材內容偏重于理論性、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不便于學生掌握。本文從處理教材時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及處理教材的方法,來探討中職電工類專業(yè)課教材如何合理取舍、有效組織,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學校 電工類專業(yè)課 教師能力 教材處理方法
中職學校的電工類專業(yè)課包括專業(yè)理論課與專業(yè)技能課。專業(yè)課的教學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是中職學生是否能得到社會認可的決定因素。但目前中職學校的電工類專業(yè)課教材版本較多,它們的內容偏重于理論性、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而學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教學中單純依據(jù)某一版本的教材進行教學,照本宣科,學生聽不懂,教學效果勢必受到影響。因此,專業(yè)課教師應對教學內容合理取舍、有效組織,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一、什么是教材的處理
簡言之就是“教什么”“怎么教”,嚴格來說,所謂教材處理,就是教師將教材內容經(jīng)過精選、加工和組織,轉化為有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學內容。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以教材為基礎,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活動。也就是說,教師、學生、教材是完整的教學過程中三個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教材是人類認識發(fā)展的積極成果,它是聯(lián)系教師和學生的紐帶,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jù)。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首先尊重教材的知識結構,但若發(fā)現(xiàn)有內容過于深奧不便學生理解,或內容陳舊時,可做適當?shù)恼{整,更好地發(fā)揮其功能。
二、處理教材教師應具備的能力
1.教師應具備電工類專業(yè)扎實的理論基礎與較寬的知識面
每一門專業(yè)課都有其獨立的理論體系,但又和其他課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電工類專業(yè)課程電子技術基礎、電機與變壓器、電工儀表與測量等都會用到電工基礎的基本理論,音響設備原理、電動機變頻控制等會用到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各專業(yè)課之間也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因此教一門課時,不但要鉆研本課程的教材,而且還要鉆研相關課程的教材。只有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在教學中才會廣證博引,深入淺出,講得清楚,講得明白。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教師就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補充新知識,學習新技術,拓寬知識面。如電工類教師要學習PLC控制原理、電動機變頻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等。
2.教師應具有把握教材脈絡主線、重點與內涵的能力
拿到一本教材,教師應進行整本教材的通讀,理解教材的編排順序,掌握教材的整體脈絡與內涵,然后把握每一節(jié)內容的脈絡主線與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材處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學成敗的關鍵。首先對每節(jié)內容進行分析理解,注意各知識點的來龍去脈,最終抓住該環(huán)節(jié)內容的主線與重點,教學中沿著主線進行講述,就會條理分明,重點突出。
如電工基礎電磁感應一節(jié),這一節(jié)主要講述磁怎么能生電。通過實驗引入課題:發(fā)現(xiàn)導體切割磁力線或條形磁鐵插入線圈與拔出線圈時,導線和線圈中會產生感應電動勢、閉合回路就有感應電流產生,這一現(xiàn)象稱為電磁感應現(xiàn)象,同時說明磁可以生電,進一步研究只有動磁才能生電;下一步就要考慮感應電動勢方向如何確定,跟哪些量有關,從而引入楞次定律;再下一步就要研究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如何確定,順次引入拉法第電磁感應定律。教學中把握了這樣一條主線,突出了楞次定律、拉法第電磁感應定律等重點內容,講課時才能條理分明,層層遞進。
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深刻內涵,對教材進行梳理、濃縮,提煉出教材的精華,讓學生去認識本質的東西,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化簡為易,以簡馱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獲得較大的學習效益。
如電壓與電動勢是兩個比較難理解的物理量,可以這樣總結:它們雖都是表示電場能量的物理量,單位都是伏特,但有著本質的區(qū)別。電壓是表示電場力做功本領大小的物理量,它是電場力做功,其正方向是從高電位指向低電位;電動勢是表示電源將其他形式的能轉換成電場能本領大小的物理量,它是非靜電力做功,其正方向是從電源的負極指向正極,即低電位指向高電位。電動勢僅存在于電源內部,而電壓則不僅存在于電源內部,也存在于電源外部。經(jīng)過這樣的講述,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這兩個概念。
三、處理教材的方法
1.因材施教 對教材內容適當取舍
我們提倡所有學科都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個媒介,只是教師教學的參照物,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一個載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創(chuàng)作”,對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適當?shù)脑鰷p和重新組合。特別是針對我們的學生,要本著夠用即可的原則,對教材中理論分析過程與難點可以略講或不講。如變壓器向量圖運行分析、電動機的機械特性分析、放大電路圖解分析法等都可以少講或不講,但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與原理則要講透、講明白。
2.以教材為載體,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
教學目標、內容、知識傳授的深度和廣度都應以教材為主要依據(jù),又應結合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技能、思維水平、學習心理等實際,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問題導入新課題。講課之前,結合所講內容設計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即電流具有磁效應,可以稱為電生磁。那,磁能生電嗎?又如電磁灶為什么通電后對鐵質的鍋具可以加熱?用問題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2)用生活中的經(jīng)驗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電壓、電位概念抽象,講電壓時,可用只有存在水壓才會有水流來類比;講電位時,以兩個人比個子必須站在同一水平面上來類比,每一個人相對與水平面的高度類比于電位,而兩個人的高度差類比于電壓。
(3)鼓勵學生講述原理、勤動手。講完課后,鼓勵與要求學生將重點內容背誦與復述。如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要求學生人人會背,電力拖動每個單元電路的原理學生會講述,通過背與講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勤動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鞏固理解所學內容。專業(yè)基礎課的實驗,專業(yè)課的技能訓練,講練結合,不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使學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
四、小結
總之,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編寫的教與學的材料,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嚴肅性。在教材處理時,教師切忌依個人意愿取舍編排或拋開教材另搞一套,要相信教材是在國家課程標準指導下由教育專家編寫的,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不要輕易否定。我們所做的是緊扣教材內容,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抓住教材主線,理解教材內涵,靈活改進、調整教材,在突出教學重點上下功夫,使教學內容易于被學生接受,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求,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中國水電十一局技工學校)endprint